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拥有260万亩耕地、粮食年总产稳定在30亿斤左右的超级产粮大县,河南省唐河县一串串崭新的数据,彰显着党建+“三变”改革的新成就——
“点上开花”带动“面上结果”。2019年5月,唐河在南阳市率先掀起了农村“三变”改革的浪潮,催生出试点播种、次第开花的生动景象:首批55个试点村流转土地7.9万亩,13个试点村年底分红,涉及股东1.7万余名,金额1050万余元,最高分红达到每股4651元;今年新增125个试点村,预计入股土地30万余亩,仅土地流转一项收益可突破亿元。
“几枝独秀”引来“满园春色”。唐河把“三变”改革作为创建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的强有力抓手,率先在九个乡镇(街道)摸索实践镇级“三变”改革的方式方法,他们将全域党建理念与“三变”改革有机结合,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增强农业发展动力,拓宽农民和集体增收源泉,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新的动能。
斐然成绩的背后,是唐河坚定不移将党建作为“三变”改革的引领和助力。
改革动因——破题“三大困局” 乡村振兴在“三变”
时针拨回至几年前,作为“三农”大县,唐河县域经济社会虽取得长足发展,但农业大而不强、农民忙而不富、农村乱而不美,究其原因,农业面临的“三大困局”浮出水面——
农民种植趋势慢于市场需求。除高标准粮田示范方和农业合作社经营的田地外,独门独户的“小块田”“面条田”在唐河普遍存在,他们农业生产方式滞后,种植结构调整无规律,农产品缺乏竞争力,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造血能力偏低。唐河拥有525个行政村,除部分城区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千万元外,多数村集体收入来源单一,缺乏造血功能,想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日常基本靠县乡财政扶持。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进步不协调。近年来,唐河陆续投入6.3亿元,对117个贫困村进行了整村推进,但仍有部分村庄存在环境“脏、乱、差”,布局“杂、乱、散”的问题,道路交通、环境卫生状况亟待提升。
“三大困局”困住了唐河乡村振兴的步伐。而就在唐河举步维艰的时刻,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吹响了。
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及“三变”创新成果,指出通过改革创新,要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因事而制。“三变”改革是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是一种破冰前行的勇气,更是一种创新发展的智慧。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借改革春风,我们以党建为总揽,以‘三变’改革为抓手,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产业富民为目标,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支部带动、产业致富’的发展新路子。”唐河县委书记周天龙铿锵有力地说,“三变”改革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致胜法宝。
新标杆、新格局、新典范,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唐河全面实施“三变”改革的新气象正蔚然而成。2019年,唐河专门聘请全国有名的“三农”专家卢水生出任“三变”改革的中枢大脑,组织所有试点村党员干部共同学习卢教授的实践理论,并到苏州等地实地观摩。当年5月,“三变”改革的帷幕就此拉开。
改革策略——全域党建聚民心 破解困局“三变”
仲夏骄阳似火,总投资1.7亿元,横跨新庄、李营寨、阚营三个村的福星水寨田园综合体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古色古香、碧水环绕的水寨雏形初现。
漫步在充满诗意的莲海,莲花荷叶散发着淡淡的幽香,放眼望去,令人不由的想吟一句“接天荷叶无穷碧”;生活服务区内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店铺,香气扑鼻的小吃,让人感受到清净中带着些许热闹的惬意,回归本真舒缓疲惫;观光园游乐场里,碰碰车、摩天轮、网红蹦蹦床、旋转木马等设施一应俱全,不少大人陪着孩子一起玩的不亦乐乎。
据悉,福星水寨田园综合体以“三变”改革为总基调,按照“生态为本、农业为基、产业为核,旅游先导、设施支撑、乡村复兴”的规划理念,以园区整体环境的生态原真为本底,以现代农业生产种植为基础产业,形成了集农产品加工、文化创意产业、物流服务和观光接待等为一体的新型复合产业。
