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晚,三峡库区的微风掠过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郭家坝镇擂鼓台村。夜幕下,村民搬来自家板凳围坐在小卖铺门口的小院里。村党支部书记用乡音宣讲交通安全、防汛抗旱、移风易俗等政策,县农业农村局专家则带来柑橘产业培训,擘画该村建设优质柑橘新高地的蓝图。
夜话会中,村民们畅所欲言,村干部认真倾听,将村民的“烦心事”逐项列为待办事务清单,有效疏通着基层治理的“末梢循环”。“这不仅是座谈,更是一场凝聚人心的社区营造实践。”参与暑期社会实践体验的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李欢欢深有感触。她谈到,夜话会上,村民由“站着看”变为“坐下谈”,在共商共议中找到了存在感和集体归属感;村干部由“宣讲者”变为倾听者、协调者,激活了村民内生动力,让松散的个体拧成互助的绳,这正是乡村振兴最坚实的基层力量。
“小卖铺门口的小院里,政策条文变成了鲜活的家常话。”华中农大文法学院社会学本科生汤佳琦谈到,村里的大小事在有说有笑的互动中说透,政策要求在具体案例里扎根。“这才是基层自治最鲜活的模样。”
本次沉浸式体验调研是华中农业大学农村减贫与发展研究团队组织的乡村治理专题调研活动之一。除秭归县村湾夜话外,调研团队还对钟祥市东桥社区养老驿站、胡集镇湖山村“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实践、大冶市灵乡镇“以困助困”等乡村治理创新实践进行了沉浸式调研。
调研团队负责人、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院长田北海教授介绍,自7月13日起,团队成员30余人分赴湖北、广西两省(区)6个县(市、区),深入18个乡镇、54个村、6个农村养老院,入户调研1000余户,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集中座谈、沉浸式参与观察等多种方式,开展为期2个月的乡村治理路径方式创新专题调研,为促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青春智慧与学术力量。
作者:邓黄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乐明凯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