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第十六届奶业大会如期召开,这场行业盛会再次成为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的平台。
走过16个春秋,中国奶业大会的主题变迁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这个产业的成长轨迹与转型阵痛。今年大会的主题是“品质与品牌,奋进中的坚守;合作与共赢,变局中的选择”,“坚守”与“变局”两个词足以管窥今年产业环境的复杂艰难——自2022年国内原奶价格步入下行通道,如今已有3年。尽管今年产能出清节奏明显加快,但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披露的调度情况来看,目前国内原奶日均过剩量仍达1.1万吨,优化产能任务依旧严峻。
大会上,供需失衡、消费低迷、产品同质化等问题普遍被视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人都想寻到“摆脱浮沉、逆风启航”的方法论,所以我们看到,会场上有关节本增效和消费引导主题的论坛总是座无虚席,行业专家身边也总是挤满了前来请教的牧场负责人……这些都是行业整体承压之下的侧切面,也折射出行业的集体思考:如何突破困局,实现奶业高质量发展。集聚智慧、厘清迷雾、凝聚共识、共谋发展,大会之于行业的重要意义在此刻凸显。
当然,行业的自我革新早已超越会场边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正从传统养殖思维中跳脱出来,学着尊重市场、了解市场、跟随市场。一些中小牧场通过品牌建设、产业链延伸等方式提升附加值,展现出令人惊喜的转型活力。
记者更是明显感到,从业者的心态也在悄然变化:从最初的焦虑彷徨到如今的从容坚定,从十字路口的迷茫无措到脚踏实地的务实前行。有参会者谈起自己的感受:“竹子地下三年,一朝破土,便可一日三四尺。这个行业如此,我们这群人也如此。”
在福建,当地人总会反复提及一种精神:“敢为人先、爱拼才会赢。”碧海潮起潮落,中国奶业的发展也始终在拼搏中前行。从三聚氰胺的信任危机,到进口冲击的市场危机,再到现在供需失衡的发展危机,每一次危机都是产业蜕变的契机。当下,我们再次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或许我们应该更加辩证地看待这场变局——当下的蛰伏,正是为了更有力地跃起;此刻的蓄势,必将成就更高质量的发展。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