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四川阆中柏垭镇——一个粮油强镇的崛起身影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杜娟
  • 作者:李传君 何一民
  • 2025-07-18 22:32:21

交通顺畅、沟渠纵横、山坪塘、蓄水池应有尽有,巨型烘干房及配套设备一应齐全……近年来,四川省阆中市柏垭镇以守牢粮油安全底线为己任,充分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等专项配套资金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机制,为建设川东北粮油强镇奠定了坚实基础。

真心服务:让外来企业落地生根

从单一种植到精深加工,四川中义油橄榄公司从柏垭镇虎溪村300亩园区起步,到在河溪、飞凤、二龙等多个乡镇建成5000多亩的油橄榄种植基地,并制作出橄榄油、玉米油、橄榄精油皂等系列产品……一个来自浙江的民营企业,凭什么在川东北站稳脚跟?

“企业能有今天,除了选对路子咬牙坚持,离不开地方政府全方位的扶持。”中义公司总经理金崇清回顾往事不胜唏嘘,企业在遭遇技术不过关大批苗木死亡、多位股东中途撤资、资金链濒临断裂等至暗时刻全靠地方政府帮助才得以渡过难关。

“‘企业困难’就是‘政府困难’,如果现有的企业活不好,别的企业还敢来吗?”柏垭镇党委政府多方争取上级领导和部门支持,10余年间投入东西部协作、农业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上千万元用于拓展园区种植园、增加园区生产线、提升园区整体水平;邀请中国油橄榄首席专家、中国林科院邓明全教授等专家现场技术指导,提高成活率及出油率;组织党员干部义务进园务工、除草清杂……如今,中义公司已发展为年产值3800多万元、年纳税上百万元的省级龙头企业。

“这里基础设施齐全、水利条件完善,尤其是镇村干部服务到位,真心实意为外来企业排忧解难。”2022年入驻柏垭的农鼎农业公司法人代表李科赞不绝口,这些年走过不少地方,比来比去还是觉得柏垭软硬环境好。

针对农鼎公司最担忧的粮食烘干、储存和加工等一系列难题,柏垭镇通过用活政府补贴、鼓励企业投资、村集体经济入股的新模式,共同筹资600万元建起了南充市最大的烘干房。消除后顾之忧的农鼎公司不断扩大流转规模,仅用3年时间就从流转3500亩土地扩容为7000余亩,成为阆中市首屈一指的种粮大户。

“阆中百姓有句老话‘人心比人心,八两换半斤’。”从阆中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转任柏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的胡刚直言,只要把外来企业当成自家人关爱扶持,企业就会安营扎寨,踏踏实实搞发展。

油橄榄基地

抱团取暖:让家庭农场抗风险更强

“涉农企业和种粮大户需要关心扶持,但探索灵活实用的创新机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更关键。”7月中旬,记者实地采访时感受到机制创新的魅力。

2023年4月,柏垭镇的李家桥家庭农场、拱洞桥家庭农场、光财家庭农场等8个家庭农场联合成立了四川省第一个家庭农场联合体——阆中禾兴专合社。入社家庭农场主以其“专长”担任各环节“部长”,使农场之间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实现了从购买农资肥料、协调耕播农具到烘烤卖粮销售环节的一条龙社会化服务。

“如今的联合体资源信息共享、农机设备共用、专业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禾兴专合社主任李文喜滋滋地说,种子、肥料成本降了,粮食售价涨了,一降一升增加的是净利润啊。

据了解,首批加盟的8家农场近两年户均年增收达7万元以上,吸引了更多大户加盟,到今年7月已增至17家,种植面积扩大到近8000亩。其中,“机械部长”邓洪刚流转土地1500多亩,每年仅农机服务就收入几十万元,还带出了何飞、张萌等一批90后、00后职业农民。

“没有联合体大团队,个人再怎么打拼也只是小打小闹。”个人养殖曾险些破产的邓洪刚感慨,抱团取暖的新机制既增强了家庭农场抗风险能力,也让个人眼界格局变开阔了。

农事服务中心

搭建平台:让优秀人才返乡创业

基础条件日益完善,企业和大户围绕粮油发展的路径愈发清晰:引进精品水稻、发展粮食加工,产业链不断延长;努力创新机制,推出村企合股投资兴建加工设施,组建家庭农场联合体增强抗风险能力………

“实施乡村振兴,最关键的是搭建平台,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柏垭镇党委副书记王斌介绍,柏垭镇紧盯退伍军人、青年大学生、产业人才三类群体,不断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后备干部行列。

2024年,虎溪村新增3名后备干部,其中既有工程管理人员,也有合资企业骨干,且年龄均在四十以下;随着开厂的蒲良帅、经商的转业军人许彦等返乡人才成为后备干部,柏垭社区彻底摆脱了人才青黄不接的尴尬;富乐庙村后备干部宋良伟牵头组建的农房改造施工队活跃乡间,广受乡亲们欢迎。

“欠发达地区财力有限,靠提高村社区干部待遇吸引人才回流不现实。”在基层工作多年的柏垭镇党委书记牟天斌认为,通过发展优质产业,让有合适项目的人才返乡创业则更有吸引力。

“乡村振兴最需要的就是各类人才,只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返乡建设,广阔的田野才有希望。”阆中市委人才办负责人直言,只有坚持引育并重,为培养锻造扎根本地、永远不走的人才队伍创造良好土壤,才能形成乡村振兴的持久驱动力。

据了解,柏垭下一步将实施整镇推进绿色认证措施,引进优质品牌企业,通过延伸拉长产业链让种粮大户和企业从中受益,实现柏垭粮油产业从一产到二三产业的顺利转型,将柏垭粮油示范片建设成为“天府粮仓”丘陵地区示范样板。

作者:何一民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传君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