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土壤有机质与产能协同提升技术实现增产23.9%

2025-07-17 12:59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袁雅茹 作者:莫志超 梁丰

7月1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旱作土壤有机质与产能协同提升技术研发和应用”项目中期进展总结会及示范现场测产观摩活动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及研究骨干等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项目牵头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共同承办。

会上,项目负责人全面汇报了项目整体执行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性进展,项目下设的五个课题的负责人分别就各自课题的研究进展、阶段性成果及下一阶段计划进行了系统汇报。与会人员还赴项目位于南昌市进贤县的田间试验基地及千亩核心示范区进行考察与测产。在项目现场,课题一、三、五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基于肥沃耕层构建的红壤控酸固碳与产能提升技术试验、基于有机肥创制的红壤降酸提质增效技术试验、旱作中低产田土壤有机质与产能协同提升途径及多尺度调控机制试验、南方酸性红壤土壤有机质和产能协同提升技术集成试验等研究内容。

项目组重点考察了“南方酸性红壤靶向消障和有机质提升技术模式”核心示范区。为客观评估技术模式应用效果,会议特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省科学院、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测产专家组,在核心示范区进行了现场测产。测产结果显示,应用该技术模式的示范区玉米产量较常规施肥对照田块平均增产105.7公斤/亩,增产幅度达到23.9%,技术示范效果显著。

据了解,我国耕地仍有不少中低产田,其中北方碱性钙质土壤和南方酸性红黄壤区旱作中低产田占比大,普遍存在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腐殖质品质退化、生物活性差等问题。研究人员表示,解析旱作中低产田耕层土壤有机质积累过程和关键限制因子、内稳性地力动态变化规律及调控机制,明确潜力和途径,开展技术和产品研发、模式集成和示范应用,突破“土壤有机质和产能协同提升”技术瓶颈,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莫志超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