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政法·先锋 详情
春燕衔泥 反哺乡亲
——记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广西博白县峨嵋村党总支书记李春燕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李慧斌
  • 作者:李慧斌 刘德安
  • 2021-12-02 10:01:01

20211202_007_01_51059.jpg

李春燕(中)和村民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一头短发,眼神坚定,身姿挺拔,言语果断,行动敏捷,令出必行,退役5年多,李春燕仍然让人一眼就看出她是个飒爽英姿的“兵”。

2015年12月,李春燕告别了磨炼8年的部队,返回家乡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凤山镇峨嵋村。退役不褪色,回到家乡,她勇挑重任,发展产业,像一只不畏严寒的“小燕子”,把共同富裕的“春天”带到家乡。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李春燕先后获得2020年“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向善向上好青年,2021年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

“在我心中,我从来没有退役,我只是换了一个战场,要让家乡实现振兴。”李春燕信念坚定。

一张亮丽的家乡名片

2015年,退役后的李春燕回到峨嵋村,眼前的景象让她又惊又喜。昔日荒芜的山野密密麻麻种满龙眼树,一串串滚圆金黄的龙眼挂满枝头,一派丰收的景象。但村民却谈“果”色变,纷纷摇头。

原来,虽然龙眼丰收,但是收获季节卖的价钱很低,刨去成本,村民们几乎不赚钱。“峨嵋村山地坑洼、土地贫瘠,别的种植产业很难做,倒恰恰适合龙眼生长。”看着挂在枝头的累累硕果,峨嵋村老支书李文辉叹了口气,“虽然龙眼皮薄、肉厚、清甜,但就是卖不上价钱。”

“老乡们种的桂圆卖的价格很低,而外地商户收购后,转手打造包装成自己的品牌,就能售出高价。”李春燕替乡亲们感到不值,望着成片的龙眼树,她有了自己的想法,“不能让乡亲们的汗水白流,家乡的桂圆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

8年的部队生活,锻造了李春燕敢想敢闯敢拼的坚韧性格。李春燕开始跑市场、搞调研、做策划,并很快得到好友们的支持和认可,联合成立广西广投干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客家桂圆”品牌问世。

“看到春燕拿来厚厚的一沓调研报告,当场我就服了,立马决定合作。”公司合伙人邓浪华说,“精准的市场定位、精益求精的品质要求,让我们的‘客家桂圆’,仅用4个月就在粤桂地区打开市场,并迅速扩大。”

此时,乡亲们投来了赞许的目光:“这个黄毛丫头真能折腾”“吃水不忘挖井人”……随着公司规模不断壮大,李春燕先后注册成立博白县桂圆产业协会、博白县思元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桂圆产业链。在她带领下,合作社先后辐射带动60个行政村加工桂圆肉,帮扶123户农户,带动峨嵋村36名困难群众就业,每人月收入不低于2800元。村民口中的“黄毛丫头”,让更多人获得在家门口赚钱的机会。

在李春燕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客家桂圆”在“党旗领航、电商扶贫我为家乡代言”大赛中获得博白县最佳代言产品。目前“客家桂圆”拥有6项专利技术,已经成为博白县的一张响亮名片。

一封来自村里的邀请信

2020年4月,时任峨嵋村村委会主任刘景祥将一封经峨嵋村党总支盖章、按着数十名群众代表指印的邀请信交到李春燕手中,希望她回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改变峨嵋村的局面。

李春燕犹豫了:自己的企业正在上升期,现在退出势必对企业造成重大创伤。

村民们有疑虑:她现在是年薪几十万元的企业老板,当村干部的工资,还不及她一个月的零头咧!

“在我回来之前,想过很多很多问题,但是,我觉得身为党员,干企业只是一份工作,回村里那就是一项事业。”李春燕说,从小在农村出生成长的她认为,一人独“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带着家乡的老百姓一起致富。

2020年8月,村民们的心愿变成现实,李春燕担任了峨嵋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成为峨嵋村历史上第一个“女支书”。

在部队是班长的她,如今成为村“两委”班子的“班长”。然而,农村工作远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因为对政策不理解,一些村民恶语相向,甚至对李春燕提出质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一个外嫁女,凭什么当我们村的主儿?”“她就是来镀金的,肯定干不长。”生性好强的李春燕听到这些话,心里也曾委屈,有时捂着被子号啕大哭,甚至爬上山顶对着大山呼喊。

“外嫁女也一样能当家做主。”不服输的她,很快就振作起来,“只有让自己强大起来,干工作才更有力量。”为尽快适应村里的工作,她白天实地走访,了解村情民情,晚上学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等政策理论。

上任之后,她带领村“两委”为村里修桥铺路、开渠引水,新建小型饮水工程3个,修建多个文化休闲广场、晒场,修建河堤,硬化村级公路,解决百姓出行困难问题。她以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为村民排解各种问题矛盾,成功解决峨嵋村历史遗留的垃圾集中安置点设置问题。

“如今路也平了,环境卫生也干净整洁了,各种小景随处可见。”村里老人韦美香逢人便夸,“春燕来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峨嵋村悄然发生的变化,也让村民们对这位“90后女支书”的态度有了改变。

一幅村庄发展的蓝图

“只有产业兴旺了,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大家的生活质量才能真正好起来。”带着“如何建设更好的峨嵋村,更好地为村民谋福利”等问题,李春燕访民情、搞调研、抓项目、强班子。她多次召集村“两委”成员、党员和群众代表开会协商,大家一起讨论如何给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最终确定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产业振兴的内生动力。

针对村里的产业现状,李春燕发挥自身创业优势,分析规划产业发展。一方面,对峨嵋村地势山高水少、不便于灌溉施肥的现状,通过设计水肥一体化,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针对村里无专人管理村级集体经济、果树无专业人才进行维护的问题,提出“村委合作社+第三方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引进第三方公司,加强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

如今,峨嵋村种植西瓜芭乐、香蜜顺梨、四川脆李、银妃李、青柚等果林近850亩,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果园村。

今年3月,博白县启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峨嵋村被列为试点村。

“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碎田变成了整田。村里通过引进企业带动经营,合作社收取租金和管理费,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李春燕说,当下,土地连片、规模化经营,让越来越多的好企业青睐峨嵋,村内青柚、橘红、番石榴等产业,在企业带动下发展势头迅猛,奶牛养殖业项目也即将上马。

截至今年7月,峨嵋村共有216户,244.523亩土地入股,完成110人的劳动力资源入股,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成为“股东”,并拿到了数百元到一千多元不等的首次分红。

“只要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咱们就得干。”这位峨嵋村的“领头羊”,更愿意用经营企业的方式,去帮助自己家乡致富。她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购置固定资产,让村集体成为“房东”收取租金。

“即使将来我卸任了,村集体还是会有一笔固定的租金收入,给咱村的发展带来长足的动力。”李春燕信心满满地说。峨嵋村通过整合村集体经济项目以及吸纳各方资金共620万元,在博白县城南产业园区投资构建1.3万平方米的大型商用厂房,结合博白县传统产业和产业园优势,建设芒编工艺厂,大规模吸收峨嵋村闲散劳动力,增加村民收入和集体产业收入,预计2023年实现“边收入边分红”。

除此之外,李春燕还谋划着乡村旅游的文章,通过峨嵋村旅游合作社,盘活农户手中的资源,依托村内捻子山庄,将其打造成星级旅游景点,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让更多的峨嵋人吃上“旅游饭”……在李春燕的心中,一幅集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峨嵋村发展图景已经绘就,峨嵋村的美丽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作者:刘德安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慧斌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