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文旅 详情

新派茶馆文化涌动蓉城 四川成都打造茶业消费新场景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高玥
  • 作者:张艳玲 朱怡
  • 2025-05-13 22:28:16

摆起油纸伞、茶桌椅,开启“茶馆社交”;用“萌萌哒”熊猫茶具冲泡崇州枇杷红茶,更添滋味;点茶作画的非遗体验、智能茶饮机的科技融合,让千年茶文化焕发新生机……5月9日-12日,第十四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在四川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邀请近2000家中外茶企,带来名优绿茶、工夫红茶、茉莉花茶、优质黑茶等优势品类,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喝茶、品茶、买茶。成都市作为本届茶博会主题市,以“成都老茶馆”为场景,设置茶产业链展示区、新式茶饮展区等四大展区,全面展示成都茶文化、茶业产业链以及城市茶楼文化特色。

图为成都馆内。

踏入1号成都主题馆,浓郁的茶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复古的茶社展位错落有致,竹编座椅与木质茶桌相映成趣,游客们三三两两围坐品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老茶馆之中。

“扫码关注,免费体验!”贡品堂茶溪谷展位前围满了游客,格外热闹。走近一看,贡品堂茶溪谷总经理王小琴正在展示宋代点茶技艺。只见她取茶粉入盏,将其用沸水冲泡后,手持茶筅在茶汤中快速击拂,动作行云流水。随着茶筅的起落,茶汤渐渐泛起雪沫乳花,最终形成一层绵密细腻的茶沫。有趣的是,使用特制的茶膏,可以在茶沫上题字作画,亲身体验古人“茶百戏”的雅趣。

图为游客们创作的点茶作品。

一旁的展示台上,陈列着不少游客们的创意作品。“点茶技艺来自宋代,距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讲究‘七汤点茶’,每一汤使用的力度和手法,都与茶沫保持的时长密切相关。”王小琴介绍,这次的体验项目,不仅是为了吸引关注,更是希望以沉浸式的方式去展现中国茶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人爱上饮茶。

“这个机器热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展出第一天就卖了五百多杯,与不少企业达成意向合作,反响很不错!”灌城茶业总经理李雨芯告诉记者,这款“智能茶饮机”是都江堰灌城联合茶业与四川农业大学携手联合研发,参考咖啡机的运行模式,经过几个月的反复研发、调试最终出品的。同时也是都江堰市内推出的首台茶饮机,可制作藏茶、红茶、绿茶等10种口味的茶饮,容量达1200杯。

图为灌城茶社与川农大联合研发的智能茶饮机。

虽然是机器制作,但口感却不逊色人工冲泡。“点一杯冰的藏奶茶,下单后几十秒就制作好了,成品不仅口感清冽、方便快捷,价格也很公道。”游客苏女士尝过饮品后,颇为感触。记者了解到,这款智能茶饮机的原料配方极为精简,仅包含茶叶提取颗粒、牛奶以及糖三大核心成分。其中,四川农业大学何春雷团队研发的茶叶提取颗粒采用创新工艺,通过精细研磨、精华萃取等工序,将茶叶转化为更易溶解吸收的颗粒形态,既保留了茶叶的本真风味,又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李雨芯表示,下一步,该公司将扩大“智能茶饮机”在都江堰乃至成都市的投放范围。

此外,邛窑青瓷、彭州白瓷、茶叶香薰等呈现“茶+文创”;从“茶田变景区”的明月村陶艺茶园、蒲江成佳茶乡展示“茶+文旅”;都江堰百年茶叶把有机茶叶基地打造成科普研学基地展示“茶+研学”……成都市各种创新“茶+”的跨界融合发展模式,在展会上不断呈现。

“本届茶博会,成都共推动茶产业投资及茶叶销售签约金额超3.5亿元。”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依托“蓉品出川出海”计划,持续举办国际茶业对接会、茶文化周等活动,推动成都茶从“区域品牌”迈向“世界名片”,助力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

作者:朱怡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