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六届农业贸易政策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兴乾、WTO副总干事波冈、FAO首席经济学家库伦、贝宁驻华大使阿贾巴,以及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交流探讨全球农业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与新举措。
据了解,本次会议以“贸链全球 共享粮安”为主题,由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国际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主办。作为农业贸易领域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会议集中展示了包括《2025年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报告》在内的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其中,广东在全国首创的“媒体+”模式凭借其成效和示范价值,成为与会各方重点关注的亮点之一。
“媒体+”模式“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列出了八大重点任务,将“媒体+科技+垂直领域”作为实现目标的具体手段,其中垂直领域包含了市场、生活、产业、品牌、科技、智库等。
作为“媒体+”的实践平台,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创新推出“媒体+”组合服务套餐,实现农产品在物质价值基础上的文化增值,让“金”与“玉”完美融合。以荔枝出口为例,“喊全球吃广东荔枝”活动开展五年来,已覆盖欧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广东荔枝成功进入德国市场,每斤售价达110多元;在阿联酋迪拜,800公斤荔枝两天内即告售罄。
实践证明,“媒体+”模式不仅拓展了国际市场,更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优质优价”的良性循环。“我们的‘荔枝花旦’是唱着歌跳着舞走向世界的。”广东荔枝出口龙头企业中荔集团董事长陈耀华说。
会议上,广东创新的“媒体+”模式成为焦点议题,引起与会代表热烈讨论。这一融合媒体传播力与农业产业发展的创新实践,获得国内外专家和企业代表的高度认可与积极评价。
国联水产集团董事长李忠说,“媒体+”模式为农产品出口开拓了全新思路。他认为,在拓展市场的过程中,品牌的文化内涵与传播推广至关重要,而广东“媒体+”在品牌文化挖掘塑造以及通过多元渠道进行全球推广方面的做法,为国联及其他农产品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澳洲华侨企业家赵春柳表示,在海外市场,中国农产品想要站稳脚跟,除了品质过硬,文化认同感的建立同样关键。“媒体引领开展创意传播营销,能让海外消费者对农产品背后的中国文化产生兴趣与认同。”
在全球农业贸易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媒体+”模式如何助力农产品出口破局成为会议重要议题之一。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洁用数据揭示了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变化趋势:2001-2024年间,美国农产品出口份额从18.5%降至8.4%,荷兰从12.5%降至6.6%;而巴西从5.0%增至6.5%,成为第三大出口国;中国从4.0%增至4.6%,位列第五。进口方面,美国份额从15.8%降至10.8%,中国则从3.5%增至9.4%,跃升为第二大进口国。“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与贸易环境,广东积极探索,以‘媒体+’助力农产品出口,努力开创出全新局面。”陈洁表示。
会议主办方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负责人指出,当前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升级,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强化,国际物流成本剧烈波动,中国农产品出口既面临下行压力,又需在危机中寻找新机遇。
该负责人特别肯定了广东的创新实践。广东省的“12221”市场营销体系已成为实现产销两旺、品牌打造、产业振兴、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吉粤省际合作新模式将共享理念运用到农产品营销中,推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互补发展。目前,广东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已连续三年位居全国首位。对于未来发展,他表示期待广东继续探索“媒体+”等贸易促进手段,为我国优质特色农产品扬帆出海蹚出新路子。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砾星 李红波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