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菁
走进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马庄镇林子里村,穿过文化走廊,途经思源广场,走进红色展馆,来一场集爱国主义教育、观摩体验于一体的沉浸式红色文化之旅,让正在参加固安县组织的“党员进党校”专题培训的学员们收获颇多。他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参观学习让我们深受教育,通过校地合作,深挖文旅资源,促进集体增收,也为我们进一步发展集体经济开拓了思路。”
近年来,固安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通过深耕组织链、人才链、服务链“三链融合”的发展模式,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稳步增收。如今,固安县各村田间有产业、村里有能人、服务暖人心,全县集体经济年收入超百万元村达到20个,特色产业遍地开花,走出了一条具有固安特色的强村富民促振兴之路。
建强组织链——
三级贯通领航产业主战场
贯通指挥体系,强化党建引领。固安县充分发挥县委“一线指挥部”作用,以织密建强县乡村三级组织链为核心,通过组织引领、党员带动,有效整合资源、优化营商环境、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位于柳泉镇南房上村的于成龙廉能文化教育中心,经常有来自固安县及周边地区的团体前来参观学习,成了县里有名的文化旅游打卡地。“以前村里想干事,单打独斗没方向,现在有了县委定调子、乡镇搭台子、村里唱主角,大伙劲往一处使,深挖特色文化,振兴文旅产业,拉动了人气和消费,带动传统手工粉条产业扩大生产,使村民和集体收入增加了不少。”南房上村党支部书记周景山的感慨,道出了固安县组织链重塑的核心——三级贯通,攥指成拳。
固安县坚持将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至产业发展最前沿,构建起“县委统筹—乡镇主推—村社主战”的闭环体系。县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立足发展大局,定方向、交任务、压责任;乡镇党委书记带头“刷村”调研,深挖各村“土宝贝”,激活沉睡资源;各村党组织书记则冲锋在前,领办合作社,推动村“两委”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交叉任职,确保组织力直达产业一线。
游客在林城村油菜花田打卡拍照,感受诗意田园。吴迪 摄
温泉休闲商务产业园区林城村温泉小镇的崛起,正是这一组织链高效运转的缩影。“进入暑期,村里的温泉酒店几乎每天满客。”林城村党总支书记李嘉悦提起村集体经济发展时说,为了解决村街发展空间受限问题,促进产业资源整合,推动村街抱团发展,林城村联合周边3个村采取“四村联建”模式成立了党总支,依托独特的温泉资源和区位优势,合力打造温泉康养旅游综合体。如今,依云酒店年接待京津游客超10万人次,千亩油菜花海成为热门打卡胜地,“温泉+康养+旅游”融合模式让村集体年收入突破千万元。“林城村实现蝶变,根源在于组织引领,党委、政府是我们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坚实后盾。”李嘉悦满怀信心。
各级组织凝心聚力促发展,林城村正是党建引领“三产融合”发展的典型。记者了解到,固安县通过整合涉农资金、集体资产和特色资源,发挥组织优势,创新联村共建、园村结对等四种特色模式,推动全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集群发展。
激活人才链——
多元人才驱动产业新引擎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固安县以“育头羊、储青苗、培专家”为抓手,构建起多元人才支撑体系,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沃土上竞相迸发活力。
“以前当书记,就想着守好摊子。现在通过‘大课堂’学到了经验,才知道乡村是一片广阔天地,能有很大作为。”参训的村党支部书记们纷纷表示。如今,固安县常态化开展村干部教育培训,采取“理论课程+现场教学”双轮驱动模式,同步嵌入“专家现场解疑+点位及时研讨”互动式交流,有效促进经验转化。培训内容从政策解读、产业发展到治理经验、纪律警示全覆盖,既开阔思路,又划清红线,锻造了一支懂政策、善治理、会干事的“领头雁”队伍。
牛驼镇南王起营村享有“京南花卉第一村”的美誉,全村多数村民以种植经营花木产业为生。李慧是一名返乡创业大学生,固安县安排党员干部包联培养,打通返乡创业人才发展快车道,指导李慧创办了一家花木公司,考取了国家二级园艺建造师职业资格,并选入村“两委”班子进一步培养使用。“我在外面打工干的也是跟花木相关的工作,回村后照顾家人更方便,还能为家乡发展做贡献。”李慧说。
近两年,不断有像李慧这样的年轻人选择回村发展。目前,固安县已储备了近1300名农村优秀人才,他们多为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能人或致富能手。全县已有600余名农村优秀人才通过网格试岗、跟班实训等方式参与村街工作,成为激活乡村发展的“新引擎”。
