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抗击干旱少雨给春耕生产带来的风险,连日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大力推广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全力筑牢粮食丰产根基。
在广南县董堡乡罗瓦村的田坝里,村民们或耕田、或点种、或复土,忙得不亦乐乎。
“去年栽了10多亩旱稻,长势好,产量高,今年继续栽12亩,目前已经栽了6亩多了,打算2天之内栽完。”广南县董堡乡罗瓦行政村罗瓦村小组村民陆荣章说道。
据介绍,罗瓦村的这坝田均为“雷响田”,以前每年栽种都要靠天下雨,去年广南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到该村推广利用“雷响田”种植旱稻技术,通过第一年试种成功后,今年全村已发展到了1000亩。
“栽种旱稻的产量还是可以的,去年我家栽4亩,亩产600公斤以上,产量还是可以的,并且省时省力,所以今年我家还继续栽,扩大到6亩。”广南县董堡乡罗瓦行政村罗瓦村小组村民陆成师告诉笔者。
龙哈行政村是广南县杨柳井乡典型的半山区,传统水稻种植面临着严峻的用水瓶颈,这不仅阻碍了粮食产量的提升,也限制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针对这一实际,今年广南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在该村推广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为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通过“理论+实操”种植技术的培训后,群众种植旱稻的积极性高涨,今年种植面积达750亩。
近年来,广南县从土地“破题”,积极探索节水抗旱旱地优质稻的种植,先后在董堡、那洒、板蚌等乡镇推广种植,均表现了突出的抗旱性和稳产性,每亩最高产量达700余公斤,最低产量400余公斤,平均单产500多公斤,打破了水稻只能在水田中种植的传统观念,为旱地农业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今年,为了应对干旱天气,稳定稻谷生产面积,广南县继续在水资源缺乏地区试验示范和推广旱地优质稻种植,探索集成适合本地化的节水抗旱旱地优质稻栽培技术,切实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今年我们先后在杨柳井乡的龙哈村、那洒镇的羊街村和母猪扎村开展核心示范带动,全县计划推广2000亩核心示范区,带动全县8000亩示范种植。”广南县农科局高级农艺师陆定科信心满满。
作者:胡俊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