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十六届中国马铃薯大会在重庆市巫溪县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主办,巫溪县薯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巫溪县薯菜产业协会承办。大会以“马铃薯产业与乡村振兴”为主题,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奇、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原农业部种子局副局长马淑萍、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张志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党委书记寇占英、中国作物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徐琴和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委会会长金黎平、智慧农业专委会副会长杨峰,以及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韩利剑、巫溪县委书记李卫东等领导、专家和马铃薯产业链相关企业家、代表和嘉宾共800余人参会交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从国内外智慧农业的前沿技术出发,深入阐述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马铃薯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涵盖从播种、灌溉、施肥、打药到收获等各个环节。赵春江指出,智慧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能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与质量,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提振发展信心,是实现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奇指出,从消费层面来看,加工环节至关重要,第二产业的加工支持,是有效衔接第一产业(种植)和第三产业(消费)的重要途径。要在做好传统加工的基础上,需引出创新加工方式,如此才能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消费,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中国作物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徐琴在致辞中指出,巫溪依托平均海拔800米的高山生态优势,昼夜温差大的独特气候,以及富硒土壤的天然禀赋,打造了集脱毒种薯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于一体的马铃薯全产业链集群,在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成效显著。
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委会会长金黎平表示,中国马铃薯大会作为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行业盛会,始终坚持“科技赋能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推动马铃薯产业从传统种植向全链升级转型。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平台,聚焦种业创新、绿色生产和价值链延伸,凝聚行业智慧与资源,进一步发挥马铃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持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优化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产业带动效应,推动马铃薯从“田间粮仓”向“富民产业”升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韩利剑提出,重庆凭借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巫溪县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马铃薯微型种薯生产基地,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马铃薯全产业链,在种薯繁育、商品薯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韩利剑表示,重庆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积极向专家学者问计问策,因地制宜发展加工专用型、食用专用型、生态旅游型等马铃薯品种,扩大优质脱毒种薯覆盖率,努力提高单产水平,促进绿色转型和提档升级,带动种植户增产增收。
此外,大会安排了遗传育种、栽培与植保、种薯繁育与采后处理、产业发展和智慧农业5个专题研讨会,同期举办了青年学术论坛;还为承办地安排了南方土豆商品价值研讨会,并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家围绕当地需求开展交流研讨。会议期间,与会嘉宾观摩了全国马铃薯新品种展示田、马铃薯初加工展示基地、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实地了解了巫溪马铃薯产业在品种研发、技术推广、电商赋能和加工升级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久栋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