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积极探索区域党建联建新模式,打破地域、行业、层级壁垒,以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商为核心,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推动党建与发展同频共振,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织密“组织网”,变“单兵作战”为“握指成拳”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淮北市坚持党建引领,探索以镇域为单位,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区域党建联建组织体系,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烈山镇为例,探索党建引领“跨村联建 托管运营”模式,构建起“1+1+N”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即由镇党委牵头,以强村公司为依托,组织所辖行政村成立党建联盟,以“党建链”串起“共富链”。
“山又高来水又深,有女不嫁榴园村。”曾几何时,一首民谚道尽龙脊山下榴园村村民的辛酸。2022年,在烈山镇党委主导下,打破镇域组织体系壁垒,动员辖区内14个村(社区)共同出资成立淮北市禾佳景区管理公司,各村(社区)以资金、土地等形式入股成为合作主体,并分别委派一名懂经营、会管理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作为董事会成员,共同开发乡村文旅产业,变“单兵作战”为“抱团发展”。如今,在联营片区内,榴园4A级景区、石榴博物馆、明清石榴园等一系列特色旅游项目得以开发,吸引八方游客前来休闲观光。榴园村也依托秀美的山村资源,举办地锅鸡美食文化节、石榴文化旅游节等吸引游客,变身“云端露营”“云端烧烤”网红打卡点。榴园村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
盘活“资源库”,变“封闭自用”为“开放共享”
在苏皖交界处,有一个特别的飞地——段园镇,一直以来被视为淮北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这个曾经受困于单个村域资源碎片化、发展动能不足的小镇,正以“党建联建、资源共享”的创新密码,破解乡村发展的深层瓶颈,勾勒出一幅“抱团发展拓新局”的生动图景。
为提升“融徐发展”产业承载能力,段园镇党委指导辖区内7个村党组织实行党建联建,联合组建产业服务公司,盘活联建村的闲置建设用地,整合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工业厂房3.2万平方米,成为承接徐州制造业产业转移的重要支撑。
“过去各村像一盘散沙,现在拧成一股绳。不仅盘活了闲置建设用地,产业发展也跟着旺了起来!”段园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张旭升的话语中,透着破局的畅快。目前,段园镇“跨村联建”运营机制激活发展春水,“以租促产”模式结出累累硕果,江苏飚威电器、安徽鹏信汽车部件等5家优质企业相继落户,机械制造产业集群雏形初现。数据见证着蜕变:园区年固定租金收益突破270万元,年产值达1.6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30余个,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超30万元。
共绘“发展图”,变“单一模式”为“多元融合”
在濉溪县百善镇,五月的骄阳下,金色麦浪与连片花海交织成画。在“柳江口”田园综合体里,游客们穿梭在荷塘月色趣园里,提着竹篮体验采摘乐趣,转身又被蒙古风情园里的吆喝声吸引,不远处的特色农产品加工车间飘来阵阵炒货香气……这幅多元融合的农文旅发展生动图景,正是百善镇片区联合党委统筹发展的缩影。“过去各村都是单打独斗,资源零散、产业雷同、结构单一,现在联合党委就是‘指挥部’,整合片区内农文旅产业资源,串联运河遗址、明清园、花海基地等景点,形成精品乡村旅游路线。自联建以来,片区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200万元!”片区党委书记刘超介绍道。
去年初,濉溪县百善镇聚焦镇域协同发展,探索“跨村联建”发展模式,打破“一村一域”壁垒,成立以道口村为核心,辐射周边4个行政村的“柳江口”片区党委。片区党委以党建联建为纽带,集聚片区内土地、资金、项目、人才等优势资源,以“活动联办、产业联兴、人才联育、发展联谋”为重点,建立“半月一碰头、月度一联席、季度一大会”议事机制,推动产业协同、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各项事业融合发展,形成跨区域党建联建工作新格局。
淮北市探索推行跨区域党建联建模式,以资源整合之笔、产业集聚之墨,在乡村振兴答卷上书写下“跨村联建聚合力、共富共享促振兴”的精彩篇章,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为广袤乡村提供了可复制的振兴样本。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丹丹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