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税收改革与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据悉,“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税务部门累计征收的税费收入预计将超过155万亿元,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80%左右。其中,累计征收的社会保险费和土地出让金等收入将超过70万亿元,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占全国比重由2020年的68.9%提高至今年上半年的71.7%,展现出更强的发展活力和潜力。
支撑经济稳健发展的背后,是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的持续发力。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9.9万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将达到10.5万亿元,年均新增减税降费超2万亿元。从政策导向看,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3.6万亿元,占比达到36.7%;从受益主体看,在各类经济主体中,包括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降费7.2万亿元,占比达到72.9%;在各类规模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共享受新增减税降费6.3万亿元,占比达到64%。
政策红利的高效释放,离不开办税服务的持续优化。为使办税缴费更简化、更便捷、更省心,税务部门实施了一系列措施,累计为纳税人压减50%的办税资料和25%以上的纸质材料报送,97%的税费事项和99%的纳税申报事项都可以在网上办和掌上办。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使用数电发票的纳税人超过6100万户,开票金额占全部发票金额的比重超过90%。通过对发票这一重要商事凭证的全面数字化重构,不仅让纳税人用票更便利,而且提高了开票-结算-回款的财务周转效率,有利于降低经济活动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在政策与服务的双重加持下,“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从税务登记的数据来看,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涉税经营主体突破了1亿户,比2020年净增加3000万户;发票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实体经济稳中提质,制造业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比重保持在29%左右,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3.9%。县域经济销售收入占全国比重由2020年的22.8%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24.3%,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加快。
与此同时,“十四五”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2021-2024年,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3.9%,今年上半年增长14.3%;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加深,全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0.8%;在养老、托幼、医疗、教育等领域实施的惠民税收优惠政策,年均减免税增长11.7%,有力促进了民生改善。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庞博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