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云南普洱墨江:稻花香“满”北回归线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刘思宇
  • 作者:王丽华
  • 2025-05-14 17:11:3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式新型的农业机械不断出现,在北回归线从县城穿过的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农业科技正逐渐成为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

这里有全国首个紫米活体基因库,有着230个紫米品种;

这里的紫米入选全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名录,种源估值达1.2亿元;

这里建成了3.2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其中1.5万亩通过了严苛的欧盟有机认证;

……

种子篇——科技“挖掘”种质资源

近年来,墨江县把科技作为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新品种,结合先进的种植技术,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曾经,墨江县部分紫米种质资源正面临着流失的风险。一些传统的紫米品种,由于种植效益低、市场需求小等原因,逐渐被农民弃种,其种植面积不断缩小,甚至濒临灭绝。

2021年,国家出台《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再次对种质资源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为墨江县研究制定细化具体紫米种业实施方案提供了指导。

走进墨江县联珠镇克曼村的紫稻种质资源圃,仿佛踏入了一个神秘而充满希望的基因宝库。230个紫米品种在智能温控系统的精心呵护下,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图为待丰收的紫稻。苏莉 摄

“我们成功建立了全国首个紫米活体基因库,特别是运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的‘勐海紫谷’品种,产量大幅提升,从过去每亩300公斤跃升至450公斤,花青素含量更是显著提高27%。”谈及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墨江县农科所所长李红兵手持检测仪,眼中满是骄傲与自豪向笔者介绍道。

在墨江,通过创新打造“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全县12家合作社与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紧密合作,深入探索紫米的基因奥秘,成功开发出7个紫米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为墨江紫米产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墨江县紫米产量突破7200吨,与传统种植时期相比,增长近三倍,在这一惊人跨越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种植篇——智慧农业推动发展

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墨江县积极探索“5G+农业”的新模式。通过对种植基地的实时监控,无论是田间的温度、湿度,还是紫米的生长状况,种植户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基地情况,进行远程管理和控制。

图为无人机飞防。苏莉 摄

同时,大数据分析在墨江紫米产业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收集历年的种植数据、气象数据、市场需求数据等,让大数据算法进行分析和预测,为种植户提供精准的种植建议,比如最佳的播种时间、施肥量、预计产量等,帮助种植户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在墨江县龙坝镇,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让科技在这里深入扎根,其中有两种科学技术格外吸引人注意。

一种是北斗导航系统指导下的无人机播种作业。

从曾经的农民们弯腰劳作,播种效率低下,到如今的无人机在空中精准作业,稻农不用“下田”、种植效率提升60%、每亩成本降低200元,这让稻农真实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

另一种是稻农手机里的智慧农业管理平台。

种植大户白建明兴奋地展示着智慧农业管理平台,说道:“现在种紫米就像操作智能手机一样轻松。什么时候施肥,哪片地需要补水,手机App都会及时提醒。科技让种地变得简单高效,我们再也不用为了产量和质量发愁。”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的作用,墨江县依托当地烟草部门投资建设的机耕路、沟渠、管网、水池、水窖等项目,立足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探索完善了现代化的灌溉系统、建立了完善的气象监测站、推广了新型的土壤改良技术……

在一系列政策、科技的助力下,墨江县2.1万名稻农在2024年实现户均增收8600元以上。

谈及未来的发展,李红兵表示墨江县将进一步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引进更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人才,开发更多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同时,加强与国际农业科技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种植和管理经验,让生长在北回归线上的墨江紫米走向世界。

科技之光,照亮了墨江紫米的前行之路;创新之力,推动着墨江紫米的产业腾飞。这一粒粒“黑珍珠”融入科技的怀抱,紫色的稻花会香“满”北回归线,会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王丽华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