“之前村‘两委’想办事,却心有余而‘钱’不足,说话无人听,工作难开展,通过改革,集体经济一举突破百万元,群众通过地租、务工、分红等多种形式得到实惠,村里建设是越来越好,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也是越来越高。”桐寨铺镇新庄村支部书记李丰克告诉记者,“福星水寨田园综合体从设计、建设到投入运营,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项目之所以能够快速推进,主要得益于镇党委把新庄、李营寨、阚营三个村组织起来成立的‘三变’改革联合党支部。”
“为了让‘三变’改革真正变起来,我们依托福星水寨田园综合体项目,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支部书记,组织办、人社所、村建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各村‘两委’负责人为成员的‘三变’改革专项联合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打破村域界限,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将服务具体对接到改革中的每个关键点,优化整合区域资源和项目资金,为‘三变’奠定坚实的基础。”桐寨铺镇党委书记郭坡说。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唐河县把“抓党建、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思路落实到“三变”改革行动中,积极探索党支部+“三变”改革的发展模式,以乡村振兴为突破口,强化支部引领,打破体制、区域、层级、行业和部门的界限,推动“产业链”上各种要素整合、“工作链”上各个单位联结、“服务链”上各类资源共享,筑起了“三变”改革一线中坚强的战斗堡垒。
堡垒铸就,如何战斗是关键。唐河县“三变”改革专项联合党支部通过多方调查研究发现,村级“三变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土地“量差”和“价差”。所谓量差,就是小块田、面条田等不成规模无法进行大规模现代化生产的土地;价差,就是各区域土地租用的价格不同,各自为战,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效益最大化。
“为彻底解决‘量差’和‘价差’,我们通过大规模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连片,去掉了不成规模土地中间的田埂,实用面积就会增大,同时组织企业举牌竞拍土地,促使流转价格大幅提升,保障农民利益,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唐河县委组织部部长李军林解释道,为了确保“三变”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唐河通过把好凝聚共识关、组织领导关、政策指导关、试点筛选关“四关”实行试点先行、有序推进。
改革成效——唤醒“沉睡资源” 改革红利在“三变”
“过去望地就是地,看水就是水,现在地是股份,水是财富,土疙瘩变成了金元宝,老百姓变成了大股东,土地一转就挣钱,忒得劲了!”毕店镇张心一村党支部书记杜永秋朴实的言语彰显出“三变”变出的红利。
张心一村是革命烈士张星江故居所在地,又是省级传统村落,通过“三变”改革,村里成立旅游合作社,红色旅游预计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10万元的年收益。同时通过土地入股、整理边角荒地,收益48万元,除了给群众分红20.6万元,剩余27万余元作为集体收入。村里120余名村民加入了劳务股份合作社,被派往种植基地和村里施工工地务工。
“俺入股了12亩多地,一亩地租金500元,每亩地还有分红110元,一年下来净拿7000多块。”回忆起去年腊月胸戴红花、现场分红的场景,村民杜传景满脸得意。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经过探索推进,在“三变”改革中,唐河县各乡镇立足各自自然禀赋、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创新施策,破解了“三大困局”,各类经营主体快速发展,赋予了农业经营体制新的内涵,加快了农业经济效率新的提升,注入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的动能。
兴唐街道南张湾社区资产股份经济合作社登记股份5780.55股,实现每股分红100元,共计分红57万元;劳务股份合作社利用临近企业的优势,发展劳务派工收入7万元;置业股份合作社发动群众入股建设标准化厂房,每股2万元,已筹集资金720万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2万平方米。
滨河街道谢庄社区流转土地2968亩,流转金每亩1200元,每股分红1036元。
……
党建引领焕活力,“三变”激起浪千层。“三变”改革让唐河正陷于沉睡的农业资源苏醒过来,发挥了分散资金聚拢效应,提升了产业融合品牌效应,扩宽了强村富民增收效应,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民富的美丽家园幸福家园,开展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