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热点 详情

水肥一体化提单产|辽西半干旱区谷子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何沁屿
  • 作者:陶姝宇 王颖等
  • 2025-05-20 11:03:46

一、技术概述

谷子是辽宁省第一大杂粮作物,种植面积8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辽宁西部朝阳市和阜新市。近年来,随着地膜覆盖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谷子产量和品质均实现提升,谷子产量可达到400千克/亩以上,增产达到10%~30%,氮肥利用率可提高5%左右,同时,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该技术模式适用于辽宁省半干旱区。

二、整地播种与管道铺设

(一)培肥土壤

土壤培肥可以选择以下模式之一:

秸秆直接还田。适用于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的地区,在作物收获后采取秸秆粉碎+微生物菌剂+深翻整地的方式立即进行全量还田,秸秆粉碎长度应小于15厘米,翻地深度应在30厘米以上。

堆肥还田。适用于养殖业发达的地区,整地前施入1000~2000千克/亩的腐熟堆肥,并结合深翻整地。

商品有机肥。在机械动力小、养殖业欠发达地区,播种时增施商品有机肥250~300千克/亩。

(二)播种

采用谷子专用播种机进行作业,播种、施肥、滴灌带铺设、覆膜一次性完成。播种时,种盘调至一圈10穴,穴距16厘米,播种量调成每穴4~5粒,亩密度控制在30000株以上。

如选择宽窄行种植模式,宽行距70厘米、窄行距40厘米,株距16厘米,使横向加宽,提高田间的通风透光性能,增强植株的光合作用,同时纵向加密,保障谷子的种植密度,每亩播种7500穴左右。

三、水肥管理

谷子全生育期推荐“四水三肥”水肥一体化模式。

以“总施氮量的1/3作底肥、磷肥全部作底肥、钾肥全部作追肥”为原则。基肥:播种时施入磷酸二铵10~15千克/亩、尿素3~5千克/亩,种肥隔离,肥料在种子侧下方5~8厘米。有机肥在整地前施入。

第1次:播种后立即滴水,滴水量10~15米³/亩。

第2次:6月下旬拔节期,滴水量15~20米³/亩,追施尿素5~6千克/亩、氯化钾1~2千克/亩。

第3次:7月中旬孕穗期,滴水量20~25米³/亩,追施尿素3~5千克/亩、氯化钾5~6千克/亩。

第4次:8月上旬灌浆期,滴水量20~25米³/亩,追施尿素3~5千克/亩、氯化钾2~3千克/亩。也可选择喷施氨基酸水溶肥0.15千克/亩。

四、其他配套措施

采用机械收获,减少谷子损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五、应用案例

建平县被称为中国杂粮之乡,谷子种植面积50万亩。朱碌科镇小米产业发达,通过推广谷子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谷子较传统种植模式增产10%以上。

作者: 陶姝宇 王颖(作者单位:辽宁省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赵凯(作者单位: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付明(作者单位:辽宁省植保植检总站) 孙贺祥(作者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