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润乡土 青春力量展活力——浙江探索“青年入乡”点亮乡村振兴

2025-07-18 17:01 编辑:赵天浩 作者:庞博

心形湖泊漾着粼粼波光,废土风建筑透着粗犷文艺,一杯咖啡的香气漫过观景台,走进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来自各地的游客捧着咖啡杯,在湖光山色间定格闲适瞬间,这个藏在山坳里的乡村文旅项目如今成了炙手可热的“打卡”地。

“我们卖的不只是咖啡,是场景里的理想乡村生活。”深蓝计划乡村咖啡馆主理人程铄钦望着热闹的人群,满是感慨,“当初资金卡壳时差点撑不下去,是金融支持像及时雨般落下,才让这汪‘深蓝’活了过来。”

在浙江,像程铄钦这样的农创客已超9万人,从田间种植到农产品加工,从乡村旅游到电商直播,全产业链的创业图谱正重塑乡村经济生态。农创客的成长是离不开金融支持的,培育发展农创客是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重要支撑,而金融探索必然是其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图为在湖州市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的村咖,游客们品尝咖啡。 受访者供图

乡村新业态激发经济新活力

20世纪70年代,梅溪青山石矿厂关停,留下了500余亩的废弃矿坑。梅溪镇投入900多万元,整治废弃矿山生态环境“老大难”问题,修复废弃露天矿山5座、土地面积500余亩,改造村集体闲置废旧房屋20余幢,解决了安全隐患和环境“脏乱差”问题,让废弃矿山“披绿生金”。程铄钦便依托这片独特资源,开启了“深蓝计划”项目,村咖在红庙村开起来了。

“项目需要不断升级改造,但最初的启动资金已经用完,还是绕不过资金难题。”程铄钦回忆道,“好在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推出了‘农创贷’,银行主动对接提出授信,政府针对大学生创业有贴息政策,多方帮助下,筹措300万元完善园区设施。”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与农业农村部门将共同开展全省农创客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根据结果给予不同等级的无感授信额度,联动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等做好便捷增信服务。对农创客的贷款配套专属优惠政策,对信用较好的农创客进一步降低利率,对首次贷款的农创客给予重点扶持。”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助理祝达峰介绍。

近年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协同浙江农商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以普惠金融创新为抓手,创设“农创贷”等一系列差异化信贷产品矩阵,构建“担保增信+流程再造+场景嵌入”的全周期服务链条,创新“银行+政府+产业”协同机制,精准对接返乡青年创业需求,以青年点亮乡村,以金融促进共同富裕。

“由于金融支农政策的不断完善,金融机构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新农人培育,为青年振兴乡村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返乡青年创办企业中,45%集中于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为乡村经济带来了新活力。”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计划财务处相关负责人说。

精准施策缓解“新农人”融资难题

“乡村振兴需要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人回归农村。”这是来自桐乡市濮院镇油车桥村的油车桥粮油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刘惠婷的初心。“90后”的她,因为爱钻研,创新设计了秸秆打包机、平田机等多种农机,成为了镇里唯一的女农机手。

“在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道路上,一直都有桐乡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刘惠婷说。早在2013年,桐乡农商银行共富网格员指导刘惠婷通过线上申请无抵押担保的40万元“三治信”农贷,为她提供研发农机的第一批资本。随着合作社的壮大,机械化服务范围越来越广,刘惠婷急需资金采购、改造和设计更多更实用的农机,桐乡农商银行第一时间为其申请了200万元贷款授信,助力其建设以全程机械化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

有了资金支持,刘惠婷带领合作社大力发展机械化农业,合作社从最初的7名社员、10多台机器,成长为拥有110名社员、70多台机器的合作社,全程机械化服务面积达3000余亩、涉及13个乡镇、400余户农户。

农民、农业大户发展农业产业离不开金融支持,为金融直达农户,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加快推进“信贷直通车”浙江版开发与应用,强化农户在线申请贷款、农业保险在线承保理赔、惠农政策在线查询、惠农项目在线申请等一站式综合功能。

