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绿色发展研讨会今日在山西省万荣县召开

9月22日,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绿色发展研讨会在山西省万荣县召开。本次研讨会目的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丰收节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研讨乡村绿色发展的路径与举措,站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维度上,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详细】

文字实录

时间:2020年9月22日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委党校


主持人:唐珂(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

主持人:

一段精彩的视频之后,研讨会正式开始。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昨天,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强调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连续三年总书记对丰收节作出重要指示。今天上午我们在万荣县的黄河农耕文明博览园举办了黄河流域九省区共同参与的庆丰收群众联欢活动,很多同志参加了,现在还沉浸在浓郁、欢快、喜庆、热烈的氛围当中,胡春华副总理亲临现场,和大家共庆丰收。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正在或将要举办系列活动,庆丰收、迎小康。现在,我们齐聚山西运城万荣,这里也是我们国家黄河文化与农耕文明交汇贯通的地方,我们在这里举办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绿色发展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丰收节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讨乡村绿色发展的路径与举措。站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维度之上,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出席此次研讨会的嘉宾有:

农业农村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同志;

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武章同志;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同志;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同志;

以及八位演讲嘉宾,一会我再一一介绍。还有黄河流域九省区农业农村厅的负责同志,入选乡村绿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作者代表,还有山西省和各市县农业农村系统的同志们共500余人汇聚一堂参加此次会议。欢迎大家的光临!

首先请李武章副主席致辞。

李武章:

尊敬的余欣荣副部长、柯炳生校长、赵春江院士,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金秋大地,丰收喜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走进山西”,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山西工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作为主场活动的重头戏——乡村绿色发展研讨会,今天下午在这里隆重召开,在此,我代表山西省对远道而来专程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专家学者,以及黄河九省出席研讨会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农业农村部和兄弟省市及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给予山西“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乡村绿色发展。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绿色发展既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模式引领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们党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这次研讨会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作为我国的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资源能源集聚区、生产生活高密度地区,对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乃至生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主线,理清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造福一方百姓具有重大意义。

山西是黄河流域农业摇篮,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山西是特色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山西生态脆弱,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近年来,我省围绕乡村绿色发展,着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我们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第一要务,全面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强化“六新”驱动,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加快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持续推进晋中农高区、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三大省级战略,推动农业加快由生产型向市场型转变、由家庭型向融合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靠山吃山型”向“两山理论型”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我们坚持把生态宜居作为关键所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全面实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推进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综合防治,统筹推进“五水综改”,开展拆违治乱、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专项行动,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我们坚持把乡风文明作为重要保障,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乡村文化记忆、传统村落保护、戏曲进乡村、文明村镇创建等乡村文化振兴工程,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振农民精神风貌。我们坚持把治理有效作为前提基础,深入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村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水平,着力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完善村民自治,注重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健全村规民约,推进易风易俗,使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我们坚持把生活富裕作为根本目标,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落实“人人持证、技能社会”要求,培育更多高素质农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努力实现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改善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上半年,我省克服疫情的影响,农业农村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09.6亿元,同比增长1.8%,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一产固投143.4亿元,同比增长48.5%,高出全国44.7个百分点。夏粮喜获丰收,秋粮也丰收在望。“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保障有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交流出真知,碰撞出火花。此次研讨会的举办,对山西来说,是一次十分宝贵的学习机会,将为我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针对性的实践指导。我们将以举办这次会议为新的契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吸收各位专家的智慧结晶,与黄河流域九省区加强交流合作,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奋力书写好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的山西答卷。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在晋期间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主持人:

感谢李武章副主席的致辞。多年来,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山西省克服疫情影响,农业农村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围绕乡村绿色发展,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了明显成效。此次主场活动特别是这次研讨会得到了山西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们进入主旨演讲环节。首先请余部长作主旨演讲,题目是“从科学的高度认识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余欣荣:

各位嘉宾、同志们: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广大农民共庆农民丰收节的欢乐时刻,我们齐聚一堂,共同研讨乡村绿色发展大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次会议在山西万荣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召开,让我们能实地考察山西省农业绿色发展的成绩。近几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扎实推进干旱半干旱地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思路好、措施实,成效明显,不少经验值得全国其他地方学习借鉴。

农业绿色发展作为一项新兴事业,近几年来在全社会尤其农业战线的共同努力下稳步推进,开局良好。根据2019年度《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12—2018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从73.46提升至76.12,提高了3.63%,在资源节约保育、生态环境安全、绿色产品供给、生活富裕美好等五个方面获得程度不同改善,为全国生态文明进步提供了基础支撑。然而,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与中央要求、与人民群众期盼相比,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依然明显,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口号性的要求多、一般性的部署多、零散式的措施多,推动起来也时紧时松、时热时冷。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把农业绿色发展提升为发展观的问题,也没有将此作为推动生产生活方式重大变革的科学问题来对待。为此,下面我想重点围绕更好地理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绿色发展是千年以来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的思想,从科学的高度认识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讲几点意见。

第一,必须从科学的高度深化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认识

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是源于实践经实践检验并随实践变化而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用科学的眼光来分析农业绿色发展,可见科学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本质属性。

