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社会 详情

水肥一体化提单产 | 华北黄淮夏花生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婧
  • 2025-06-03 13:20:10

一、技术概述

夏花生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了测土配方施肥、夏花生起垄栽培、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采用这种种植模式,平均亩增产花生152.5千克,亩新增利润约2364元,经济效益明显。该技术模式最适宜肥沃的轻沙壤土地区应用。

二、整地播种与管道铺设

(一)精细整地

6月上旬前茬作物秸秆粉碎还田。亩基施生物有机肥200千克,复合肥30千克或N4.5千克、P₂O₅4.5千克、K₂O4.5千克,生石灰50千克,撒施辛硫磷1千克。旋耕整地,随耕随耙耢,清除残膜、石块等杂物,保证整地质量,做到地平、土细、肥匀。按照种植走向安排种植带,起垄,垄距85厘米,垄高10厘米。

(二)适期播种

花生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宜,要掌握“干不种深、湿不种浅”的原则,土质黏得要浅,沙土或沙性大得要深。根据种植规格和肥料用量调好花生穴距,利用标尺等工具控制好带宽,防止带宽走窄或加大。单粒播种,穴距10厘米左右。6月中旬前完成播种。

(三)管道铺设

播种后立即铺设滴灌设备,系统首部及施肥罐安装在水源处。根据地块现状及水源位置布设支管和滴灌带,花生每行间铺设1条滴灌带(滴孔间距15厘米),滴灌带与种植行向一致,支管布设方向与种植行向垂直。

三、水肥管理

(一)滴灌浇水

播种后立即滴灌浇水,每亩滴水约15米³。以后分别在初花期(播种后30天左右)、开花下针期(播种后50天左右)滴灌,最后一次在膨果期(播种后100天左右)滴灌,根据土壤墒情,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滴灌,注意放慢滴灌速度,每亩滴水约12米³,以防湿度过大造成烂果和发芽。

(二)滴灌施肥

滴灌肥料的选择及用量。可选用含微量元素的滴灌专用肥或水溶性复合肥,也可选择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硝酸钙等可溶性肥料,滴灌追肥总量一般为氮(N)4千克/亩、磷(P₂O₅)8千克/亩、钾(K₂O)6千克/亩、钙(CaO)2.5千克/亩,全生育期滴灌追肥3次。每亩滴水12~15米³。分别于花生初花期滴灌总追肥量的30%、开花下针期滴灌总追肥量的30%、膨果期滴灌总追肥量的40%。

四、化学调控

当花生株高28~30厘米时,每亩用生长延缓剂均匀喷施茎叶,施药后10~15天,如果高度超过38厘米可再喷施1次,收获时应控制在45厘米内,确保植株不旺长。

五、其他配套措施

(一)防治病虫及后期草害

花生生育期内发生病、虫、草害,优先进行物理、生物防治。第一次滴灌浇水后进行封闭除草,每亩用33%二甲戊灵乳油100毫升或48%仲丁灵乳油150毫升,兑水60千克喷雾。

开花期,可用联苯菊酯乳油、阿维菌素药剂或阿维・乙螨唑药剂进行喷雾防治红蜘蛛危害;盛花期,可用甲霜灵、噁霉灵等药剂灌根,每株灌药液30~50毫升,10天左右灌一次,连续灌2~3次,防治花生根腐病。

(二)收获

夏花生在大部分荚果成熟、饱果指数达到60%以上时收获、晾晒。

六、应用案例

2013年,山东省高唐县梁村镇小刘村首次试点夏花生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仅50亩。面对传统种植模式中水资源浪费、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高唐县农业农村局主动对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及全国知名专家,共建科技平台,开展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逐步完善形成可复制、标准化的夏花生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高唐县广泛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并通过下乡技术指导、发明白纸,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宣传夏花生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组织现场观摩会、技术培训会20余场,培训农技人员400余人次、农户2000余人次,发放技术培训资料10余份。截至目前,高唐县夏花生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达3万余亩,夏花生平均亩产提高15%,水资源利用率提升30%,化肥用量减少20%,带动农户年均增收超千元,为黄淮海地区夏花生绿色高效种植提供了示范样板。

(山东省聊城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苑学亮,山东省高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谢荣芳、李振娥,高唐县三十里铺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隋华山,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董艳红、范小滨,河南省土壤肥料站刘戈、黄达)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