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构建烟区发展新格局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裴逊琦
  • 作者:包毅
  • 2021-02-05 10:22:01

云南省局(公司)高度重视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探索构建以烟为主、优势互补,创新模式、稳定烟农,转型升级、做强主业,烟农增收、产业振兴的烟区发展新格局。

2020年,云南有17个烟区产业综合体被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经综合评价,6家产业综合体建设成效显著,进入全国前20名。其中,红河弥勒虹溪、文山砚山木瓜铺、大理湾桥、昆明石林西街口4个产业综合体进入全国前5名。

为切实解决好烟区、烟农、烟叶相关问题,提高烟农增收水平、助力乡村振兴,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高度重视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探索构建以烟为主、优势互补,创新模式、稳定烟农,转型升级、做强主业,烟农增收、产业振兴的烟区发展新格局,致力于把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成高端特色烟叶示范区、“三变”改革先行区、烟区产业融合发展典范区、品牌农业发展运营引领区和烟区现代科技应用试验区,驱动云南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驶上快车道。

下功夫稳固烟叶主体地位

全国烟叶工作会议指出,要更加重视烟叶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云南烟草商业系统切实增强责任担当和使命担当,着力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赢得主动,在建设烟区产业综合体时,把打造高端特色烟叶示范区作为首要任务。

落实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全面构建烟叶和多元产业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实现综合体内绿色防控技术100%覆盖、有机肥施用100%覆盖、上六片烟叶一次性成熟采烤技术到位率达到80%以上,新能源烘烤、采烤一体化、水肥一体化等重点技术得到较好应用。

提升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多数烟区产业综合体移栽前机械一体化作业率达到100%,亩均用工量降到15个以内。以“双创基地”为平台,开展烟叶生产从育苗、整地到采收、仓储、调拨全程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装备研发及示范。

丰富精益化管理手段。建设农机作业远程监测、水肥一体化、农情监测系统、智能烘烤系统等,实现综合体内烟叶和非烟产业生产管理全程精准管控。积极探索烟叶数字化转型,先行先试“一部手机种好烟”App,推动烟叶全要素、全业务、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

多元化规划烟区产业体系

一直以来,云南烟草商业系统始终遵循“围绕烟叶建产业,建好产业促烟叶”的基本方针,立足全省烟区优质土地资源、烟基设施资源和特色生态资源,开展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

建好延伸产业。坚持立足主业有需求、利润有保障、市场有空间,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引导烟区产业综合体所在区域发展生物质燃料加工、有机肥生产、废旧地膜再利用三类产业,强化烟叶主业“黏性”,支持烟叶高质量发展。2020年,全省17个综合体共加工生物质燃料1.81万吨,收入1425万元;生产有机肥2.24万吨,收入2800多万元;回收地膜1万吨,收入686万元。

做好烟后产业。云南烟叶产区光热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发展烟后产业。各烟叶产区积极探索,引导烟农种植豆类、甜脆玉米等产值较高且能保育土壤的作物,提高土地产出率。2020年,全省17个综合体种植菜豌豆、水晶豌豆、荷兰豆等各种豆类作物9250亩,实现产值5650万元。

引入轮作产业。积极引入能与烟叶轮作相适应的、互补高效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以“三控”牢牢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产前控种质,红河弥勒虹溪综合体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杂交玉米制种”“全株青贮玉米种管收”试验示范和水稻新种质资源选育,甄选最适宜综合体独特生态环境的特色种质资源;产中控标准,建设3000亩高原特色云香软香米基地,确立“清香润口”优质、特色、有机生产技术标准,获得消费者认可;产后控渠道,自主注册5个云香系列品牌,与全省打造的“云香印象”终端店形象识别系统相统一,充分发挥自有渠道资源影响力,同时与中石化易捷便利店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强化渠道掌控能力。

拓思路创新组织经营模式

全省17个综合体初步形成了村组、农业公司、合作社三种集约经营管理模式,不同程度保障了烟农利益、稳定了烟农收入。

村组集约经营管理模式。以曲靖马鸣新楼房村为代表的7个综合体以村级行政组织为主体流转土地1.2万亩,统一规划产业、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对接市场,形成“村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产联利模式。新楼房综合体建立平台联建、资源联合、利益联结,基层组织争红旗、党员干部争标兵、农民群众争积分“三联三争”运营机制,统一流转4500亩土地,烟农获得每亩800元的土地保障金、年净收入50%的分红、每月务工3000元收入和超额奖励。

农业公司集约经营模式。红河、玉溪两家农业公司主动承担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任务,建立“烟草企业+合作社+烟农”的核心烟区发展新模式。红河弘毅公司流转核心烟区土地5430亩,实行以烟为主、多业协调的种植制度。当地合作社引导烟农转型成为农业产业工人,公司、合作社、烟农三者目标同向、效益同增。

烟农合作社集约经营模式。大理湾桥等7个综合体以合作社为主体,统一流转土地1.4万亩,实行“烟叶种植在户、服务在社”“非烟种植在户、经营在社”的模式。大理苍叶合作社集中流转洱海沿岸土地1210亩,组织133户烟农种植烤烟、有机水稻和藜麦,既保证了核心烟区烟叶种植,又稳定了烟农队伍。

各烟区烟田综合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总体效益大大提升。烟田综合产出率提升。豆类、羊肚菌等烟后产品,亩均增加烟田综合收益4000~9000元。特色水稻、甜脆玉米等烟田轮作产业,亩均实现综合收益6000~10000元。劳动生产率提升。烟区产业综合体重新调整和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推动产业集中规模化种植、劳动力集约化利用。曲靖马鸣综合体17名党员亮出身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78名职业烟农发挥技术带头作用,实现管理、技术、劳力科学组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总体效益提升。全省综合体年度收入6.63亿元,烟农获得收入5.62亿元。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也促进了烟农增收水平整体提升,2020年,云南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31.9亿元,净收入增加16.9亿元。

未来,云南烟草商业系统将充分发挥全省“两烟”生产经营资源要素优势,积极探索“烟叶+非烟”“双订单、双合同”产业发展模式,着力建立政、工、商、农四方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努力把烟区产业综合体建成烟叶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不断厚植烟叶原料高质量供应根基。(作者系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