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概述
棉花是国家重要战略物资,以“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可持续”为目标,在水肥一体化基础上集成精量播种、合理密植、干播湿出等关键技术,实现百亩攻关籽棉产量600千克/亩、千亩示范550千克/亩、万亩示范500千克/亩,增产达8%~10%。该技术适宜于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种植。
二、整地播种与管道铺设
(一)精细整地
深施基肥:秋翻前亩施磷酸二铵20~25千克、硫酸钾5~8千克、腐熟农家肥1~3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秋翻:北疆地区棉田上冻前及时秋翻,深耕28~30厘米,有条件的地块3~5年深松一次,深度50~60厘米,有利于改善土壤耕层结构,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促进根系生长。
整地:使用分流式平地机开展整地作业。犁地后应尽快耙地封墒,便于保障后期播种质量。首先对角整地1遍,随后喷施33%二甲戊灵乳油进行土壤封闭,再直耙1遍。整地要求:整地质量达到“平、碎、净、齐、实”标准,尤其要突出一个“实”字,虚土层不得超过5厘米,防止土壤过于疏松造成播种时种孔错位。
(二)适期播种
1.播种机械:采用适宜干播湿出的棉花播种机械,播种机穴播器鸭嘴为“十”字形小尖嘴,长度2.6~2.8厘米。
2.铺膜质量:选用厚度0.015毫米、幅宽2.05米地膜,铺膜达到“严、平、直、紧、实”五字标准,地膜采光面大且平展。
3.播种时间:适期播种,当5厘米地温连续3天稳定达到12℃时即可播种,参考北疆地区最佳播期一般在4月10—20日,南疆地区在4月5—15日。
4.播种方式:提倡使用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机械进行作业,采用侧封土方式。播种深度不宜过深,一般为1厘米左右。做到浅播种、匀下籽,一穴一粒,空穴率小于2%。
5.其他要求:播种机导带管、导带滑轮等附件设备定位要准确,防止播种机穴播器鸭嘴扎破滴灌带。
(三)管道铺设与科学增密
采用一膜六行三管模式,行距66厘米+10厘米或64厘米+12厘米,株距9~10厘米,亩保苗1.2万~1.5万株。滴灌带铺设在窄行中间,通过滴灌浸润使土壤墒情均匀一致,保障出苗整齐,有效缩小中行、边行的苗情差异。
三、水肥管理
(一)滴水出苗
滴水准备:播种后及时连接滴灌支管和毛管,认真检查毛管有无喷漏。毛管三通和地面副管之间是否连接完整,所有连接处有无渗漏。确保主副管无泄漏,滴灌系统水压稳定。
滴水时间及滴水量:播种后48小时内务必开始滴水,4月22日前结束滴水出苗工作。第一次滴水,亩滴水量15~20米³,盐碱含量较高棉田亩滴水量20米³,并随水滴施腐植酸肥料1~3千克/亩,种孔不能出现明水。5~7天后滴第二次水,亩滴水量10~15米³。
滴水后管理:缺苗地块须及时进行补种。播种出苗后遇雨要及时开展1~2次中耕作业,先浅后深,深度15厘米左右,尽量增加中耕宽度,不拉沟、不拉膜、不埋苗。做到快速散墒,提高地温,防止棉花烂种、烂根。
(二)蕾期滴水滴肥
坚持促进壮苗早发、头水前移原则,滴水1~2次。在5月20日前滴头水,滴水带肥促苗,滴水量15~20米³/亩,追施尿素2~3千克/亩、高磷低钾肥1~2千克/亩;10~12天后进行第二次滴水,滴水量25~30米³/亩,追施尿素2~3千克/亩、高磷低钾肥2~3千克/亩。长势较旺棉田头水适当推迟,滴水量20~25米³/亩,施用高磷低钾肥3~5千克/亩。头水滴水量要到位,确保浸润深度达到40厘米,增强主根发育,促进根系下扎,施肥量根据棉田长势长相适当增加磷钾肥用量。
(三)花铃期滴水施肥
花铃期是棉花水肥需求高峰期,棉田见花后加大水肥投入,滴水5~6次,滴水周期缩短至6~7天,每次滴水量30~35米³/亩;施肥以中氮磷高钾为原则,每次施尿素3~5千克/亩、磷钾肥3~5千克/亩。
(四)吐絮期滴水施肥
吐絮初期滴水施肥有防止早衰、促进棉铃膨大、增加铃重的作用,单次滴水量不宜过大,以20米³/亩左右为宜,随水滴施尿素7千克/亩、低磷高钾水溶肥5~8千克/亩。根据棉铃发育情况应当在8月15日停止施肥,8月25日前后停止滴水。长势偏旺棉田提前停水,土壤保水较差的地块或遇高温天气可适当推迟停水时间。
四、化学调控
(一)子叶期化控
在子叶平展时进行化控,亩用缩节胺1~1.5克,促进生根,化控时同步防治蓟马。采用牵引式或自走式打药机械作业,亩兑水量30千克,全田均匀喷雾。
(二)苗期化控
