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三水”抗旱保粮实现夏粮六连增

2025-07-18 10:04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吕璐芳 作者:李丽

烈日当空,清冽的水流沿着新修的渠道奔涌向前,湖北枣阳市杨垱镇村民杜平站在麦田旁感慨:“今年遭遇干旱,但我的30多亩小麦产量比去年还高!”杜平的丰收并非个例。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湖北夏粮总产达99.02亿斤,同比增长0.91亿斤,实现自2019年以来的“六连增”;单产251.33公斤/亩,创下历史新高。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湖北面对去年出梅以来伏秋冬春跨季跨年气象干旱的艰难抗争——高峰时全省98%国土面积受旱。在湖北夏粮主产地襄阳市,小麦生长期降水整体偏少,部分农田出现土壤墒情不足、灌溉用水紧张等问题。据统计,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超86万亩,枣阳市、保康县、南漳县等农业主产区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面对严峻旱情,湖北水利部门创新实施“蓄雨水、引外水、存库水”三水抗旱策略,为夏粮丰收提供了坚实保障。去年主汛期,水利部门就未雨绸缪拦蓄尾水,为抗击秋冬春连旱储备水量197亿立方米。今年梅雨期,又增蓄水量42.18亿立方米,调水补水23.33亿立方米,使全省湖库塘堰总蓄水量由入梅前157.38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偏少13%)增加至出梅时199.56亿立方米(与多年同期基本持平),为后续抗旱合理储备了水源。汉江沿线,12处泵站全力运转,仅汉川市就提水约6200万立方米。

湖北省水利厅统筹汉江干支流近20座水利工程及引江济汉工程实施联合调度,向汉江补水22.51亿立方米,调度鄂北工程向受水区补水0.82亿立方米。调度长江沿线深水闸向灌区引水10亿立方米,全省534处大中型灌区分类提供灌水40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684万亩农田关键期灌溉用水,成为稳住粮食生产基本盘的关键一招。梅雨期间,还启动大中型泵站预排抢排涝水10.4亿立方米,有效缩短农田渍涝时间。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在抗旱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公安县闸口镇,新建的三孔闸泵站控制室里,工作人员轻点按钮,湖水便汩汩流进总排渠。公安县抓住国家增发国债机遇,投资13.77亿元实施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覆盖5个灌区、14个乡镇,包括加固涵闸、整治骨干沟渠、新建改造渠系建筑设施等,建成了一张管理科学、节水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化水网,滋润着164.3万亩农田。

当前防汛抗旱形势依然严峻。7月中旬的鄂东大地骄阳似火,在鄂州市段店镇城隍庙抗旱渠道维建工程现场,施工队清晨6点就开工,争分夺秒维建老化渠道、新建高标准渠道,力求在用水高峰前让渠道“活”起来,保障周边农田灌溉。公安县夹竹园镇工作人员见证了灌区改造后的变化:“今年梅雨季排涝仅需3天,比往年缩短7天。”

湖北水利部门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两手硬”,为全力夺取秋粮丰收筑牢水利屏障。在钟祥市石门水库,2025年度水旱灾害防御培训演练紧张进行,模拟险情处置,提升实战能力。湖北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做好大中型泵站调度,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抓住降雨时机蓄水保水,同时优化灌溉供水方案,精心调度、精准灌溉,尽最大可能保障农业和生态用水需求。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