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金融与投资 详情

多部门出招稳经济 打出政策“组合拳”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赵天浩
  • 作者:庞博
  • 2025-05-14 17:20:03

为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现财政、货币、产业政策的深度协同,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三大类、十项措施。一是数量型政策,通过降准等措施,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二是价格型政策,下调政策利率,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同时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三是结构型政策,创设并加力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普惠金融等领域。

同时,金融监管总局推出8项增量政策,涉及房地产和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等;中国证监会也就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宣布了多项重磅举措。

一套精准有力的“组合拳”重磅出击。这些政策既着眼于宏观经济大盘的稳定,又聚焦于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以超常规力度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释放万亿流动性“活水”

  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介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从央行将流动性释放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可用于信贷投放、投资的资金大幅增多。这意味着下一阶段,企业和个人能更好地获得金融信贷支持,用于投资和消费。

  此外,政策提出,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降为0%。汽车金融公司可以把更多的钱用于汽车消费信贷、汽车的分期付款。在当前支持汽车消费的背景下,叠加税收方面的优惠,将进一步促进汽车的销售。金融租赁公司也可把更多资金提供给企业,增加以旧换新的融资,同时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整体融资成本。

  在价格型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即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目前的1.5%调降至1.4%,其下降会带动一系列其他贷款、存款以及金融市场利率下降经过市场化的利率传导,也将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相应下调存款利率。例如,本月20日将迎来新一期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预计无论是五年期以上的,还是一年期的LPR都会相应下调,企业和居民在银行的融资成本、借贷成本都会相应降低。

  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将支农支小再贷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从目前的1.75%下调到1.5%。同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抵押补充贷款(PSL)利率从目前的2.25%下调到2%。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预计每年可节约银行资金成本150亿至200亿元,推动银行加力支持经济结构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其中,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其他期限的利率同步调整。预计每年将节省居民公积金贷款利息超过200亿元,有利于支持居民家庭的刚性住房需求,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

精准“滴灌”重点领域

  此次结构型政策聚焦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普惠金融等领域,成为政策“组合拳”中的重头戏。在再贷款工具方面,两项重要扩容举措同步落地。为激励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中国人民银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由目前的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据悉,该工具是2024年4月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设立,这次额度增加3000亿元,总额度达到8000亿元,持续支持“两新”政策实施。

  当前,我国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扩大国内需求,大力提振消费,其中服务消费是消费升级扩容的重要着力点。为提升和改善服务消费供给,人民银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并与财政及其他行业政策协同配合,更好地满足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

  据金融监管总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制定科技、绿色、养老、普惠金融等专项实施方案,出台支持消费、外贸等多项金融政策,加大“两重”“两新”领域支持力度,强化民生保障。前4个月,银行业、保险业通过贷款、债券等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新增融资约17万亿元。无还本续贷政策自去年9月扩围以来,累计为中小微企业续贷4.4万亿元,更好满足了企业接续融资需求。

  近年来,针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题,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了专门的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动低成本资金快速直达企业。近期,金融监管总局也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出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的一揽子政策,从增供给、降成本、提效率、优环境四个方面发力,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持续提高服务适配性,鼓励开发差异化、个性化产品,更好满足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的金融需求。

  今年以来,我国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出台,“两重”“两新”不断加力扩围。此次央行等多部门打出的金融“组合拳”,从数量型、价格型到结构型政策多管齐下,有望为企业发展和经济稳定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中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稳健前行。

  据中国证监会负责人介绍,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我国资本市场展现出强大韧性。全国社保基金、证券基金机构、银行保险机构以及各类投资者积极作为,一大批上市公司也通过回购增持等方式维护股价稳定。在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方面,证监会将强化市场监测与风险研判,动态完善风险应对预案。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同时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健全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长效机制,凝聚各方稳市力量。

  近期,中国证监会将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增强制度包容性与适应性,并推动典型案例尽快落地;抓紧发布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及监管指引,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债券,优化发行注册流程,完善增信支持,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务。当前,我国经济回稳向好,各方对外部冲击准备充分,为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筑牢基础。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庞博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