从历史看,农业绿色发展是我国优秀农耕文化的宝贵结晶。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农耕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掌握规律、趋时避害的农时观,辨土施肥、用养结合的地力观,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循环观等,这都成为绿色发展的思想源泉。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总结利用有限资源成功解决14亿人吃饭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深刻反思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过程中,对资源环境造成影响的深刻教训,从而为不断丰富农业绿色发展作为科学的认识,提供了充足的实践内涵。

从实践看,农业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在农业农村领域的系统探索。近年来,我们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持续开展资源保护、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等科技创新,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创建了两批80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工作体系。特别是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绿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进一步搭建起了推进工作的“四梁八柱”,为深入推动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也丰富和拓展了农业绿色发展的实践探索。

从发展趋势看,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国际上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探索的经验和教训,为当今我们确立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美国自上世纪30年代黑风暴频繁暴发之后,通过深入反思总结,先后实施土壤保护计划等环境保护性措施还是欧盟持续实施农业补贴与生产总量脱钩等共同农业政策改革,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导向不断强化。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升级版,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化的再创造,从单纯的国际“环保单一型”可持续发展,提升到资源-优质-健康-产业-环境多目标协同实现的“生命共同体”高度,成为中国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特色鲜明的范例。

从科技进步看,农业绿色发展是数字技术、生物技术发展的时代产物。科学化的时代孕育新的科技,新的科技催生新兴科学。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农业发展目标要求、约束条件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比如,种养业以增加化肥、农药投入实现增产增收的技术路径正向减少化肥、农药、用水、劳力投入实现增产增收的技术路径转变。据测算,近几年我国农业绿色技术研发应用明显快于传统技术的推广应用,正不断推动着我国农业迈入绿色发展的时代。同时也决定了农业绿色发展作为一门科学,应该注重跨学科的交叉创新研究,集多学科成果之大成,来发展自己,服务农业现代化,为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富裕,人民健康发挥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农业绿色发展是一门统筹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兼顾生产力布局、技术创新与集成、体制机制创新,集科技、经济、社会、生态于一体的科学。只有从这个角度来认识农业绿色发展,才能站在更高的层面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才能深刻领会千年以来农业发展观深刻革命的科学内涵,才能充分发挥对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引领作用。

第二,必须用科学思维和方法谋划农业绿色发展

农业绿色发展既然是一门科学,就必须坚持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构建新时期农业绿色发展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是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化,是农业发展观深刻革命的系统化,是科学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基本遵循。

科学的思维,就是要坚持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坚持战略思维。农业农村领域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错综复杂,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长期以来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日积月累形成的,治理难度大、周期长。要从农业绿色发展的长期性、复杂性出发,用战略的眼光,科学分析农业发展的风险挑战,科学预见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高举绿色发展这面旗帜,不断前进。坚持辩证思维。过去,我们在实践中更多突出农业在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方面的作用,对农业生态服务的价值认识不够。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构生态环境与生产力的关系,不断挖掘绿色农业的市场价值,把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社会价值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生产生活生态化。坚持创新思维。当前,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不能再走过去粗放发展的老路,要推动农业发展从思想观念到方式方法、从政策举措到工作安排的全面变革,找到生产发展与资源永续利用的优选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底线思维。传统发展方式秉承的是无限的资源观,现在要坚持有限的资源观,坚守耕地数量与质量红线,坚守水资源红线,让透支的资源环境逐步得到休养生息,让退化的生态系统重新焕发活力。

科学的方法,就是要运用好系统论和运筹学。系统论告诉我们,要全面地、整体地看待事物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农业绿色发展涉及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根植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要系统研究清楚其内在规律,把土、水、气、种、肥、药、废弃物、生物多样性等涉及绿色发展的要素有机联系起来,加快推进全要素绿色发展。运筹学告诉我们,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实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重点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既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又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优质、营养健康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业绿色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三,必须从科学的高度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已实现良好开局,但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爬坡过坎,任务十分繁重。“十四五”时期,农业绿色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从机遇看主要是三大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政治动力;绿色优质、营养健康农产品需求快速增长,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动力;绿色技术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带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从挑战看,农业资源环境问题治理的整体进展还比较缓慢,政策支持保障体系还比较薄弱,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制度瓶颈和卡脖子技术依然较多。再加上国内外发展环境的震荡变化,需要防止农业绿色发展走回头路。这就要求我们找准科学路径,不断强化理论、科技与制度三大创新,做到标准化、产业化、数字化与市场化“四化”协同,努力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一是加快理论创新,进一步突破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思想障碍。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胡春华副总理今年5月份在对农业绿色发展做出的重要批示中强调,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持续深化理论创新。要聚焦农业绿色发展基础理论、中国特色农业绿色发展道路等重大课题,组织开展理论研讨交流,不断丰富理论内涵,破解思想障碍。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把绿色发展理论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通过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水土气环境整治、化肥农药投入品减量、废弃物循环利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理论。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加快绿色技术装备从散装到组装再到整装的跨越。面对资源环境硬约束,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要素投入精准减量、生产技术集约高效、产业模式生态循环、设施装备配套齐全,推动农业科技绿色转型。要创新集成绿色农业技术。采取“政产学研农”一体化的方式,围绕绿色种业、土壤改良、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绿色防控,加快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的科研攻关,破解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加快绿色产业创新链、新业态、增值链的培育和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要加快升级绿色农业机械装备。按照智能、系统、集成理念,推动农业技术由单纯农艺技术向农机农艺结合、由单纯农业模式化技术向农业模式模块化技术结合、由传统农业设施设备向农业智能装备转变,创新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加快节能低耗、环境友好型农业装备生产研发,推进主要农作物绿色生产机械化、智能化。要加快绿色装备和技术的推广应用。采取“科技小院”、科技直通车等接地气的方式,扎根农业生产一线,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应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示范,提高绿色技术装备的普及率和覆盖率,全面提升节地、节水、节能、节肥与节药能力。