锻造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除了通过培训、培育提升其素养,离不开“土专家”的“传帮带”。在廊坊绿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小麦试验田里,多名学员正在认真聆听该公司负责人杨春华讲授科学种植经验。杨春华是市、县人大代表,也是当地小麦种植和管理的“土专家”,她创新缩行增穗高产栽培模式,创下冬小麦亩产1450斤的纪录,同时,她积极推广小麦“一喷三防”无人机植保作业,全县65万亩耕地实现了植保无人机作业全覆盖。记者了解到,像杨春华这样扎根乡村的“土专家”,固安县有近400人。通过他们的培养,全县已有1400余名高素质农民掌握了现代农业技能,不断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近年来,固安县突出抓好农村优秀人才“引育挖留用”,为村街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同时,注重将农村人才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富能手,常态化、经常性开展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分级分类对各领域党员进行培训,既全面覆盖到位,又突出重点培养对象。2025年以来,固安县共组织开展“党员进党校”15期,已培训1500人,着力锻造一支有能力、有素质、肯担当、善作为的农村党员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蓄力增效。
畅通服务链——
精准服务赋能产业提质效
从县委统筹聚资源,到乡镇精准送服务,再到多方协同破难题,固安县将服务链延伸至“最后一公里”,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走在固安镇河津村的街道上,每隔几分钟头顶上空就会有客机飞过。这里距离北京大兴机场直线距离不足10公里,该村以200米航天彩绘墙串联红色文化与乡村美景,航天小院成为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基地和热门文旅打卡点。河津村党支部书记巨经久介绍,除了航天小院,县委还牵头在村里打造了聚才小院,经常有一些专家学者驻村创作,举办企业沙龙、文化研讨等活动,给村里带来了人气。
服务跟着需求走,群众才能真满意。固安县通过深挖文化底蕴,使河津、林子里、南房上、周家务、荆垡营东等特色村街吸引了大量人员参观学习,为村集体增收注入强劲动能。
康家务村渔具电商正在直播间销售渔具。
“直播刚结束,又接了200单!”礼让店乡康家务村渔具店主给记者展示手机上的订单。礼让店乡被誉为“中国钓具之乡”,康家务村80%以上的村民都从事与钓具生产加工相关的工作,但以前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很难管理。为了突破“小散乱”瓶颈,礼让店乡党委统筹资源,建成了集研发、展销、电商、物流于一体的钓具科技展销中心,引入直播电商新业态,搭建线上营销平台。如今,该中心年均固定营业收入1500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超10万余元。康家务村连续四年获评“中国淘宝村”,线上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传统产业实现线上线下“比翼齐飞”。“乡党委帮我们搭平台,小渔具卖出了大市场!”康家务村党支部书记张群说。
为了给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固安县整合各类资源,构建了“政银企校”协同服务体系,以县产权交易中心为平台,运用市场化手段盘活农村资源要素。今年以来已完成土地流转、集体经营性资产和“四荒”使用权出租等业务78笔,交易额近500万元,有效助力集体经济增收。
彭村乡小辛庄村的蝶变就是多方协同的生动注脚。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帮助小辛庄村“两委”制定辛丰糖厂发展规划,组织美术专业师生设计精美包装,对接学校后勤部门建立长期采购合作。通过“包装升级+定向采购+渠道拓展”模式,辛丰糖厂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0%,年产值突破10万元。“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的老师帮我们设计了包装,有了自己的品牌后,手工红糖一下子上了档次,销路越拓越宽。”小辛庄村的村民们感慨。
党建如舵,领航振兴巨轮。组织链筑牢根基,人才链激发活力,服务链温暖人心,“三链融合”激活一池春水。固安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组织工作提速提质提效,持续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动能,将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转化为民生福祉,绘就村集体经济破茧成蝶、展翅高飞的壮美图景,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升级的“红色答卷”。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