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滇东大地,万亩烟田绿意盎然。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九龙街道关塘村委会荒地坡烟田里,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间课堂”正在火热进行。
九龙烟叶站技术员李颜霞蹲在烟墒边,指着前些天移栽下去的烟苗向围拢在身边的科技员和烟农讲解:“大家注意,移栽后就要根据苗的长势及时去除杯罩,及时灌根,才能有效预防两黑病的发生……”他一边说,一边示范操作要领。科技员和烟农们认真聆听,不时提问,不少有经验的烟农还主动分享自己的栽烟心得。这是罗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五一”期间田间流动小课堂的一个场景。
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暨农机农艺融合。寸明能 摄
“往年移栽后总有些苗发黄,今天才知道是栽深了。”烟农吴付成举着沾满泥土的烟苗说道,“技术员在地里发现问题当场教学,这种培训实在!”像吴付成这样受益于“田间课堂”的烟农在罗平县不在少数。
针对传统集中培训效果不佳、技术落地难的痛点,罗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大力推行“1+N”技术帮扶模式,即1名技术员包保N户烟农,将培训课堂直接搬到田间地头。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示+现场答疑”的方式,手把手教授整地理墒、科学移栽、水肥一体化等实用技术,确保烟农“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我们根据不同生产环节和烟农需求,灵活调整培训内容。” 罗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生产科负责人介绍,今年已累计开展培训5000余人次,实现全县种烟村组全覆盖。特别是在“五一”期间,全体干部职工组成多支技术服务队,深入全县10个栽烟乡镇(街道),把实用技术服务送到烟农手头。据统计,5天共开展技术培训32场次,服务烟农1800余户。
在阿岗镇海马社区的烟田里,黑色的滴灌管道正精准地将水肥缓缓输送至烟苗根部,再配合地膜覆盖技术,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形成了保墒、节肥、增效的种植闭环。“以前施肥全凭经验,通过烟站技术员的宣传培训后,我今年在自家烟地里铺上了滴灌带,既省工又精准。”烟农王家开笑着说。近年来,罗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大力推进科技兴烟,引进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化设备,推广井窖式移栽、膜下小苗移栽等新技术。为让烟农更快的接受这些新技术,罗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把课堂搬到地头,让技术长在田间,让传统烟叶生产焕发了新活力。
“我们不仅要教会烟农种烟,更要帮助他们种出好烟。”罗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主要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专家团队+技术骨干+烟农”的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实现了从育苗到烘烤的全流程指导,同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粮烟融合模式,为烟区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色力量”。
作者:李玉萍 吴赛玲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