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走进河南荣华牧业的办公室,一幅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这句话不仅是荣华牧业总经理江华的座右铭,更是她创业历程的真实写照。满墙的荣誉——“优秀牧场”“河南省美丽牧场”“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等奖牌,荣誉的背后是这位女企业家在奶业寒冬中的坚守和突破。
江华办公室墙上的书法作品。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玥 摄
2022年以来,我国奶业遭遇持续低迷,原奶价格一路下滑,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8月—2024年12月,全国平均原料奶价格由4.4元/公斤下降至3.1元/公斤。上游牧场每公斤原奶生产成本普遍在3.8元以上,价格倒挂让许多养殖户含泪退场,从上游牧场到下游乳企,无一不在艰难求生。
然而,危机中孕育新机,巴氏杀菌奶、冷萃酸奶等细分市场异军突起,中小型家庭牧场积极探索养殖加工一体化模式。今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落实肉牛、奶牛产业纾困政策,稳定基础产能”“推动家庭牧场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推动落实灭菌乳不允许添加复原乳国家标准,促进国产生鲜乳消费。”为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江华的创业故事,恰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生动缩影。
财富傍身回家乡 初心回归养好牛
人生之路是由一个个选择构成的,当两条截然不同的路摆在你面前时,你会怎么选择?河南许昌的江华夫妇总是选择走那条更难一点的路。在实现财富自由后,他们本可安享生活,却毅然回到家乡许昌,投身养牛事业。谈起当初的选择,农村出来的他们对土地、对乡村的深厚感情已经融进骨血里。怀揣着对生养自己的那片土地的眷恋和热爱,他们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什么,反哺家乡的农业。这种热爱家乡、希望许昌越来越好的情怀,让江华坚定地投身养殖事业,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赛道。谁曾想,自此他们的人生就像驶上轨道的高铁一样停不下来,开始了终日与牛棚、饲料、土地相伴的新“农人”生活,还要亲力亲为到街头推销自家牛奶……
养牛第一步就是建牧场。牧场的选址需要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远离污染源都是重要考量因素。为找到理想场地,他们踏遍许昌,最终选定一片远离污染、毗邻良田的净土——方圆20公里没有污染源,周边还有试验良田,可以用于种植青贮玉米,作为牧场奶牛的优质草料来源。
牧场俯瞰图。
接着夫妻二人驾车几百公里奔赴陕西乾县、内蒙古土左旗等地亲自选牛。回来的路上,怕牛在车上不适应,江华和牛一起待在货车上,随时查看牛的情况。货车颠簸,气味难闻,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出身的江华全然不顾,她的眼里只有这些即将成为她事业伙伴的奶牛。
从这时起,江华就把这些奶牛视作了自己的孩子。
牧场里刚出生一个月的小牛。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玥 摄
奶牛回到牧场里后,由于一路奔波和难以适应新环境,一部分牛得了疫病。没养过牛的江华看着生病的奶牛,心急如焚,不知道怎么照顾这么多生病的“孩子”,“当时看着牛趴在地上难受,我都流眼泪。”眼看着牛的情况越来越差,心疼的江华花了大价钱请来了专家指导奶牛的养殖和护理。她跟着专家认真学习,从饲料搭配到疫病防治,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在专家的指导下,奶牛们终于可以在奶场里健康地生活。
艰难困苦打不倒 耐心坚守寻出路
技术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养牛是个辛苦活,当时的奶场还没有引入各种现代化设备,需要人24小时照料。于是江华白天是光鲜亮丽的白领,穿梭在楼宇间处理商务事务;下了班就来牛场拿着大铲子推粪,每天都得干到很晚。牛场里又脏又累,可她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只是默默地坚持着,因为她心中有一个养好牛的信念。
江华把养牛比作是在学游泳,要抡着胳膊一直不停地游,否则就会沉入海底。江华2012年踏入这个行业时,原奶价格还足以让奶场有所收益。但随着近几年奶业市场越来越低迷,荣华牧业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原奶价格持续下滑,养殖成本却居高不下,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面对困境,江华选择优化饲料配方,但绝不降低奶牛营养标准。“只有牛吃得好,奶的品质才高。”她的坚持,为日后打造优质奶源奠定了基础。
牧场里的草料存放处。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玥 摄
政策技术齐发力 家乡人喝上新鲜奶
转机出现在2022年,为更好掌握原奶议价权,由市营商办牵头,市农业农村局沟通协调,江华夫妇全资2500万元收购长寿乳业,并致力于本地消费市场的开拓。在做奶的问题上,江华再次遇到了选择题,是做保存更久的高温灭菌奶,还是做保质期只有七天的巴氏杀菌奶?这一次,江华依旧没有犹豫,选择了更难的那条道路——巴氏杀菌奶。虽然保质期短,在制作和运输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但是低温杀菌的奶会保留更多对人体有益的菌群,对健康更好,江华选择坚持全低温产品路线,“我要让家乡人喝上最新鲜的奶”。
目前,公司在许昌市区建立了5家销售店面,9家合作配送网点,已服务社区居民和学校学生幼儿园以及线上订奶人群超5万人,产品复购率超60%。下一步,公司继续深耕本地市场,将开展小区送奶到户,抖音同城配送等业务,让更多许昌人喝上优质低温巴氏杀菌奶。在许昌市政府的支持下,江华夫妇真正打造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乳制品企业,实现了“许材许用,许产许销”,深耕本地市场,为许昌人民提供安全健康的好牛奶。
从财富自由到回乡养牛,从行业寒冬到全产业链突围,江华用行动诠释了“事虽难做则必成”的信念。国家政策的东风、技术创新的驱动,加上企业家的坚守,共同绘就了这场“养好牛”的初心之旅。未来,荣华牧业将继续以品质为舵,在奶业新航道上破浪前行。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梁冰清 高玥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