三是推动制度创新,持续优化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和制度环境。完善的政策体系、良好的制度环境,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补贴制度,完善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治理的政策措施,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稳定投入机制,强化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金融激励等政策支持,注重发挥好金融、保险的作用,探索创新绿色信贷、保险产品,服务农业绿色发展。要完善绿色农业法律法规,构建标准明确、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农业绿色发展制度环境,让生产者和消费者自觉履行生态环保义务。要完善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发挥各部门、各市场主体的作用,形成政府市场协同、部门分工协作的农业绿色发展推进机制。

四是坚持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数字化协同,不断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必须适应农业现代化新趋势,促进产业跨界融合、要素跨界流动、资源集约配置,实现标准化、产业化、数字化与市场化协同发展。要建立健全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完善农业全行业、全流程绿色标准体系,实施达标提质行动,引导经营主体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要培育壮大乡村绿色产业。在推动绿色生产、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绿色种养业,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村生态服务产品供给。要强化市场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用市场手段调动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农业绿色发展,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走上良性可持续运行的轨道。要提升数字化水平。改变过去经验型农业做法,开展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产出一批科学数据,为绿色技术改进、标准制定、装备升级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支撑。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信息化改造,加快卫星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普及应用,加快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协同发展,全面提升绿色发展的信息化水平。

农业绿色发展使命光荣、任重道远,让我们坚定信心、担当作为,不断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主持人:

感谢余部长在百忙中出席此次研讨会并作重要报告。余部长的演讲深入阐释了乡村绿色发展的理念,提出了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不断深入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变革,以绿色发展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下面,有请赵春江院士,为大家作题为“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报告。

赵春江:

敬的余部长、柯校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一、谈我国农民面临丰产不丰收的问题,这个表是发改委市场价格司每年都在收集资料,搞调查,全国农民产品成本汇编,2019年汇编实际上是2018年的数据,这是以水稻为例,左边的表,一亩地,老百姓真正收益65.89元,小麦、玉米、水稻合在一起是负的,不知道是不是真实的。从2013年到2018年,以稻谷为例,红色的亩利润,实际上是持续在降,所以我们农民的的确确面临着丰产不丰收的问题,我们年底说,又是一个丰收年,那是种植业。

再看动物养殖业这一块,这个数据是18年以前的数据,土地调查有一个过程,跟非洲猪瘟不一样,一公斤大概40多块钱、50块钱,有的地方100块钱,那个特殊情况,它们目前这个调查资料,30头以上,调研报告,右边图是2013年到2018年规模,生猪养殖主要成本与净利润变化情况,利润不是很高,维持低水平的状态,猪周期处于快速上升时期,但是猪周期过了之后,我们还是恢复到平时状态。怎么样让农民丰产还得丰收的确是一个从政府部门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否则老百姓没有钱花,不富裕,种了很多粮食,卖不了钱,时间久了老百姓没有积极性,事实上老百姓真的没有积极性。一个是政策关系,另外一个是技术。

二、技术给农业带来革命性变化。数字技术,应该说最早的数字技术就是把东西变成现金之后,分析储存加工。现在基本上数字技术替代了信息技术的概念,之所以把数字技术叫得这么响,数字技术属性,特定内涵含义,数字化容易接受,现在数字技术跟信息技术基本上是等同概念。新一代的前沿科技ABCD,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大数据,5i是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引导农业数字革命它们自己分析是欧洲地区,数字革命的结果就是数字经济还有导致经济实体的运行发生变化,高质量发展。

农业数字经济也一样,数字技术应用带来数字经济,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总体是35.8万亿,占GDP比重36.2%,农业的话,2019年我们国家是5778亿元,按照这个预测到2035年是7.8万亿,2050年24万亿元,农业增加值6%-8%。

三、数字经济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这里面讲增产的概念,增产包括单产和总产,包括数字技术优化各种生产要素和技术的流程,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增收的话,只增加收入,将产品变成商品卖出去。一般来说,通过数字化技术,订单农业,打开销路农产品电商,过去的订单农业,还有品牌化、标准化,另外三产融合,从单纯的原料生产到二三产发展增效。增效,指全产业链增加效益,提高生产投入的边际效益,领导也认识到了数字经济,老百姓也认识到了,我投了1万块钱,还不如不投钱增的多。

当前数字技术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数字技术是可以创造价值,对于农业来讲,它的应用是全过程,耕种收获,全产业链,从育种、精准生产、流通、文旅,通过数字技术农业全部应用,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六个方面,一个是效率问题,一个资源优化配置,生产管理成本问题,还有社会分工协作,提质量问题,供应链管理创新。

