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在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教育厅与科学技术厅联合主办的“全省高端软件与人工智能产业链产学研精准对接和新技术新产品推介活动”会上,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潍坊分公司、中移齐鲁创新院联合发布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育种大模型(BreedingGPT)成果。
省实验室何航研究员介绍作物育种大模型研究成果
该大模型旨在加速从“经验育种”向“精准设计育种”的跨越,聚焦科研问答、基因解析、文献检索和科研助手四大核心场景,深度融合大模型技术,成功构建出面向现代作物育种的全链条精准设计育种平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粮食安全保障。
本次发布的作物育种大模型(BreedingGPT)有以下亮点:
第一,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育种大模型整合中英文优质学术论文信息,通过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建立最全面的作物育种知识库,使大模型具备泛化认知能力。基于知识库的生成式数据减少了幻觉和错误回答,深度整合育种专业知识,快速更新行业信息,经测试相较通用大模型及已有作物模型回答最准确、时效性更强。大模型知识库采集了横跨245年内2835万余篇生物专业文献,汇聚农业在线图书馆、数据库海量高质量农业信息超10TB,语料来源于谷歌学术、Pubmed、bioRxiv等权威平台,输出精准可靠。
第二,基于DeepSeek R1满血版、Qwen2.5与EVO2基因序列大模型,通过持续预训练与微调等方式研发科研文献、基因序列、细胞调控三个垂直模型,赋能科研文献助手、基因序列解读、细胞调控解析等应用场景。
第三,实现复杂任务的模块化分解与高效协作,集成多智能体协作框架,结合大模型的深度语义理解能力,开创育种多智能体应用方式。
第四,运用文献模型和生物学知识库,结合大模型智能体技术,实现了科研指导及研发参考。用户输入关键词即可得到研究内容建议和参考文献,充分发挥大模型优势,提升科研效率。通过大模型智能识别复杂的检索语义,运用原始文献搜索及原文定位,使生成的科研参考精准可信。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邓兴旺院士莅临发布会现场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育种大模型为跨物种精准设计育种提供了新方案,对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产学研协同创新、培育农业生物经济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作物育种大模型将成为农业创新的基础设施,赋能中小种企与科研机构,加速育种成果转化,保障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作物育种大模型(BreedingGPT)已于近日开放申请使用(http://ai4b.pku-iaas.edu.cn),将有效助力农业精准育种设计、极大提升科研效率,为“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更稳贡献山东力量!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