在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莫家桥村的千亩枇杷园里,种植户张国顺忙着照看枇杷花芽。眼下,他正带领团队打造全省首个智能枇杷种质资源圃,而支撑这个现代农业项目的关键力量,正是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分行创新发放的全市系统内首笔100万元“头雁·专业大户贷”。

“从挑着扁担走街串巷,到开着货车跑供销社,再到现在点点手机就能收到订单,这10多年就像在翻跟斗云。”张国顺感慨道。2008年,张国顺创办农场,为避免雨水冲刷造成肥料流失,他开始潜心钻研枇杷种植技术,经过反复试验,研发出“施肥筒”技术,可将复合肥施肥量减少60%,降低人工成本约50%。这项技术不仅为周围农户带来了降本增产的“密码”,也让张国顺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枇杷大王”。

头雁领飞,群雁高飞。为进一步激活乡村全面振兴“头雁效应”,农行杭州分行不断升级惠农产品,加大对专业大户等“头雁”的支持,100万元“头雁·专业大户贷”让张国顺手机里的订单提示音响得更频繁了。

优化创业环境 双向奔赴促共富

随着“咩、咩、咩……”阵阵羊叫声从南浔区东迁街道的湖州南浔世荣湖羊养殖家庭农场的羊舍中传出,负责人谢莹荣开启了一天的工作。通过羊舍中的自动化喂养控制系统,谢莹荣按几个按钮,一个人就能轻松投喂3000多只羊。这一方天地,实现了他回乡创业的梦想。

“为了充分挖掘我们湖羊的文化内涵,我决定改造自己的养殖场,改建成湖羊主题农场,打造一个集美丽牧场、湖羊繁育、养殖培训为一体的旅游农场,增加湖羊附加值,并用本地口味和体验式旅游紧紧抓住消费者。”为此,谢莹荣在农场里专门修建了一座可参观的羊舍,参观人员可以直观地看到湖羊养殖情况。

“改造升级需要资金支持,但当时我流动资金吃紧,正犯愁时,农行送来了‘及时雨’。”谢莹荣说,当时中国农业银行恰巧推出了“湖羊设施贷”这个产品,从申请到放款几个工作日就完成了。

“我们根据农场降碳效应,为谢莹荣提供优惠的农业低碳转型贷款,节约农场融资成本,支持农场转型发展。”中国农业银行湖州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湖羊产业是湖州的特色优势畜牧产业,为此,创新湖羊养殖降碳速测方法,根据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减排效应的测算情况,与贷款要素相结合,为满足要求的养殖户提供优惠的农业低碳转型贷款。

“今年需要增加草莓分拣流水线,新建冷库、包装车间等,资金压力非常大,新设备不到位,产能上不去,机会眼看着就要溜走。”农创客吴芳祥是位“90后”草莓种植大户,她回忆道,“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国建设银行客户经理主动上门来了解我们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融资难点。”

了解到吴芳祥的迫切需求后,中国建设银行建德支行迅速响应,为吴芳祥的企业精准匹配了“裕农贷”产品。高效的审批流程后,49万元信贷资金及时注入企业。如今,在吴芳祥的带动下,3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共计90余万元,同时带动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

“我们始终将支持农创客发展作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担当作为,展现国有大行担当。”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有关负责人说道。

为降低初期创业用贷成本,浙江根据政府高层次人才类别,实行分层分类贷款利率下浮,利率较同类贷款下降20至100个BP(利率基点),加强低息优惠、无还本续贷等优惠政策支持,解决返乡青年创业初期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同时,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以普惠金融创新为抓手,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和在浙金融机构共同建立金融服务农业农村共同富裕联合体,探索金融服务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完善并落实青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创业补贴等政策,搭建起支持青年返乡创业的桥梁,助力青年与乡村实现“双向奔赴”,该模式入选了农业农村部2024年度金融支农十大典型案例。

截至去年底,浙江累计发放返乡青年创业个人贷款7.87万户,余额448.36亿元,青年创业企业贷款3.47万户,余额1096.47亿元,返乡青年创办企业营业收入达5795.54亿元。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庞博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