我们国家现在是一个互联网大国,2020年3月网民规模9.04亿,互联网普及率64.5%。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占网民整体的28.2%。农村电商1.73万亿,农产品电商4000万元,“十四五”农村新基建带来巨大支撑。

要把数字技术在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全过程、全要素、全系统,三全应用到生产实践当中去,构建智慧化的生产技术体系,该打药的时候就打,不该打就不打,这里面要有循环关系。

农产品电商。这个表是拼多多提供的数据,到了8月31日卖出4.23亿订单,超过25.68万斤农产品,直接帮助超过91万农民。农产品加工分级,第二仓库的冷链。还有透明供应链构建成可追溯、可信任消费体系,通过数字技术建立起来,这样你的产品发展面更大。

积极推进基于大数据的农业精准信息服务,什么东西都没有,要提供服务、提供好的消息,我们加强信息服务还是很重要的。举个例子,我们给农业农村部做了科教云平台,这里有大量的数据,每天700万用户,活跃数据大概400万,这个量很大,随着老百姓提问增多,这个数据量越来越大,一问一答就变成知识链,这是今年我们评选最美农技人员都是在科教云平台评选出来,他们回答问题质量怎么样,回答的量怎么样,都在这个平台上记录,而且记录服务整个过程。所以通过精准服务,的的确确把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能解决掉。另外,我们可以从数据分析进行热点分析,比如去年分析了1035万个问题,挖掘了科学难题7.5万个,这个科学问题梳理给相关司领导做决策。 

实施一批数字农业重大工程项目,选择关键领域、关键环节,钱少,搞数字技术就是要投钱,要建议把农村新基建工程纳入到国家新基建工程里,智慧农业工程,农产品电商与配套冷链物流工程农业信息云服务工程,让数字技术发挥真正作用,与农业深度融合,解决农业实际问题,不能只展示演示。

加强数字乡村建设,有很多方面、很多内容,但是我觉得咱们发布的数字农业农村乡村建设纲领性规划文件写得很好,现在需要落实,对一个地方要组织顶层设计、加强领导,要链条化实施,板块化的实施,这个数字农村的话要板块化,不能一点一点,防止碎片化。另外,补贴政策,你看欧盟,CAP都有相应补贴政策,现在农机面临的问题,购置补贴大马力的、中马力都补贴,后来又有一个思路,服务补贴,能不能把先进的数字技术用于农业,也纳入农机购置补贴里面来,或者是我们单独搞一个计划、一个政策也可以,这种建议我们提了很多次,现在还没有完全落实,我们现在农业农村的发展形势,一定会把农民应用数字技术的补贴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四、关于体制机制、政策方面的建议。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数字农业链条化实施,数字农村板块化实施 

其次研究制定配套的政策。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推动,建立分门别类的补贴政策。

主持人:

感谢赵院士为我们做出的权威、深入的解读。赵院士为我们展现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促进乡村绿色发展的美好景象,阐释了运用数字技术支撑“三农”发展的路径、方法和模式,让我们进一步深化了认识和理解,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下面,请柯校长作题为“乡村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实践”的报告。

柯炳生:

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讲一些部分性、不系统的思考,供大家参考。

三个内容,理念、重点、有关经验。

乡村发展理念,我想用最简单一句话衡量,其实是绿色和发展,绿色两重含义,一个是对外部来说,生态环境要友好,不能对外部环境造成破坏,资源利用要可持续,第二个方面,还要发展,经济上可行,经济效率高,这两个方面怎么处理,用刚才余欣荣部长讲的一系列理念。

乡村绿色发展的重点问题很多,分为三大领域,第一个是农业领域,投入品方面的问题包括肥料、用药、水,地膜。废弃物方面主要是牲畜粪便问题。水产养殖方面,饵料、渔药和肥料的溶失;养殖生物的排泄物等造成水质恶化。第二个是农产品领域,有农药超标,非法添加物等问题。第三个是农村领域,这个问题其实是很突出,包括厕所、垃圾、生活污水等,另外景观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不过这些年改善非常明显,这些现在都在向好,但是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水的问题,把水治理好,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

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在改革开放40年来,上了五个台阶,从不到1000万吨增加到6000万吨,近几年是逐渐减少,这是我们在农业农村部领导下取得的绿色发展理念和实践的成效。从各个省化肥的施用情况可以看到,绝大部分减少了,但是新疆略有增加,各省化肥使用情况也有很大差别,广东很高,因为人口高度密集,压力非常大。

生猪存量在去年受到很大影响,现在正在恢复。生猪最大问题是粪便处理问题,不管有多少技术,最终这个固体的部分一定要回到田里,这是很大挑战。各省情况很不一样,同样看广东,广东是农业大省,很多产品都在很重要位置,生猪按照耕地来说,仅次于湖南,密度非常之高,排放力度很小。

第三讲绿色发展经验,从国际经验看,欧美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他们的农业政策目标中,都较早开始关注生态环境,比如以土地的数量,确定牲畜饲养数量,还有各种生态保护补贴政策。

