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甘肃景泰:抱团唱响村集体经济“交响曲”

  • 来源:中共景泰县委组织部
  • 编辑:吕璐芳
  • 2025-07-04 12:54:40

曾经17个行政村“一人一把琴,各弹各的调”,村集体经济长期陷于“基础薄弱、资源沉睡、发展乏力”的困局,而今,各村抱团发力壮大集体经济,情况为之一变: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0万元,经营性收入达54.5万元……短短两三年的时间,甘肃省景泰县喜泉镇的村集体经济缘何发生如此巨变?日前,带着疑问,记者深入当地进行了探访。

攥指成拳,破解“单打独斗”困局

“为改变过去各村‘单打独斗’的局面,切实增加农户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2023年7月,我们积极研究谋划、统筹指导,喜泉镇党委、政府积极牵头行动,鼓励致富能人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卢有攀带头,联合全镇17个村抱团发展村集体经济,组建了喜泉联合供销社。”景泰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说,喜泉联合供销社由17个村的集体经济合作社以“自愿联合、风险共担”为原则,采用股份合作制共同出资500万元成立。

“供销社成立后,17个村的分散的资源实现了凝聚,沉睡的资源也逐渐被唤醒,各村‘攥指成拳’后,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转化成了凝心聚力的发展优势。”景泰县喜泉联合供销社主任卢有攀说,供销社聚力服务“三农”,积极整合资源,深化综合改革,创新组织形式,走出了一条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农户增收致富的新路径。“自成立之初,我们就积极探索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两年来,供销社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拓宽服务领域,逐步建立起耕、种、防、收、管、售等全链条土地托管服务,形成了供销社、村集体、农民三方合作,共同受益的良好局面。”

躬身田畴,做好“全链服务”品牌

甫一成立,在当地党组织的引领下,喜泉联合供销社一头“扎进”田间地头,着力打造全链条服务体系,构建“厂商直供—质量溯源—配送入户”农资直供网络。“供销社在严把产品入口关的基础上,直接从大型厂家进货,减少中间环节,最大限度让利于民。今年春耕季节,我们总共销售了地膜33吨、化肥906吨、种子5000多袋,销售额达到了400万元左右。”景泰县喜泉联合供销社工作人员高玉桂介绍,供销社还探索推行了“农户点单+平台派单”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保姆式”土地托管服务,直接服务面积达4000余亩,辐射耕地面积2万余亩。供销社还通过包揽收购、冷藏、销售等手段确保销路,累计售出化肥1890吨、粮食1460吨、煤炭800余吨,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农户的汗水真正变成了口袋里的实惠,彻底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我和老伴年纪大了,孩子在外打工,地差点荒了。现在把家里的23亩耕地托管给了供销社,从种到收都不用操心,年底还能分红,多好的事儿!”兴泉村村民吕兴东说,曾经让他发愁的事,如今被供销社提供的托管服务轻松解决。

建章立制,筑牢“阳光运营”根基

规范经营才能行稳致远。福禄村的张巨儒坦言:“卢书记懂市场、会经营、人脉广,更关键的是他觉悟高,真心为集体!他个人就投了100万元,占股20%,大家信得过他掌这个舵。”懂经营、有担当的“能人”卢有攀也因此被推选为供销社理事长。

联合供销社还通过投票选出了5名理事会成员、3名监事会成员,大家各司其职。供销社的大事小情,都能在阳光下运行。另外,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镇政府的“探照灯”下,供销社的运营情况每季度都要向镇党委、政府专题汇报合作社运行情况。镇纪委、镇财政所还联合审计部门,每月来“查账体检”,发现问题立行立改。

卢有攀坦言压力不小:“理事会5个人负责运营决策,3名监事会成员全过程监督,但大事必须请示镇党委、镇政府和县供销联社,每季度都要去汇报工作,镇纪委、镇财政所的同志每月也都来‘翻账本’,不过这可是好事!阳光透明,大家才放心,联合社才能长久。”

共享红利,奏响“三方共赢”乐章

抱团发展结出累累硕果。

联合社成立以来销售额达1180万元,实现纯利66万元。各村按股分红,预期村均分红3.8万元,集体经济成功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华丽转身。农资直供、托管服务也成功降低了耕种成本,土地流转费每亩增收300元,用水量下降600方,农户经营性收入增长10%。

“现在买化肥、用农机,甚至办红白事找服务,供销社的价格公道,服务还周到!比外面强!村里有钱了,听说还要给我们修渠铺路呢!”村民曹正仁说。

党建引领聚起的合力,正推动着联合社、村集体、农民走向三方共赢!

喜泉镇农业服务中心闫立国主任说:“联合社全环节参与服务,推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规模化、专业化降低了耕种成本,新技术推广更容易了,最终受益的还是农民,收入实实在在提高了。”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