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一些动物种群不断扩大,同时也出现了“人兽冲突”的现象。在生态环境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野猪等部分野生动物种群快速恢复以及活动范围扩大,人兽接触的机会也在逐渐增多,局地出现了野猪等野生动物破坏农作物、捕食家畜、毁物伤人等事件,全国正逐步开展野生动物致害监测预警、综合防控、致害补偿和赔偿等工作。
据介绍,2024年,全国仅野猪致害补偿,财政支付资金超1亿元,惠及7万多户受损农户。这背后,离不开野生动物致害补偿赔偿机制的日趋健全。近年来,各地政府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等政策指南,正逐步开展野生动物致害监测预警、综合防控、致害补偿和赔偿等工作。如云南、陕西等20多个省区市因地制宜,相继出台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明确补偿标准与范围。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近500种野生动植物受威胁等级下降,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同时也要认识到,当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众多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依然简单、食物链网络不够丰富,尤其是顶级物种尚未完全恢复或仍处于受胁状态,非法下套捕兽、拉网捕鸟、破坏栖息地等违法行为依然存在。
相关负责人介绍,坚持保护优先仍将是当前以及未来一个时期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总基调。下一步,我国将进一步修改完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方案,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和致害赔偿模式,普及野生动物致害科学防范知识,妥善解决野生动物致害、“人鸟争食”等问题,同时强化监督执法,加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力度,坚决打击非法捕猎、捕鸟贩鸟等违法行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趁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