另外国情不同,特色不同,以色列的节水高效农业,日本稻田的生态涵养价值,欧洲的有机农业都值得学习。有机农业始于欧洲,针对大量使用化肥所产生的土壤板结、水土流失和肥力下降情况等。有两个权威组织:一个是国际有机农业联盟,另外一个是联合国粮农组织。

从我国经验看,改革开放40年来,从单纯强调生产目标,到生产目标与收入目标并重,再到近年来开始重视绿色发展,尤其是生产、收入、绿色三者并重,2004年和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很强调这一点。在绿色发展实践方面有两大经验,一个是农业四减:减肥,减药,节水,减膜。可以联合和动员各省农业院校按照一县一体建造科技小院,例如福建平和蜜柚科技小院。

另一个是农村“两山理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安吉县鲁家村实现了很好结合,一组数字可以很好表达:从2011年到2019年,村集体收入从不足2万发展到1700万;村集体资产从不足30万发展到2.9亿;农民人均收入从1.4万发展到 4.27万;村民股权从每股375元(2014年) 发展到 29000元(2019年)。

绿色发展关乎全局,是大势所趋,但是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关键条件一个是政府支持,第二个科技支撑,需要我们做精准的对策,不是简单拿钱,不是简单怎么节肥,要通过具体办法。无人机是数字革命,无人机喷药,不是计算机科学家解决的问题,而是农学家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广大科技人员做出久久为功的努力,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柯校长的精彩报告!柯校长长期致力于“三农”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思想、有见地、有价值的理论和政策建议。他的演讲将农业农村实际情况与绿色发展进行了深度衔接,介绍了我国乡村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和典型模式,让我们看到了乡村绿色发展的美好前景。

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杜志雄同志,他演讲的主题是:从国际经验看中国农业绿色发展。

杜志雄:

尊敬的余部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今年到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会场参加活动,尤其是论坛活动,非常高兴。今天下午讲的这个题目,其实过去并没有太多研究,我想主要通过对三个国家情况梳理,从国际上来看,农业绿色发展大概是什么过程,对我们中国大概有什么启示。

我个人以为,今年是“十三五”最后一年,“十三五”期间,是我们中国农业向绿色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时期,跟余部长主抓这项工作有很大关系,“十四五”肯定还是要沿着绿色发展道路规划、谋划未来农业发展。绿色发展刚才前面专家已经反复提到,领导又非常重视,它不仅仅是重要的问题,也是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必须遵从的一条发展道路。关于农业绿色发展,其实我们中国并不晚,我们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其实是从我们原有农业生态思想来的,一点也不晚,但是我们下一步农业绿色发展当然可以继续从我们朴素的农业生态思想里面汲取,当然我们也可以在一些重大政策和制度方面向国际汲取经验,基于这样思考路径,我选三个国家做点分析。为什么选择这三个国家?美国是新大陆,大规模的农业国家,荷兰是原居民的农业,规模比较大的国家,日本是跟中国非常相似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本身具有农业生态或者农业绿色发展的小农国家。

第一个,我们可以首先看看美国的农业绿色发展的演进历程,美国的农业绿色发展大概分三个阶段,从19世纪末进入到农业高速增长的一个时期,在那个时代,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达到非常高的高峰,由此,在20世纪初,农业主管部门的官员开始思考未来农业发展之路究竟怎么走,大家都知道,很多同志都阅读过一本书,叫《四千年的农夫》,作者考察中国的农业、日本的农业、韩国的农业,试图从东方的农业智慧中寻找到扭转它不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方式、方法。所以第一阶段是到60年代。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是农业绿色发展快速发展时期,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也取得了很大成效。第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这个阶段的情况来看,美国农业绿色发展处于成熟及突破的阶段,一系列的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的制度和法律,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所以,大家就记住美国的农业绿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荷兰的情况,事实上也差不多,荷兰的农业也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有四个方面历史背景,大家都知道荷兰是畜牧业发展非常快的地方,畜牧业产量产值比较大的地方,但是它存在畜牧业和农业分离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去实现农业,包括畜牧和种植业,这样有内在联系的方式,荷兰从80年代开始采取措施,一个最重要的措施,严格控制畜禽的养殖量,这个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我就不展开讲了。    第二个阶段,严格控制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阶段,20世纪90年代,这个时期也出台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类似的措施,当然它的具体内容跟我们不一样,我想说的是在特定方式方法上。第三阶段是2000年以来,进入到了农业资源全面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出台了一些计划,比如说循环经济2050计划,采取了一系列排放标准等等系列的措施,当然荷兰是欧盟的一个重要国家,除掉自己国家绿色发展政策之外,同样遵从欧盟出台的框架性的结构性政策,比如说欧盟的脱钩性补贴的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等等,它也都采取。

第三个国家,我选择的是日本,我刚才谈到,我把它分三个时期,一个是70年代之前,首先大家知道,日本和荷兰、美国不同,它并不是因为有了农业在高速增长的背景之下产生巨大不可持续问题,才转向绿色发展这样一个阶段,我刚才讲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国家,是因为它在这一点上不是很明显,它因为一直具有这样的一种绿色,或者叫朴素的农业生态发展思想的理念,所以它追求怎么通过技术演进来保持农业绿色发展的传统的持续,我觉得日本这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可以这么去看它的几个阶段,也是这样的,包括二战以后,在一系列的法律里边,包括《乡村振兴法》都加进了思想在里边。第二个阶段,是日本的绿色农业的技术提升期,在70年代-90年代。第三阶段是1990年以来,农业绿色发展和谐共进的时期。在这样时期,日本所谓农业、农村产业就实现了绿色产业化,关于农村发展绿色产业化是鼻祖,我个人以为可以归到一直到2005年之前日本农政会长,他有一系列东西加入到绿色发展思想里面去,这是日本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

