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热点 详情

击毙敌寇中将,黄土岭战址访今昔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婧
  • 作者:孙维福
  • 2025-07-11 20:03:30

四面峰峦层叠、远近沟谷纵横,荣乌高速公路、241省道夹村而过。盛夏之初,站在村南庙山山顶俯瞰,蜿蜒而来的山谷到此骤然展阔,形似化身一条张大撑开的口袋。黄土岭,这个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内560多口人的小山村,就位于86年前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围歼日军、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的主战场地带,那场战役也因其得名。从那时起,村里的妇孺老幼,无人不知当年这里“打过大仗”,爷爷、姥爷都曾参加过抗战光荣负伤的村党支部书记陈成,说起战况更是如数家珍。

昔日杀敌战场,今日秀美村庄。图为从庙山顶上俯瞰黄土岭。

1939年11月3日,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独立步兵第1大队前往晋察冀根据地实施大规模“扫荡”,其主力被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歼灭于雁宿崖。时任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杨成武针对日军“每遭歼灭必急于报复”的特点,意识到刚刚上任、素有“山地战专家”之称的旅团长阿部规秀必定不甘失败,迅即命令各部队作好连续作战准备。

11月4日,阿部规秀亲率步兵第2、第4大队,出涞源城向雁宿崖、银坊方向急进,企图寻歼我军主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在获悉日军作战行动后,指示杨成武统一指挥第一军分区第1、3、25团和第三军分区第2团、第120师特务团、游击第3支队等约6个团的兵力,迎击日伪军。按照作战部署,杨成武决定采取“诱敌入瓮、据险伏击、牵制增援”战法,先以部分兵力在涞源城以东地区袭扰迷惑日军,再边打边退诱敌进入黄土岭以东峡谷地区设伏,最后集中主力“瓮中捉鳖”。

11月6日黄昏时分日军抵近黄土岭,杨成武指挥部队趁夜幕展开行动,完成合围伏击部署。次日15时许,日军全部进入伏击阵地,第1、第25团迎头阻击,第3团和第2团分别从西、南、北三面包围。日军阵势大乱,慌忙抢占高地实施反扑,双方展开激烈的山地争夺战。交战中我炮兵营发现并炸毁日军电台。16时许,第1团指挥员发现黄土岭东侧小庙附近有多名日本指挥官,即令迫击炮连对准目标轰击,当即击毙阿部规秀。

7日晚,日军被歼过半,其余数百人被压缩在上庄子附近的山沟里,连续发动10余次突围均被击退。与此同时,驻涞源、蔚县、易县、满城、唐县、完县的日伪军快速向黄土岭方向增援,聂荣臻即令各县区游击队广泛开展袭扰活动,牵制、迟滞增援日军行动。

8日,被围日军在5架飞机掩护下,倾尽全力实施突围,八路军参战部队采取“拦腰截断、包围阻截、迂回追击”等战法,与敌展开激战。由于日军空投大量弹药和给养,以资被围日军组织新的突围,且正在调集重兵实施增援,晋察冀军区和第120师指挥员判断继续作战对我不利,决定部队撤出战斗。

此次战役,八路军共歼灭日军900余人,特别是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使之成为抗日战争中我军击毙的最高日军将领。11月24日,毛泽东电贺晋察冀军区取得又一重大战果,并指出此战再次证明八路军山地游击战的威力。日本《朝日新闻》公开报道称:“中将级指挥官的阵亡,是皇军成立以来未曾有过的”“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当时已近十冬腊月,见过战场死伤的老辈子人常讲,都说人血是红的,其实凝固后颜色是黑的,尤其是流洒在下过雪的阵地上”,沿着387级台阶登上庙山,站在聂荣臻元帅题写碑名的“雁宿崖黄土岭战役胜利纪念碑”前,从小听着老辈人战斗故事长大、近年直播讲述当年战况的陈成说,他姥爷那时是村里民兵,战斗打响后,负责上阵地送弹药、下阵地抬伤员。枪林弹雨中,在抢抬一名八路军重伤员途中,谁也没留意到那个手指刚挂上弹环、未来得及扔出去就中弹的战士,手里还一直攥着那枚手榴弹,突然从担架上颠掉下来“炸了”,他姥爷也因此受了伤。“抬手投弹的一刹那就被枪弹击中,你想当时战斗有多么激烈吧。”

黄土岭村党支部书记、参战人员后代陈成介绍当年战况。

岁月荏苒,弹指经年。如今,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击毙阿部规秀的那门迫击炮年迹斑驳;黄土岭村外数百米一处低矮石墙小院外,“击毙侵华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旧址”标牌肃然静立;庙山最高处的“黄土岭战役纪念展室”内,陈列着大量详介战役胜利的历史图片、战场实物。山下,黄土岭村民居错落、街道整洁,三五老人在文化健身广场闲坐,向路人投来亲切和善的笑意。

“我们村虽然偏僻、人口不多,但近些年来变化发展挺大。年轻人闲不住大多出外务工,弱劳力主要在高速路服务区、村里公益岗、农家院山庄家门口就业,基本没有闲人。就连战役展馆区域的日常巡护,也是由村里指派专人负责。欢迎各地朋友多来黄土岭参观昔日战址、缅怀先辈英烈,深度感受太行山小村庄的时代变迁。”果实累累的核桃树下、黄土岭战役旧址碑前,陈成又像往日一样发出线上线下的邀请。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维福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