喷施缩节胺1~2次,第一次在2~4叶期,亩用量0.8~1克;若主茎节间长度大于7厘米或主茎高度大于株宽时适时进行第二次化控,亩用缩节胺1~1.5克。化控时同步防治蓟马,如遇连续干热天气,适当增加蓟马防治次数。
(三)蕾期化控
分别在6~7叶期、10~11叶期进行两次化控,每次亩喷施缩节胺1~2克,有效控制节间长度,防止棉花旺长。
(四)花铃期化控
一是花铃期化控。开花到打顶前化控1~2次,第一次在12~13叶期,亩用缩节胺2~3克;长势过旺棉田适时进行第二次化控,亩用缩节胺2~3克。二是打顶后化控。打顶后需要进行两次化控。第一次在打顶后5~7天进行,亩用缩节胺5~7克;第二次在打顶后8~10天进行,亩用缩节胺8~12克。
五、其他配套措施
(一)病虫害防治
一是苗期喷施地边保护带,减少虫源基数,防止棉蚜、棉叶螨迁移危害棉田。加强中心蚜株、螨株调查,如发现中心蚜株、螨株,围点打片,严禁全田施药。棉蚜蔓延时选择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等药剂防治;棉叶螨发生时选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30%乙唑螨腈悬浮剂等药剂防治;蓟马可选用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等药剂进行防治。二是蕾期重点防治棉蚜、盲蝽、棉铃虫和枯黄萎病。棉蚜、盲蝽蔓延可以选择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等药剂交替喷施,进行防治。棉铃虫坚持系统调查和监测,控制一代发生量,充分利用玉米诱集带、性诱剂、杀虫灯等诱杀害虫;科学合理用药,打在卵高峰、治在三龄前,控制二、三代密度。三是花铃期加强对棉蚜、棉铃虫、棉叶螨、蓟马的防治。棉铃虫优先选用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农药,化学农药可选用0.5%甲维盐乳油、15%茚虫威悬浮剂等药剂轮换防治。棉蚜、蓟马、棉叶螨用药同上,注意交替用药。
(二)适时打顶
以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为原则,北疆地区打顶工作在7月5日前结束,南疆地区7月10日前结束,打顶后平均保留果枝7~8台,棉株自然高度控制在75~90厘米。打顶方式可采用人工打顶或化学封顶,如果7月5日前(南疆地区7月10日)单株果枝达到10台以上、亩有效果枝达到11万~12万台的棉田,可采用化学打(封)顶;单株果枝少于9台、亩有效果枝不到10万台的棉田要采用人工打顶。
(三)化学脱叶
棉田吐絮率达到30%~40%时喷施脱叶剂,脱叶剂喷施7天内日平均温度应保持在18℃以上、夜间最低温度不低于12℃,确保脱叶效果。喷施脱叶剂应在9月10日前结束。喷施脱叶剂时使用有分禾器的吊杆式喷雾机,确保打匀打透。脱叶剂可使用54%噻敌、80%噻苯隆等药剂加乙烯利进行脱叶催熟。若遇天气变化或脱叶效果较差地块,间隔5~7天进行第二次喷施作业。严禁使用无人机开展脱叶剂喷施作业。
(四)适时机采
停水后及时拆除、回收滴灌设施,清除杂草、挂枝残膜及障碍物,为采棉机进地做好准备。棉花脱叶率达到90%以上,吐絮率达到95%以上,及时进行采收。采棉机采收作业速度控制在3.5~5千米/时。及时检测棉花的采净率、回潮率及含杂情况,回潮率>12%时不应继续采收。要求采净率93%以上,遗留棉3%~5%,撞落棉1%~2%,含杂率10%以下,籽棉含水率≤12%。
(五)清除残膜
棉花收获后,采用残膜回收机一次性完成秸秆还田、起膜、上膜、清杂、脱膜、残膜打卷或装箱等全套作业程序。当季农田地膜回收率85%以上、秸秆粉碎长度<10厘米。残膜回收时应尽量降低含杂率,方便回收利用。残膜要集中处理,不能堆放在田边路旁,防止二次污染。完成残膜清理后,要及时秋翻。
六、应用案例
2024年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恰江村的百亩棉花高产示范棉田,通过集成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精量播种、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技术,亩产达653千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汤明尧、吕姣姣、闫翠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葛军、牛康康)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