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耕”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走进“双春天”

2025-05-23 22:30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高玥 作者:李昊 高洁

春耕始,万物生,拼搏奋进正当时。近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综合试验站内,农业科研人员面迎朝阳脚踏泥土,以时不我待、奋勇争先的劲头,奋力开创农牧科研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新作为、新担当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内蒙古篇章作出新贡献。

为全面建成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切实推动农牧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在鄂尔多斯市委、市人民政府鼎力支持下、市农牧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于2024年4月由原来的科级建制提升至副处级建制,人员编制68名,作为全市唯一国有农牧业科研院所,农科院迎来了新的“春天”。2024年以来,为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科研动力,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组建农作物、畜牧兽医、饲草饲料3个研究团队,共承担科研平台建设项目12项,实施科研与示范推广项目(课题)45项,涉及资金共4300余万元。

农田奔波 为种业振兴助力

眼下正是农科院农作物团队最要劲的季节。玉米课题承担国家西北春玉米,自治区中熟,中晚熟普通玉米,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联合体试验20组,试验品种299个,开展玉米自交系选育、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3003份不同世代材料加代选择,15000份D0苗鉴定,2911份DH系配合力测定,14195个杂交组合产比测定;小杂粮课题承担国家糜子育种联合攻关、第十六轮国家糜子粳性(糯性)品种区域试验、新品种跨区联合试验等共59个,开展16组糜子杂交组配试验、20份育成糜子品种(品系)黄米适口性评价试验、20份糜子高代品系田间筛选鉴定及提纯复壮试验、25组糜子选真杂交株试验、34个糜子品种展示示范、44份糜子高代材料高级产比试验、197份糜子品系初级品比试验、698份糜子F2代-F5代材料选择试验;特色油料课题依托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和内蒙古自治区向日葵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开展胡麻品种选育、向日葵品种筛选及配套种植技术研究试验12项,同时承担国家和内蒙古春小麦区域试验4组,试验品种44个。

多年来,农科院作物研究方面自主选育农作物新品种45个,其中选育玉米新品种19个、糜子新品种26个,获得各级农业科技成果奖55项,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布自治区及地方标准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0多篇。建立农作物核心示范区8个,农作物新品种累计示范推广及辐射带动1000多万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0多亿元,对鄂尔多斯市农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也助力种业振兴高质量发展。

圈舍繁忙 为牧民增收赋能

在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的国家级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保种场内蒙古亿维白绒山羊有限责任公司一分场,畜牧研究所技术人员正在对600只阿尔巴斯绒山羊进行信息采集,包括羊只的品种、年龄、性别、耳标号等,确保每一只采样羊都可追溯。畜牧研究所负责人谷英说:“接下来我们将对绒山羊颈部、肩部、背部、体侧部、股部、腹部六个部位的羊绒进行精准采样。样品将被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全面检测分析,检测指标包括羊绒细度、长度、含绒率、强度等多项关键品质参数。这些数据将作为制定阿尔巴斯山羊绒标准的重要依据,也为阿尔巴斯绒山羊优质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高效繁殖技术、标准化养殖技术及非常规饲草料开发利用技术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鄂尔多斯市农科院一直致力于绒山羊、细毛羊遗传育种、繁殖、营养、饲养管理、智慧化养殖全过程的研发与示范推广工作。先后主持省部级、地市级科技项目18项,解决了鄂尔多斯地区绒毛用羊繁殖率低、部分非常规饲料利用率低等多年来想解决而未解决的技术难题,提高了科学养殖水平,并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其中绒毛用羊高效繁殖技术使绒山羊和细毛羊产羔率分别提高了31.6和37.2个百分点,显著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目前已示范推广69.8万只,新增经济效益2.39亿元,辐射带动140余万只,有力促进绒毛用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草地蕃昌 为牧场产能提升夯基

在农科院综合试验基地,返青的紫花苜蓿草绿油油的着实诱人,在春光中俨然成为一道风景;饲用燕麦也分蘖出细长叶子,随风轻轻地摆动。饲草饲料研究所技术人员正在田间观测返青和出苗的试验组,记录各种饲草在当地的物候期和适应性,筛选、培育适宜当地生长的高产优质饲草品种,助力畜牧业绿色高效发展。

多年来,饲草饲料研究所依托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内蒙古自治区燕麦藜麦农牧业产业技术创新推广体系、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工作站等,引进苜蓿、燕麦、高丹草、田菁、羊草等优质饲草品种100余种;优化集成“沙地苜蓿高效种植利用技术”,显著降低建植风险、提高越冬率,累计示范推广高产优质苜蓿30万亩以上,规模化生产苜蓿草田产量提高30%以上;集成“苜蓿窖贮技术”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空白,发布自治区及市级地方标准5项,示范推广窖贮、裹包、堆贮苜蓿单混青贮8万亩3.68万吨;集成“鄂尔多斯市现代农业节水和水肥精准调控利用技术节水技术”,较传统种植增产10%~30%,平均减少化肥使用量10%以上,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用水量减少6%~30%,减少地膜用量20%,每亩新增产值100~500元;集成“饲用燕麦+”技术模式,提高单位土地利用率,增加一季饲草产出……从科研到生产实践,草业科研为鄂尔多斯牛羊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将持之以恒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以“党建+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好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加快推进鄂尔多斯市“一产重塑”计划,实现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贡献农牧业科研力量。

作者:高洁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