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冷凉蔬菜种出火红“钱”景——青海省互助县高原特色冷凉蔬菜推介及现场观摩会现场见闻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原红莹
  • 作者:孙海玲
  • 2025-07-12 17:16:02

眼下,正是高原冷凉蔬菜集中成熟上市的季节。7月6日,以“品大地之锅·鉴冷凉蔬菜”为主题的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第三届高原特色冷凉蔬菜推介及现场观摩会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团、生产主体代表等先后来到互助县南门峡却藏寺露地蔬菜基地、互助高原蔬菜产业园“供港澳”蔬菜基地实地观摩、交流,共同探讨高原冷凉蔬菜的发展蓝图。

青山如黛,蓝天相伴。位于互助县南门峡镇尕寺加村青海出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上,一株株罗马生菜、苦菊、红叶生菜等蔬菜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勃勃生机。务工群众穿梭在菜田间忙着采摘、搬运、分拣,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

“我们是订单农业,今天按照客户订单采摘苦菊、罗马生菜,经采摘、分拣、打冷、包装后就装车,通过冷链发往香港市场。”公司负责人雷有月告诉记者:“2018年基地被评为供港澳蔬菜基地,这里生产的蔬菜品质好,市场认可度高,有大量的固定客户,根本不愁卖。采摘季从每年7月持续至10月中旬,各类蔬菜的亩均产量3000斤左右,目前已带动周边40多户农户增收。”

据互助县委副书记、县长朱育海介绍,近年来,互助县将发展高原冷凉蔬菜作为夯实“菜篮子”工程的核心举措,全力推进生产基地建设,先行先试发展壮大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在扩规模、育新品、提质量、做品牌、强营销等方面精准发力,互助县蔬菜产业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品质显著提升、销量逐年攀升、口碑越来越好的发展势头。

“青海发展冷凉蔬菜区位优势和气候优势以及市场竞争优势非常明显。”常德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高级农艺师,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产业专家团常德工作站站长杨连勇说,青海海拔高、日照时间长,蔬菜的生长周期比较长,非常适合十字花科类的蔬菜生长,由于冷凉气候,病虫害非常少,蔬菜品质几乎没有农药残留,因此尤其适合发展绿色有机蔬菜;另外,这个季节低海拔地区高热多雨,不利于蔬菜生长,青海正好利用冷凉气候资源实现我有他无,市场竞争力很强,经济效益显著。

推介会现场,互助县重点推介了罗纹生菜、羽衣甘蓝、红菜薹、豌豆苗、红莴笋、互助长白葱7款高原冷凉蔬菜。除此之外,互助县还出产紫叶生菜、宝塔花菜、球茎茴香、荷兰豆、龙芽菜、娃娃菜、彩虹甜菜、羊肚菌等100多种特色蔬菜,面积达7万多亩,产量达17万吨以上。

互助县气候冷凉、水质纯净、土壤无污染、病虫害少、昼夜温差大,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天然美味和卓越品质的高原特色冷凉蔬菜,因此,互助生产的冷凉蔬菜深受省内外客户的青睐和喜爱,产品远销“粤港澳”“北上广”及全国各大市场。冷凉蔬菜产业不仅为互助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更激发了农民群众种菜的热情和信心,同时,也为互助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长、国家大宗蔬菜体系西宁试验站站长、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园艺产业首席专家钟启文表示,地方产业技术体系作为国家体系与省级科研的联结枢纽,始终践行两大使命,一个是向下扎根,做高原菜田的“解题者”,我们在南门峡莴苣基地,正在开展高海拔地区莴苣适应性新品种筛选和示范,打造灾害气候预警系统和防护设施,推广机械化移栽、连作障碍防控等技术。二是向上生长,做国家战略的“接棒者”,将互助县作为国家冷凉蔬菜技术的“高原验证场”,国家体系选育的多个优质耐寒品种在此展示示范,联合研发的多项技术也在这里集成熟化应用。

产业做支柱,致富有出路。蔬菜产业发展持续向好,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带动本村劳动力就近务工,实现了“双赢”发展。2023年,互助高原冷凉蔬菜在青海省率先实现直供粤港澳大湾区。目前,互助县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7.5万亩,其中供港蔬菜种植面积达2万亩以上,年产各类蔬菜17万吨,外销13万吨,产值突破7.6亿元,带动全县2万余户农户参与蔬菜生产,人均增收达到2万余元,提供了50多万人次的务工机会,实现务工收入5000多万元,冷凉蔬菜已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