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2025国际草原与草业大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召开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葛羚羚
  • 作者:赵炜
  • 2025-07-13 16:52:11

7月11日,2025国际草原与草业大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中国草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饲草种质高效设计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主办,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等单位承办。会议聚焦“三生融合,科技助力”主题,汇集4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展望草科学前沿趋势,探讨在保障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基础上,挖掘草业生产潜力,为草原绿色发展注入新活力。

会议开幕式上,大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武维华,中国草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南志标分别致辞,呼吁携手探索草原与草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技术,共同推进全球草原生态保护与草业可持续发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芳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种康科研团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曹晓风分别就中国草原保护与管理、生态草牧业科技创新、牧草育种与盐碱地改良作特邀报告。

会议现场。

据悉,呼伦贝尔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草原植被类型、多样的生物物种和独特的草原文化,为草原生态研究和草业发展提供了天然试验场。

2021年,中国科学院启动实施A类先导专项“创建生态草牧业科技体系”,以植物研究所为依托,集聚60多家院内外单位科研骨干,围绕生态草牧业开展系统集成性研究。专项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山东东营市黄三角农高区、云南昭通市设置3个示范点,以期打造生态草牧业产业链科技支撑体系与绿色发展模式,形成成套技术解决方案,推动当地及全国草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在草原生态修复、优质牧草种植、草产品加工、现代化养殖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会议期间,发布了专项实施5年来的重要科技成果,包括:系统清查了我国草畜资源,建成草畜平衡科学管理体系,形成呼伦贝尔示范区生态草牧业智慧管理系统,研发了退化草地快速恢复技术,并示范推广138万亩;突破我国饲草产业发展的育种技术瓶颈,基于牧草分子设计育种理念,攻克了苜蓿、甜高粱、羊草等的育种、栽培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从传统育种到分子育种的跨越,培育了牧草“设计型概念”新品种12个;研发了适于鲜草的“青贮”和稻麦秸秆的“黄贮”高效菌剂6种,示范加工草产品68万吨;构建了减损、提质、安全的草产品精细加工技术体系,替代干草可使奶牛年产奶效益显著提升,累计辐射推广至万头规模,示范收益达3000万元;规模化示范以上技术,年净增收入达2亿元;以盐碱地等边际土地利用发展现代高效草牧业为目标,创建的“以种适地”东营模式初见成效;“以小保大”的草原利用保护理念,在呼伦贝尔农垦等大型企业得到验证。目前,专项申请专利253件,软著3件,发布技术标准45项,发表第一标注论文316篇,完成国家、省部级等咨询报告8篇。

此次会议还设置了科技示范点考察,以呼伦贝尔为案例,搭建“技术研发-产业转化-民生改善”立体交流平台,推动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全球草业产学研合作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炜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