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重庆涪陵李渡街道明家湾社区,平整的水泥路上车流穿梭,居民王大妈拎着菜篮路过,笑着对记者说:“以前这儿积水深到脚踝,现在走起来干爽又敞亮,代表们的‘清单作业’真是办到了心坎里!”她脚下的这条路,曾因高铁施工化粪池泄漏常年积水,如今的蜕变,正是李渡街道人大代表、议事代表通过“三张清单”推进履职的生动实践。
一条积水路背后的“清单力量”
4月的一个赶集日,李渡街道议事代表夏世均发现明家湾社区至水磨滩村公路积水严重,还伴着刺鼻气味。“清单上写着‘每年至少为群众办1件实事’,这就是眼前的‘实事’!”他立刻联系中建八局八标一分部负责人实地勘察,确认是高铁梁场搅拌站化粪池管道破损所致。
问题找准了,如何解决?夏世均翻开《代表履职清单》,按照“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协调解决”的流程,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人大李渡街道工委。街道迅速组织区人大代表、议事代表、施工方和职能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经过3轮现场论证,敲定“管道迁移+路面修复”方案。5月初工程完工当天,夏世均带着选民代表现场验收,在“成效清单”上郑重记录:“积水路整治完成,群众满意度100%。”
三张清单织就履职“责任网”
在李渡街道人大代表之家,“职责清单、项目清单、成效清单”三张图表赫然醒目。人大李渡街道工委负责人介绍,这“三张清单”打破了过去代表履职“凭自觉、靠经验”的模糊状态。
——职责清单划明“硬指标”:将代表工作细化为“每年参加基层民主议事不少于2次”“每季度走访10户选民”等11项具体职责,配套《履职手册》,让履职要求可量化、可考核。
——项目清单锁定“急难愁盼”:年初通过代表走访、集中接待、视察调研等方式收集需求,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问题转化为具体项目。如夏世均认领的“道路整治”、区人大代表王明英负责的“断桥村通组路硬化”等,实行“一人一项目、一周一调度”。
——成效清单引入“群众阅卷”:每个项目办结后,由选民代表现场打分,满意度低于80%的退回返工。2023年以来,全街道117件意见建议全部办结,群众满意率达100%,这份“成绩单”定期在社区公示栏更新。
从“坐等接访”到“主动破题”的蜕变
“现在不是等群众来反映问题,而是对照清单主动找问题。”区人大代表李志深有感触。他认领的“桂花园社区通组路硬化”项目,通过清单化管理,仅用3个月就打通了制约柑橘产业发展的“瓶颈路”,让果农运输成本降低40%,柑橘出山时间缩短一半。
数据显示,清单化履职实施后,代表主动发现问题的比例从33%提升至67%。街道设立的民生实事专项资金,更是通过代表们的“项目清单”建议,精准投向9个村(社区)的通组路硬化、山坪塘整治等项目,惠及1.2万名群众。在山仑村,区人大代表冯永辉推动油茶产业项目,带动韩龙、堰桥、山仑、新龙等4个村增加村集体收入约2万元,增加农民务工收入100万余元;在岚马村,议事代表查小明发展岚马酒业,带动周边群众务工收入40余万元。
小清单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
如今在李渡街道,代表们带着清单走村入户已成常态。他们组建的“田间议事会”“院坝调解队”,把履职场景搬到果园地头、工厂车间,累计化解土地流转、施工扰民等矛盾30余起。“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拓宽代表与群众的沟通渠道,推动‘履职清单’数字化平台,提升基层治理的精准度和高效性。”人大李渡街道工委负责人说。
暮色中,夏世均又翻开新的履职清单,“夏季防溺水巡查”“撂荒地复耕调研”等新任务列于纸上。不远处,高铁建设现场机器轰鸣,曾经的积水路已成为连接民心的“畅通路”。这一张张清单,正以“钉钉子”的精神,将代表履职的“责任田”耕成群众满意的“幸福田”。
作者: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