这些国家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它们转向绿色发展,有的是由于不可持续了转向绿色发展,有的本身具有朴素绿色发展思想,是自然的一种演化。

总结出六个方面共性的启示:

第一个农业绿色发展具有共性的背景,像美国、日本,我们今天中国走上绿色发展道路,既像日本,更像美国,我们本身就有朴素农业生态思想,但是我们又经历过一段以生态透支不可持续的,我们很快转到绿色发展的轨道上来,这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启示,各国农业向绿色发展转型的起点,有早有晚,大致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达到相对稳定的农业绿色发展格局,第三个阶段,大家回忆一下,应该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第三个,各国农业在向绿色发展转型的过程中,虽然都是沿着农业绿色发展的几个方面(减量、节水节地、土壤保持农业多功能性保护和利用)展开,但依据本国农业的特点,着力重点在不同时期,具有一定差异,这些方面都要齐头并进。在不同阶段,比如说在70年代,荷兰是畜牧业的发展,像美国特定阶段休耕,这是有重点的,下面给大家具体做展示。

第四个启示,各国农业在向绿色发展转型的过程中,都高度重视绿色生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我单独讲对中国的启示,中国做的时候更加重视这个问题。

第五个,各国农业在向绿色发展转型过程中非常重视,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政府计划和专项行动来实现绿色发展目标,我刚才讲了特定阶段都有特定计划,类似于我们计划。

第六个,各国农业在向绿色农业转型过程中,高度重视将农业绿色发展当成农业政策标准的重要内容来推进,在这一点上,绿色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视角上,要上升到目标,目标是一种硬约束,目标可以考核。

第七个,各国农业在向绿色发展转型过程中,高度重视运用法律法规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用好政策工具和手段执行或落实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要求。

从三个国家农业发展历程看,在经历农业高速发展后,都有向绿色发展转化的过程,并且在推动农业进入绿色发展阶段过程中具有一些共性做法和特征,值得重视和借鉴。我在这里只是从七个地方进行梳理,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根据它们发展实践来进行归纳,还可以归纳出更多。

从整体上来看,一开始提到,我国农业发展进程是符合世界农业发展潮流和规律的,我们根据农业时代特点、地域特征,在不同时期,特别是在“十三五”期间,有选择、有重点地推进计划,推广了一些技术,实施了一些措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农业绿色发展进程并不晚,并且有我们自己独特背景,我们的要求可能更加迫切,我们应该是将在经历了长期的生态透支的情况下,有转向绿色发展,更具有被动的特征,当然主要还是要主动,但是有被动因素在里面。

最后一点,国际经验借鉴,“十四五”及未来中国绿色发展的方向,第一个明确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作为中国农业发展目标。这是我刚才在前面提到的。什么叫发展目标,我觉得我们中国农业在根本目标一直强调两个,农产品稳定供给+农民收入,我们要讲绿色发展,把农业可持续性要作为第三个目标,这个目标跟农民收入、农产品稳定供给一起,才能够真正的向绿,我这个思想是在2016年写的一个文章,叫中国农业政策新目标的形成与实现,在这个里面提出来,什么叫农业可持续性?给大家读一段话,农业可持续性是指施加于农业生产资料(如土地)上的任何技术措施如化肥、农药、种子机械等技术使用,既不对农业生产资料及其产品质量本身,也不对农业以外的生态环境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负外部性),从而使农业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可连续和重复的过程,这样的状态就是农业可持续性。

第二个,要促进农业生产主体行为绿色化,充分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绿色发展带动作用,突出强调家庭农场作为新型经营主体,一定要发挥它的作用,对家庭农场有一个基本理论,真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绿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能否形成一支具有生态自觉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兼具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能够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迅速实施冲击反映式调整、能主动依靠自身力量而非依赖性政府政策支持、自助发展能力强的区别于传统小规模农户,也区别于企业化大规模的农场,更重要的是符合未来中国农业发展整体目标的农业生产新主体发育和形成,新型经营主体最看重的家庭农场。

第三扩大农业生态绿色技术研发和供给,四个方面技术,一个是育种技术,就是你的育种技术能够促进农业绿色生态发展,第二个生物肥的研发技术,第三,单项技术的使用,第四方面的技术是综合前面所有上面的农业的总体集成性技术,绿色生态型农业技术,我们可以把它作为这样一个细分,这个地方扩大农业生态绿色技术研发和供给,这四个方面技术应该齐头并进,当然更重要的是要低成本给使用者使用的这些技术,在此过程中政府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最后,优化农业绿色发展具体政策设计,这个里边有一些更具体的问题,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展开说了。

