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推动生物技术(BT)与人工智能(AI)的交叉融合,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于5月22日—24日在江苏省扬州市举行。大会以“BTAI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农业生物技术研发与产业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农业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应用前景。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王登山表示,学术年会的召开,旨在深入贯彻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推动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数字赋能、绿色转型和产业融合重塑农业生产方式,保障我国粮食发展。
扬州大学刘巧泉校长详细介绍了扬州大学的发展历史与未来技术发展展望,扬州大学作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卓越的科研实力,成为科技推动的重要保障。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张卫宁二级巡视员在致辞表示,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始终将生物技术创新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探讨生物技术(BT)与人工智能(AI)对农业科技发展的影响,必将为推动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与产业化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时希望广大专家学者积极总结展示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取得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经验,齐心协力做好科研攻关,建设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农业强国。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总工程师葛毅强对我国农业生物技术跨越式高速发展予以了肯定,并对学会未来工作提出展望,一是强化基础研究,布局合成生物学、表观遗传调控等前沿领域;二是深化场景应用,在边际土地开发、循环农业等领域推广技术模块;三是完善创新生态,推动金融资本与科技项目精准对接。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理事长杨礼胜指出,全球正经历以智能化为标志的第四次农业科技革命,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的交叉融合,正在重塑农业科技创新的范式,对农业发展有巨大的潜力。“深化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的战略部署推动生物技术从实验室迈向田间,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长万建民院士指出,当前,全球农业正经历以生物技术(BT)与人工智能(AI)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在新一代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迎来以信息技术(IT)与生物技术(BT)深度融合为标志的变革。在此趋势下,大力发展智能+已成为世界各国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战略,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始终将生物技术视为保障粮食安全、践行“大食物观”的核心抓手。
面对我国生物育种发展需求和国际竞争严峻挑战,会议提出,把握国际发展态势和进展,我国智能育种加快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技术融合创新,对于支撑我国种业跨越式发展,提升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未来我国农业技术发展,一是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多学科交叉,二是要加大科技平台共享和建设,推进链条式创新发展,三是要加强专业领域人才培养,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中国碗装中国粮”贡献生物技术的磅礴力量。
大会特别邀请了包括邓子新、陈晓亚、朱健康、侯水生四位国内外权威专家及焦新安、吴珍芳等7名领域专家进行大会主旨报告,围绕农业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合、种质创新、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方向作了精彩报告,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高水准的学术盛宴。
在分论坛环节,50余位各领域权威专家分享了前沿成果,围绕农业生物种质创新与生物育种、农业生物资源利用与生物制造、前沿技术交叉融合与生物安全等专题展开深入交流。在会议期间,专家们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突破传统农业发展的瓶颈,为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
除了主旨报告,大会还设置了“科学家—企业家”面对面圆桌会专题交流环节,为广大学者和产业管理者搭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会议还设立了期刊主编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和研究生论坛,为创新成果的发表、青年人才的成长和最新科学成果的展示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通过评选优秀墙报奖和优秀报告奖,进一步激励了青年学者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积极探索、勇攀高峰。
此次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对推动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将继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汇聚各方力量,不断推动农业生物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大会由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主办,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联合主办,扬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中国种子协会生物育种产业化分会承办。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