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合伙人深化发展计划,依托乡村振兴片区,健全“村集体+合伙人+农户”合作机制,通过招引乡村振兴合伙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归雁”深耕营养餐
“武村的健康食品产业园独门独院的形式很有特色,办公楼+厂房的形式给予我们很大的空间自由度,很适合食品加工类企业的生产运营。”山东九隆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继伟说。
从事食品研究21年的马继伟,被招募为兖州区乡村振兴合伙人后,从上海来到新兖镇武村。他看中了当地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支持和产业园区配套,以及中小学营养配餐的发展前景。武村盘活闲置资源建成的健康食品产业园,已吸引8家食品企业入驻,带动村集体增收25万元,解决200余人就业。
马继伟说,他将扎根食品产业园,不遗余力发展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大企业牵手小乡村
新驿镇党委致力于打造“党建红‘驿’起富”产业振兴品牌,盘活废旧坑塘,利用省、市、区三级帮扶资金,建设“驿路先锋”轻工产业园项目,成立共富工坊,吸引韩国毛绒玩具制造企业入驻,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
“产业园建设标准很高,无论是生产条件还是消防设施等,都满足出口的要求。”韩国吾卢拉世界株式会社的客商夫宗棋说,当地建设的能够满足出口要求的“世界级工厂”,正是他们落户新驿镇的原因。
作为合伙人的济宁汉江工艺品公司董事长胡小刚介绍,项目年加工毛绒玩具约150万只,产值4000万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为当地100多个家庭年增收500万元,并带动全镇35个村集体增收41.4万元。
行业“大拿”赋能蘑菇种植
“跟随万教授,我学会了新的种植方式,懂得了杀菌、消毒的要点,学会了如何分辨菌包老化。”小孟镇苏户村“两委”成员潘教粉说,“以前70万个菌包,最高损失20万个,现在的损失率仅为2%。仅这一项就可节省成本近40万元。”
潘教粉口中的“万教授”,是小孟镇引进的乡村振兴合伙人、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万鲁长教授。近年来,小孟镇党委聚焦食用菌种植产业,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通过整合梅营、苏户、王海三个核心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构建“三区联动”产业发展格局,而乡村振兴合伙人万鲁长带领当地食用菌产业走上了蝶变之路。
“万教授团队引进了‘黑平6228’‘早优9775’等高产抗病平菇新品种,替代传统低效菌种,菌包成活率从70%提升至95%,大大降低了成本。”潘教粉说。
此外,万鲁长还指导制定了《小孟镇平菇层架栽培技术规程》,助力单位面积产量提高30%。目前,基地放置菌包20余万个,日均产量约3000斤,带动60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成功创建全省唯一的平菇类高效栽培示范基地。
兖州区组织、人社等部门紧抓人才关键,推动“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实行人才联络、技术指导、政策推进、专班会商机制,解决项目落地中的问题,让更多的人才加入到乡村振兴的行列中来。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招募市级合伙人28名、区级合伙人37名,带动就业2000余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00余万元,实现了村集体、合伙人、村民多方共赢。
作者:李海波 李亚蕾 贾斐然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