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重庆主城区热浪翻涌,北纬31°的城口县正清风拂面。7月10日晚的城口,一场大雨洗过的夜空格外清朗。人民广场上,“巴山夜语 艺满星河”文艺盛典在此上演——这场由12支民间文艺队联袂演绎的盛宴,既是重庆市第九届巴渝民间艺术周的重头戏,更标志着第十四届大巴山消夏康养季、第四届直播电商购物季同步启幕。千人钱棍齐舞,渝川陕非遗同台,直播间订单不断——让大巴山深处的城口,从文化到产业、从手艺到日子,都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夜宴:巴渝绝活绘民俗长卷
在“巴山夜语 艺满星河”主题文艺盛典上,来自重庆各区县的12支民间文艺团队接连献艺。城口本土演员演绎的《煤灯拳》率先登场,山歌调子与划拳动作交织,“四九四那个煤灯呀”的唱词里,尽是大巴山汉子的豪爽;梁平区《梁山灯戏》以诙谐表演重现明代市井生活,逗得前排孩童拍手效仿;秀山县《玩牛》通过模拟耕牛动作,传递对农耕文明的敬畏;城口《哭嫁》更是跳出舞台,与观众互动,让现场笑声掌声交织。
“这些节目是巴渝民间文艺的‘活化石’。”重庆市文联副主席谢亚平在现场表示,艺术周不仅是展示,更是文化传承的实践——12个节目涵盖山歌、舞蹈、情景剧,将历史故事与民俗风情融入舞台,为观众铺开一幅巴渝民俗画卷。
昼舞:千杆钱棍续传承新篇
7月11日上午,朝阳刚漫过山头,1020名舞者手持红绸钱棍已列阵人民广场。来自城口县25个乡镇街道的34支队伍,随着《钱棍舞动大巴山》的旋律齐舞,乐声、鼓声、“嚓嚓”声与山歌声共振,肩部摆动、胯部扭转、足部腾挪,尽显这项千年民间舞蹈的独特韵律。
“城口是‘中国钱棍舞之乡’,这是十余年非遗保护的答卷,更是新的起点。”城口县文旅委负责人介绍,从2012年创纪录的2398人表演,到如今与重庆大学合作开发出钱棍舞AI数字教材,用新技术拆解动作要领,让更多人便捷学习。展演现场,专题推介片与数字教材同步亮相,标志着传统舞蹈迈入数字化传承新阶段。
大漆:千年技艺焕现代生机
“城口大漆 千年华彩”展厅内,袁秋现场演示髹饰技艺,她手中的漆刷沾着城口大木漆。作为“中国生漆之乡”,城口大木漆是曾随巴国贡品入长安的“国漆”,城口漆器有着千年历史。此次展出的茶具、屏风、文房四宝等近百件展品里,既有获“百花杯”金奖的“山神漆器”,也有残疾漆艺师做的储物罐。“您看这纹路,是3000年的手艺,但图案是年轻人爱的抽象山水。”袁秋指着直播间的订单,“现场看了心动,手机上就能拍,手艺和故事一起飞得很远。”
城口职教中心的学生们在体验区帮忙上漆,他们学漆艺能拿毕业证,还能在工坊挣钱。“县里成立大木漆专班,从种漆树到搞研学全链条管。”袁秋说,2019年“城口大木漆”获批地理标志,如今全县生漆种植超万亩,带动近千农户增收,“老手艺活了,农民腰包鼓了,这才是‘漆’彩的真意。”
市集:三省非遗聚巴山星辉
名豪广场的非遗街市上,30家来自渝川陕的非遗企业与手艺人设展。城口老腊肉传承人赵友安的摊位前,游客们津津有味品尝着晶莹剔透的三线肉。“尝尝!800-1500海拔的富硒土猪,小火慢炕45天,这琥珀色是大山窖出来的!”赵友安乐呵呵地招呼着,切肉刀上的油花,飘着诱人的香味。
“从前挑着担子走山路,一天卖不了3斤;现在集市连三省,两天就销了50斤!”赵友安笑着打包,摊位旁,四川万源的茶焗猪肝、重庆开州的紫水豆干也卖得红火。梁平木版年画传承人给孩子示范拓印,巫溪巴绣艺人现场绣花,四川宣汉的棕编艺人正教大妈编蚂蚱,陕西紫阳的茶商泡着富硒茶,游客李女士拎着叶雕和腊肉笑意盈盈:“主城区38℃捂汗,这儿24℃逛集市,带回去的不只是特产,更是大山的心意。”
云端:电商搭台助山货出山
“家人们看这蜂蜜,结晶像猪油!”广场电商专区,本土主播举着蜂巢罐吆喝,身后屏幕的订单数跳得比语速快。作为系列活动重要组成,第四届直播购物季汇集本土网红与助农主播,推介城口老腊肉、山地鸡、菌菇、中药材等农特产品。后台数据亮眼:前三届已培育近百名主播,销售额达5亿元,“今年同步推出6条旅游线,串联非遗体验、康养消费,让游客‘白天赏非遗、晚上住民宿,临走前直播间下单,山货直接快递到家!’”城口县商务委负责人明明白白算起了账。
从7月至10月,城口还将以消夏康养季为载体,举办自行车爬坡挑战赛、农耕文化节等33项活动,依托72.8%的森林覆盖率与23℃夏季均温,打造“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爆点”的农文旅盛宴。
作者: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