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涪陵人大代表“走”进田间社区:27个履职项目解民忧暖民心

2025-05-21 21:50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赵子萌 作者:邓俐 邓佳星

五月的巴渝大地,玉米苗在风中舒展新叶。在涪陵区二渡村玉米地田埂上,区人大代表夏宇挽着裤脚,用竹枝在泥土上画出有机肥施肥示意图:“沿根系外延环形沟施,既能避免烧苗,又能改良土壤结构。”围坐的种植户王大叔插话说:“去年按夏代表教的法子,我的玉米亩产多了200斤!”这是涪陵区“代表履职项目化”集中活动的一幕,27个履职项目如同27颗种子,在田间地头、社区学校落地生根。

从“会场听”到“田间干”的场景革命

作为江北街道碧水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天津农学院毕业的夏宇把履职阵地搬到了直播间和地头。他运营的“小夏农技课堂”视频号粉丝达10万,去年通过抖音直播助农销售青菜头3万斤——这种涪陵特产的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2024年全区种植面积达74万亩。“群众缺啥,我就讲啥。”夏宇翻开民情日记本,上面记着农户关于科学施肥、电商销售的47条诉求。

同一天,在荔枝街道社区活动中心,人大代表冉原溶的“手机摄影课”挤满银发族。72岁的刘玉霞举着新拍的花卉照片笑言:“原来拍照要‘三分法’构图,教得真明白!”而在义和街道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区中医院代表团队为186名孩子建立健康档案,远程问诊平台同步开通。从农业技术到生活技能,从心理健康到医疗服务,27个项目覆盖教育、医疗、就业等12类民生需求。

“群众点单—代表接单”的精准机制

“青少年需要防溺水教育,留守老人缺农技指导,这些都来自群众‘点单’。”涪陵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景耀展示的《履职项目清单》上,“小龙虾养殖技术培训”“农产品电商孵化”等条目旁标注着详细需求来源。今年3月起,全区200多名代表带着“民情日记本”走访选区,收集437条诉求,经梳理形成38项选题,代表结合专业自主认领。

在珍溪镇西桥村,代表李建国认领的“柑橘品改”项目进入第三阶段,200亩改良果园即将挂果;高新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已输送120名技工上岗。数据显示,集中活动当天吸引2000余名群众参与,现场解决灌溉设施维修、老年手机使用等问题21个,收集意见建议73条。“过去坐等群众上门,现在主动找问题,履职更有方向感。”代表冉原溶说。

“两化两清单”的长效保障

在涪陵区人大代表履职管理平台,每个项目都有动态“进度条”:红色待办、黄色推进、绿色办结。“我们推行活动项目化、履职清单化,建立群众问题清单和任务责任清单。”李景耀介绍,每个项目明确责任代表、时限和验收标准。罗云镇推广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覆盖2900亩,预计每亩增收300元;大顺镇“远程问诊微信群”日均处理咨询50余条,成为制度落地的生动注脚。

暮色中,夏宇的抖音直播间再次亮起,镜头里的玉米地与农家灯火交相辉映。这个关于玉米螟防治的“云端课堂”,正在连接更多需要技术指导的田间地头。从会议室到现场,从“被动接访”到“主动破题”,涪陵人大代表的27个履职项目,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丈量着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深度。

作者: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