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北京市秋粮作物进入关键生长阶段,同时也是高温、风雹和洪涝等自然灾害易发高发期。为有效应对各类灾害风险,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近日,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联合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举办2025年京冀主要秋粮作物防灾减灾技术培训,为全市秋粮生产打好基础。
“今年雨水比较多,夏玉米播种完持续连阴雨,玉米到底该怎么管,心里确实没有底气,看到咱们组织的线上讲课,真是及时实用,手机一点就能听课,在家就能学习,真方便!”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垡上村种植户徐玉杰说。
为及时掌握近期气象情况,北京市农技推广站邀请气象专家对夏播以来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研判,并对中后期的气候趋势进行预测。培训聚焦玉米、大豆、甘薯等在田作物生长特点,深入解读易发气象灾害影响,讲授防灾减灾关键实用技术。
此次培训采取线上平台同步直播的形式,吸引了京冀两地农业技术人员,合作社、农业企业、联营公司等规模生产主体技术员以及玉米、甘薯种植户积极参与,累计观看人数突破75.6万人次。
当前,北京市春玉米大部分处于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吐丝期,部分早播地块已完成授粉进入灌浆期;春播大豆进入花荚期,花生进入花针期,夏玉米陆续出苗。结合作物长势特点及未来气候趋势,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发布了《春玉米穗期和夏玉米苗期管理技术意见》《花生夏季管理小妙招》等系列技术指导,开出科技田管“处方”。
“春玉米正值水肥需求高峰,可结合降雨或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方式及时追肥,并做好叶斑病、玉米螟等病虫害防控工作;夏玉米应做好苗后除草,种植密度较大的地块和易发生倒伏的地区,要适时开展化学调控。”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兰宏亮表示。
“我们家玉米地势低洼,容易积水,前几天市区的农技专家特意来地里查看,叮嘱我们抓紧清理排水沟,现场还给诊断了病虫害。”怀柔区北房镇安各庄村崔师傅说。
为最大限度降低气象灾害损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还成立了应急技术服务小组,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日常会商沟通,强化苗情动态监测,构建起“灾前预警—灾中应对—灾后恢复”的科技防护网。
在极端天气频发、灾害风险增大的背景下,京冀两地围绕防灾减灾强化协同培训、科技支持与应急服务。未来,双方将持续打通专家资源、强化联查联动机制,协力筑牢防线,守护秋粮安全。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臻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