今天,在这个地方利用这点时间,就关于国际农业绿色发展的具体情况,有哪些共性特征,这些共性特征对中国农业未来绿色发展有什么启示,给大家做一点分享,不对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杜书记!杜书记的报告从国际视角系统分析了农业绿色发展的不同阶段,让我们学习了一些国家在农业绿色发展领域所取得的经验,提出的启示和建议为我们今后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下面,我们通过视频方式,观看来自荷兰的世界郁金香协会理事宝贺深先生题为“荷兰农村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报告,和来自日本的北京大学博士、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德村志成先生“乡村旅游的国际经验——以日本为例”的报告。

(现场观看视频)

主持人:

受新冠疫情影响,两位专家未能亲临会场,但都很好地介绍了自己国家乡村建设在绿色发展方面的经验,也提到了一些问题,他们很多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在推进乡村绿色发展中认真学习,他们的教训也可以帮助我们去规避一些风险。

在历史经验方面,中华民族悠久的农耕文明也给了我们很多很好的启示。下面,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同志作“汲取农耕智慧促进乡村振兴”的报告。

闵庆文:

非常感谢!尊敬的余部长,柯校长、唐司长,还有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给大家做一个汇报。我特别认真听了一下,刚才余部长的报告里面有一句话,农业绿色发展是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结晶,而且我还特别注意到刚才几位嘉宾谈乡村旅游问题,旅游目的是生态和文化,既然是这样农业绿色发展是传统农耕文化的结晶,我们去哪找传统文化呢?可能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农业发展遗产是什么。在这儿呢,给大家做一下介绍,大家可以注意一下,看底下两个标志,左边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世界遗产的标识,我们叫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右面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标志。应当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呢,它们已经有很好的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已经开始逐渐深入到我们这个群中,什么是农业文化遗产?下定义之前看一个典型例子,15年前中国有一个项目,在中国科学院和农业部的共同的支持之下,被联合国组织列为中国第一个,也是世界第一批农业文化遗产,当时浙江省主要领导还做了批示,这是2005年6月份,联合国给它授牌时的照片。其实稻田养鱼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生态农业的技术。但是,事实上,从我们眼里看到农业文化遗产比它丰富得多,因为不仅仅是浙江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还有地理标志性产品,就是青田田鱼,2005年时做过一个调查,一个村子里面有5种以上老的水稻品种在种植,这样稻和鱼共生的一种模式。从生态学上来讲,我们可以有很多很多的解释,但是呢,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的在农田里边水资源管理,水稻种植管理,比如说鱼苗放养和管理,还有传统的种植技术,那么这个真的非常有意思。

浙江青田县的龙现村非常有意思,这个地方在盖房子习俗之前有一个细节,就是要挖鱼塘,形成一个习俗,女儿出嫁,娘家要送条鱼,那么形成一种方式,也是另外一种文化表现形式,鱼灯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在世博会上还有奥运会的重要的场合里头做过一些演出。当然,以大米和田鱼为当地著名的食品,如果我们去外面的村子走一走、看一看,不仅是稻田养鱼的概念,齐云山的山体,和梯田、村庄构成体系,整个一体系完整生态景观,正是这样多种因素构成的原因,我们把它列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

那么根据这样的一个理解,原来农业部就发布了一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指我国农民在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时代传承并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完善的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的农业生产系统。那么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在这谈的农业文化遗产不再仅仅是一个文化现象,或者是一种技术,或者是一种特殊品种,而是一个农业生产系统,而这个系统里边有农业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有传统的知识和技术的问题,有生态与文化景观的问题,那么如果这样来理解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一个,一种现实,任何一个已经被列为农业文化遗产的这个地方,我们都可以从中发现很有意思的东西,比如说它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思想,它有非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高效资源利用技术,还有良好生态环境,当然还有多样化的产出,这是一个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基本特征,我们谈到农业文化遗产,不能忘了很重要问题,事实上来自于国外,尽管我们搞农业遗产研究很长时间的历史,但是系统性、活态性的农业遗产保护是起于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倡议”。截止到目前全世界22个国家62个项目,被列为世界的农业遗产,中国有15项被列为世界农业遗产。

我们国家的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工作是受联合国粮农组织这样一个项目的影响,2005年第一个被列进去了,在2012年的时候,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农业部开始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工作,截止到目前,我们已经发布了五批118个项目,涉及到136个县级行政单位,那么特别重要的是2014年以后,随着联合国粮农组织项目的结束,我们中国政府把它作为一个业务化的工作,2015年我们发布的管理办法,2016年写进了中央的一号文件,一直到现在在机构改革之后,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经过这样的一种努力,我们农业文化遗产有了很好的发展。

农业文化遗产和现在谈的乡村振兴到底什么关系?刚才余部长说这个传统农耕文化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如果我们再次细细分析一下乡村振兴的几个重要方面,也可以从农业遗产方面得到启示,总书记说乡村振兴实施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振兴,农业文化遗产对乡村振兴来讲,可以从几个方面理解。第一个生态哲学思想有助于更好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有丰富的传统技术体系,有助于更好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有独特的农业物种资源有助于更好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同时还有深厚的乡村文化资源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农村社会稳定。那么我们知道在农业文化遗产地里蕴含的非常非常丰富的生态哲学的思想,其实对我们的自然的这种关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另外一个问题,也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老是认为我们国家农业多么的落后,100年前一个美国人,美国的一个专家专门到中国进行学习,100年以后,我们现在站到这样一个位置,我们应该向谁学习?我们不仅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还要学习老祖宗的智慧。

