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坚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注重乡村领域招商引智,强化联农带农提振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三子机制”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一是理路子,瞄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理顺“梯度培育、连片成效”思路,分类有序推进11个先行村、4个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粮丰村农副产品分拣中心等经营配套设施;深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五清”三年行动;持续激发乡村产业运营活力,建成新兴融合示范线、桃源归谷“骑遇环线”桃源段10公里。
图为风貌改造后的太平桃源村农房。
其中,天府新区以农村“五清”环境提质行动为抓手,细化目标任务,出台《天府新区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施农村“五清”环境提质工作方案》,突出群众主体,广泛宣传动员,以农村“五清”环境提质行动为抓手,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推进“路面清扫、水面清洁、垃圾清运、违章清除、墙面清理”,提升乡村“颜值”与“气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环卫大扫除4次,出动环卫工人约1.7万人次,清理卫生死角约1537处;对辖区内16条主要河流和沟渠开展无人机巡查,发现并整改问题80余个;消杀公厕264座次,清洗消杀垃圾收集点9200余处;排查自建房62000余栋,完成自建房整治452栋,实施农房风貌改造372栋。
二是想法子,多措强化乡村领域招商引智。挖潜四川种业集团等,洽谈企业20家以上,截至6月30日签约项目5个,重大项目完成2个,内资到位1.8亿元,FDI到位320万美元,引进顶尖人才2个;盘活乡村闲置资源,举办“共享院子”宣传推介活动6次,完善配套政策,推动盘活乡村资源10宗,引进“新村民”50人;依托农业“三驾马车”科研平台优势,储备都市农业、种业链主链属企业10家,引育农业科研团队5个。
图为天府新区CSA新农人培训合影。
在营造优质服务环境过程中,天府新区累计组织“新质生产力”等惠企培训5期,参与培训民企经营者达400人次,联合“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团队举办CSA新农人培训,累计培训新区农业领域民企负责人、职业经理人80余人;编印市、区《惠农政策汇编》,涉及政策事项251项,其中免申即享19项,易申快享232项,并转发相关民营企业,鼓励其自主申报;引导成都农商行、成都银行等金融机构拓宽服务半径,深化“惠蓉贷”“天兴贷”等惠农信贷工程,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农博会、西博会、糖酒会等各类展示展销和产销对接活动5次,协调民营企业有关产品入驻山姆、盒马、满彭、钱大妈、众屹等平台商超,拓展民营企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三是甩膀子,“消薄强村”提振农村集体经济。组合实施集体经济“头雁行动”,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创业项目;推动村村联动发展,支持组建“强村公司”;争取承接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乡村产业振兴”专项行动,借力实施“村庄经营计划”;统筹用好各类扶持政策和专项债资金,力争培育年收入过1000万示范村2个。
图为村民正在采摘竹丝茄。
据悉,天府新区煎茶街道沿溪村通过“统产统销”模式、村民自治和特色文化IP,集体经济年收入从110万增至350万元,获省、市级荣誉20余项。该村将分散经营为规模发展,整合700亩高标准农田、借助“沿语”助农平台以及“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实现机械化种植亩均增收3000元、年销竹丝茄120万斤,深加工产品增收143万元、集体年增收59.37万元等成果;
不仅如此,村内的“老兵盖碗茶”调解室组建起五支志愿队、用智能设备构建数字化治理体系,在“川善治”平台实现村务透明,矛盾化解率连续两年100%。还积极开展茶花微党校年培训、竹溪书院廉洁培训以及村歌大赛等活动,建起文化IP,去年文化产业收入达121.4万元。2022年至2023年间,村集体经济实现从1.8万元到110万元的突破,2024年集体经济突破350万元、全年净利润突破60万元,规模经营带动种植户亩均增收超3000元,增收率超25%。
作者:荣农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