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农村地区中青年人外出谋生居多,留守老人精神空虚、孤独感严重成为普遍现象。在外出务工突出的重庆市忠县,农村老人居住分散,助老机构辐射有限,特别是山区的农村独居老年人,面临着养老难和心理孤独的双重困境。
忠县创业者黄一志原是一名长途汽车司机。在当地,长途汽车司机是让人羡慕的工作,不但收入高,还经常出去“见世面”。他的妻子毛桂容是当地的乡村医生。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家人和和美美,日子过得平静而温馨。
一次偶然的遭遇改变了黄立志的生活,让他有了办养老院的想法。2007年的一天上午,村里一位79岁的空巢老人因病饿交加倒在了黄一志家门前,老人的境遇深深触动了黄一志。农村老人孤独无依、突然生病的事情一再发生,让热心人黄一志下定决心创办养老院。
为了筹钱,他卖掉了自己心爱的长途汽车,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没有地,他拿出自家的酒厂进行改建;没有人手,他和妻子一起上阵。2007年3月,两口子办起了老年康乐院。然而,老年康乐院的运行并不如夫妻俩想象得那么容易。一些老人因孤独生活了多年,脾气怪僻,照顾他们就像照顾小孩儿一样,很不容易。建院几天后,院里便来了位精神失常的老人。第一次给老人喂饭,勺子还没到老人嘴边,老人便拽过碗“啪”地摔到地上。妻子毛桂容重新端了一碗饭再喂,老人抬脚便踢,将她的无名指踢脱臼。黄一志默默地帮妻子处理好伤口,再把第三碗饭端到老人嘴边。在夫妻俩耐心地安抚下,老人终于张开了嘴。2008年,康乐院来了一位全身瘫痪、言语不清的老人。除了喂饭、擦洗、随时清理大小便,细心的黄一志还坚持每天给老人翻身拍背,两个月后,老人的脸色红润了,体重增加了。黄一志夫妻办康乐院的信心更足了。
夫妻俩的辛勤劳动和悉心照料赢得了邻里乡亲的信任,先后又有6位瘫痪老人住进了康乐院。为了让老人们住得舒适、安逸,黄一志修建了棋牌室、书报亭供老人们休闲娱乐。
近年来,黄一志在忠县新立镇建设了一志养老院,扩建、装修过程需要资金支持,忠县稠州村镇银行在得知黄一志的资金需求后,积极上门对接,予以贷款支持100万元。目前一志养老院在周边拔山镇、花桥镇等乡镇五个院区,居住有600多人,每月收费800元至4000元,有20多位养老护理员。
在新立镇双北村的一志养老院,创业者黄一志提起忠县稠州村镇银行的服务赞不绝口,他说:“稠州村镇银行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有了村镇银行,我们的心踏实多了。”
“真情付出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当别人因为你的付出而幸福时,你的人生才会更快乐、更有意义。”这是黄一志的座右铭。特别让夫妻俩欣慰的是,因为一时热心而办起来的养老院现在已扩展到五个院区,入住700多名老人。他们摸索出的农村委托赡养模式,已在当地逐渐推广开来。
忠县稠州村镇银行金融助力一志养老院扩建与发展,是结合当地家庭结构小型化、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出、老年人养老难等现实问题的民生举措,更是落实金融服务人民性、政治性的生动体现。未来,稠州村镇银行将深耕农村村居业务,挖掘农村专业化、市场化养老服务公司和主体经营需求,助力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让更多的农村空巢老人安度幸福晚年。
作者:伍洪 李吉森 许安龙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