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省黄山市农业农村局认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改进作风、访企入村”专题行动,聚焦农户“急难愁盼”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难题,以“深、实、严、细、快”五字诀为抓手,推动干部作风转变、服务效能提升,切实打通服务企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深入一线听民声,入村走访“有深度”
“只有走进田间地头,才能听到最真实的民声。”黄山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专题行动中,全市各级领导干部1300余名党员干部开展访企入村工作,其中涉农干部876名,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中,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面对面交流。截至目前,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累计走访农户、新型经营主体2647户,收集涉农有关问题建议1972条。
在屯溪区黎阳镇,隆阜村民开日红反映其右手无力,无法从事体力劳动,近期病情有所好转,想去务工贴补家用。黎阳镇政府当即响应,与屯溪区城管局协商联系,为其提供村级公益性岗位,不仅每月有730元的工资,还为其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这一案例正是干部深入一线、主动发现问题的生动体现。
聚焦问题办实事,解决诉求“有速度”
“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每一个诉求都能落地见效。
在黟县柯村镇,村民汪兴龙反映翠林岭道路排水渠未完工,影响出行。镇政府立即组织施工,仅用一周时间完成800米排水渠浇筑,解决雨季积水问题。群众纷纷表示:“政府办事效率高,真正把实事办到了我们心坎上。”
此外,针对黄山黎滋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出的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问题,歙县郑村镇政府主动对接“歙彩缤纷”平台,协助企业上线销售,首批订单已顺利发货,企业负责人连连点赞。
严格标准重问效,改进作风“有力度”
始终坚持严的要求,将作风建设贯穿助企惠农工作全过程。紧盯问题办结,建立首访责任制,坚持问题“谁收集、谁解决、谁负责”,高位赋能交办机制,形成“受理、交办、督办、办理、回访”全程闭环。对群众反映问题逐条解决、逐户回访,对办理不到位坚决退回重办,直至问题解决到位、满意为止。
“我们不仅要看走访了多少户,更要看实实在在解决了多少问题。”市级层面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通过严格跟踪问效,推动干部真走访、真服务、真解决问题,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细致入微解难题,民生服务“有温度”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走访过程中,干部们坚持从细节入手,用心用情解决群众“微诉求”。
在徽州区杨村乡,村民蒋炳成反映家门口路灯损坏,夜间出行不便。村干部第一时间联系电工更换灯具,路灯恢复照明。蒋炳成感动地说:“以前晚上出门要拿手电,现在亮堂堂的,心里也踏实多了。”
在屯溪区奕棋镇,视力残疾群众吴顺海生活困难,区民政局、残联和镇政府联合入户走访,确认其享受相关政策,并建立定期探访机制。吴顺海感慨:“虽然我看不见,但我能感受到政府的温暖。”
快速响应提质效,为企服务“有精度”
“企业有诉求,政府快响应”,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建立“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做到“当日受理、限时办结、跟踪问效”。
在休宁县板桥乡,凰腾家庭农场希望拓展箬叶鲜叶保鲜冻库,乡党委和县农业农村局当天即联系乡村振兴产业园保险设施暂借其使用,并指导该家庭农场负责人申报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获得 3.96万元的扶持资金,专门用于冷藏保鲜库建设。该家庭农场负责人感慨:“政府不仅帮我们找库房,还帮我们找销路,全程跟踪服务,我们农场发展更有信心了。”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办结农户、新型经营主体问题诉求1686件。下一步,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深化“改进作风、访企入村”专题行动,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胡晓明 查威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