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一只三穗鸭,载起14亿元产业链——贵州省三穗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观察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杜娟
  • 作者:刘久锋 郑涛
  • 2025-07-18 22:35:02

从保种扩繁到规模养殖,从精深加工到文旅融合,在贵州省三穗县,三穗鸭正成为特色产业迈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穗鸭,山水好鸭,小小三穗鸭如何“破壳”成长,何以成为一个具有县域标志性名片的特色产业?

“注重品质,做优品牌,壮大规模。”几年前,专注于三穗鸭深加工的刘宏波未曾想,依托政策、技术和资金支持,已让传统老味道闯出了新天地。

近年来,三穗县将三穗鸭产业作为重点农业特色产业,聚焦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创建,做深做实三穗鸭的生产供应,精深加工,文旅融合的特色产业链,全力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三穗鸭出栏500万羽,蛋鸭存栏80万羽,蛋制品加工2.1亿枚,鸭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4亿元。

荷塘鸭韵。孙文平 摄

养殖链带动群众增收

7月16日清晨,从三穗县城出发,沿三(穗)黎(平)高速公路驱车20多公里,兜兜转转,跟随刘宏波来到桐林镇岑坝村他自家的养殖场。

绿林掩映,溪水潺潺。伴随一阵“嘎嘎”的叫声,只见一群麻鸭扑棱着翅膀蹿进湖里,湖面顿时溅起一朵朵银亮的水花。“这是今年饲养的第4批三穗鸭,已被商家全部预订,订单量还在持续增加。”刘宏波介绍说。

刘宏波是贵州翼宇鸭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该公司是一家集三穗鸭养殖、产品加工和餐饮美食服务于一体的企业,年加工三穗鸭500余吨。已开发冷链、熟食和预制三大类10余个品种。

这些年,公司为确保加工原材料质升量稳,在产业奖补政策支持下,通过“公司+基地+脱贫户”模式建立了两个标准化生态养殖场,年饲养三穗鸭5万多羽。公司还采取统一鸭苗供应、统一饲料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市场价收购等方式,支持鼓励脱贫群众养殖三穗鸭,公司荣获“千户帮千村先进民营企业”称号。

三穗鸭被誉为中国“地方四大名鸭”之一,拥有600多年的养殖历史,以产蛋多、胆固醇低、富含氨基酸等特质,早成了食客舌尖上的“珍宝”,2013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3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品牌精品培育名单。

近年来,三穗县先后出台系列政策,依托南京农业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等专家团队技术支持,整合“桥头堡”、东西部协作等项目和资金,通过“龙头企业+”“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三穗鸭地面平养、网上笼养、生态散养等标准化精细化养殖,不断壮大养殖规模。

为推动三穗鸭全产业链向新走高,三穗县还组建贵州三穗鸭业运营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三穗鸭的保种、繁育、养殖、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精深开发,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涉鸭企业44家,建成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1个,扩繁场5个,标准化蛋鸭场8个,规模肉鸭养殖场74个,散养户1万余户。初步形成集三穗鸭种鸭饲养、种苗育雏、肉鸭蛋鸭饲养于一体的规模化养殖链。

“今年全县有望实现出栏鸭1315万羽以上、蛋鸭存栏150万羽以上目标。”三穗鸭产业发展工作专班负责人杨冬说,养殖链就可带动1.7万户群众增收。

群鸭出游。杨胜德 摄

加工链推动集群发展

走进位于三穗经济开发区的贵州翼宇鸭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阵阵醇香味扑鼻而来。屠宰、清洗、加工、包装等生产线上,身着无菌服的员工们忙个不停。

公司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巧妙结合,三穗鸭被加工成各种色美味香、鲜嫩可口的卤香鸭、香辣鸭、血浆鸭、黄焖鸭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形成了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畅销态势。“现每天有1500单左右的线上销量,线下也有1000单左右的订单化销量。”刘宏波说。

近年来,为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需求,公司通过校企合作,品质提升取得重大突破,研发的翼宇牌血浆鸭获“贵州省名牌产品”“贵州省十大优质特色禽产品”等称号,“太子老鸭汤”入选贵州省“十大黔味预制菜”,闯进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大市场。

清洗、光检、分级、腌制……移步位于三穗鸭产业园的黔东南民生食品有限公司,一枚枚鲜鸭蛋经过18道标准化工序后,就可变成金黄流油、咸香可口的咸鸭蛋。

近年来,通过贵州医科大学专家把脉,公司主打的咸鸭蛋腌制周期从过去的90天缩短至现在的12天,改良的“流心咸蛋”口感再提升,成了电商平台的爆款产品。

“光是今年端午前后,我们就销售了200万枚鸭蛋,与去年同比增长24%。现在每天订单量保持在5000至8000单左右。”公司董事长张美伦笑言。

为延伸三穗鸭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三穗县通过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着力招引经济增长快、市场前景广、带动能力强的优强企业集聚,促进三穗鸭产业集群发展。

在鸭产业园西侧,投资1.2亿元建设的三穗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已入驻加工企业5家。屠宰、精深加工、速冻、保鲜等一条条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的现代化生产线实现批量化柔性化生产,为三穗鸭高品质输出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穗县还吸引饲料加工和羽绒制品加工等产业集聚。今年上半年,年产40万吨的饲料加工项目、贵州省纺织产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穗)羽绒产业园项目、三穗县三星羽绒生产项目已开工建设,这标志着三穗鸭产业从田间到车间、从养殖到加工的“全链跃升”。

据悉,围绕三穗鸭特有品质,加工链上,已开发独具地方特色兼顾南北风味的优质品种20多个,创造了1700余个就业岗位。“水姑妈咸鸭蛋”“邓氏皮蛋”“百姓友皮蛋”等品牌崭露头角,俨然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三穗美食文化亮相村超。刘三隆 摄

融合链传承特色文化

从麻辣到卤味,从清蒸到烧烤。“没想到三穗鸭有多种炒法,各有各的味道。”自称“吃货”的游客冉女士赞不绝口。去年,三穗县成功举办首届三穗鸭美食文化旅游节,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00余万元。

“今年7月18日至24日,我们举办第二届三穗鸭美食文化旅游节,在去年的基础上,还新增了三穗鸭美食大赛、三穗鸭运动会暨民俗体验活动、三穗鸭书法绘画摄影展等系列赛事,让游客直观感受三穗鸭的美食文化,促进鸭产业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三穗县委宣传部部长葛银介绍,今年第二届三穗鸭美食文化旅游节,预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亿元。

今年“五一”黄金周,三穗县组成200余人的三穗鸭美食队携三穗鸭美食、非遗竹编、三穗斗笠、苗族盛装等“王炸”惊艳亮相榕江村超赛场,让数万观众现场体验了一场“非遗+美食”的文化盛宴。“没看够”网友直呼:“这简直是我看过的最完美的文旅融合。”

在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上,三穗鸭作为季军奖品上演“出逃记”,引起千万网友热议。通过“村BA”热度,进一步提升了三穗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三穗鸭“火爆出圈”。

近些年,三穗县还先后建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禾风里”文化创意街区、三穗鸭打卡地等新地标,并多维度开发体现地域特色、三穗鸭文化内涵和形象特点的文创产品,深受游客青睐。“这些充分展示了三穗鸭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了文旅消费。”三穗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负责人说。

此外,三穗县还积极推动三穗鸭文化进校园,不仅丰富了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增强大家对家乡特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三穗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在,三穗鸭已从“舌尖珍宝”变身“文化传承”,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差异化的乡村游体验,更让产业价值从“养殖加工”向“文化消费”“文化传承”拓展。

作者:郑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