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问题,稻田养鱼作为一个非常重要、非常简单的生态农业模式,已经成为生态文化现象,从稻田养鱼到稻渔综合种养,已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事情,将这种农业模式向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我们中国日报专门发了一篇整版的报道,只要通过稻田的综合重要来解决农业的面源污染问题,当然,农业文化遗产还有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同时中华文明也是建立在农耕文明之上的,我们要想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不能不了解中国的传统农业,传统农业里面包含了众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它是解读传统中国的钥匙,保持中国文化魅力的观念,创新中国特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资源。

最后一个方面,农业文化的遗产地,它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在我们目前已经认定了11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涉及到136个县,里面大概有4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目前,52个还没有脱贫的县里边还有5个是农业文化遗产地。从总体上讲,应当说发展得还是很好,但是农业文化遗产还存在很多问题,面临三重压力,经济的发展、生态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从农业文化遗产认定项目上来说,浙江省做得最好,有三项世界级农业文化遗产,有9项国家农业遗产,但是非常遗憾,我们山西作为中国农业文化发源地之一,截止到目前为止,只有一项国家级农业遗产,就是稷山板枣。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在即将进行的第六批农业文化遗产申报里面,山西有更多的项目。

农业文化遗产,仔细分析一下,发现基本上存在这样的一些特点,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系统脆弱,生物资源丰富,传统知识丰厚、技术体系完善,文化资源富集,乡村景观优美,人口数量较多,人才资源短缺,也就是说有一些资源优势,还有一些后发优势。

如果从实现乡村振兴的五方面来说,在产业振兴方面紧紧围绕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生物、生态、文化与景观资源优势。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紧紧抓住全球环境五百佳的生态优势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优势,打造敖汉旗小米品牌,做大做强小米产业,小米的价格有明显的提升,老百姓的收入也就增加,去年成功的脱离了贫困县的这个行列。

根据我们对100多个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认识,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产业发展应该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来推动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康养产业、研学产业、生物资源产业的综合性发展。在遗产地发展得比较好的地方,基本上都实现了融合发展的途径,在人才政策方面,一方面引进外来优秀人才,重视本土人才培养和应用,例如浙江青田归国华侨金岳品、敖汉旗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刘海庆,云南省红河县带领村民致富的郭武六都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

文化振兴方面,本着扬弃的态度,发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纯朴民风,同时也把文化资源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来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生态振兴方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功能,治理美化乡村生活环境,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系统保护、资源持续利用贯穿于农业绿色发展之中。

组织振兴方面,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的同时,充分发挥传统社会治理的积极因素,因为农业文化遗产有着浓郁民风,应该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利用行之有效的乡规民约来构建新型的乡村设计智慧的治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振兴兴盛之路。

根据我们观察,如果通过发掘、保护、利用、传承、创新、发展、推广农业文化遗产的传统知识和技术体系,以及传统的农耕思想,那么完全可以实现农业的工作者,包括农民从自卑到自觉、自信、自愿、自珍、自豪到自强,我们的农民完全可以笑得更加灿烂!谢谢大家!

主持人:

闵庆文研究员的报告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农业文化遗产的乡村价值。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对农耕文明的传承与坚守,更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兴旺发达的重要推动力。再次感谢他为我们带来的报告。

下面,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主任周武忠同志,作题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报告。

周武忠: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享。

首先,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从上到下基本形成共识,乡村振兴根本问题是产业振兴。总书记多次强调,只有产业旺才能乡村振兴。大家知道,如果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一定要以农业为基础,是一二三产融合最最基础的一个产业。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实际上形成了我们乡村产业能够融合发展的一个基础。同时,科学技术和创新、文创发展的突飞猛进,为我们国家乡村产业融合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条件、基础条件。在河南的鄢陵,把现在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以及创新的手法跟现代农业相结合,鄢陵的产业不止60亿,产生的价值可能是600、6000亿,第一部分是产业的问题。

第二个,当下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不重视农业产业,乡村振兴都在搞景观,乡村发展的时候不能够仅仅从景观开始,我这个完全是一手资料调查的。从3月份开始,以上海各个区为基础,有可能和有些地区存在问题有所出入,我主要在长三角地区,特别是长三角核心区调研。有三大问题,第一个乡村主体功能的退化,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堪忧。造成三大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资本下乡,大的企业集团掠夺本应该是农民的资源。这样下来,生产、生态、生活形成了很大问题,在我们的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方面形成了瓶颈,当然比如说在生态问题上,它的环境城市化,除了企业的决策有问题以外,规划设计团队大量是城市规划设计院,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为乡村、农民考虑的机构,造成现在我们发展大量营地、民宿,基本处于一个什么状态,70%亏损,20%保本,10%是盈利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我老家江阴市做了探索,提出新乡村主义。之前,发表的相关论文并没有受到多少关注,到了2014年以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来讨论乡村振兴如何推行新乡村理念这个问题。新乡村注意第一次提是2017年在苏州会议上,然后到了2017年10月18号十九大把乡村振兴列为国家战略以后,我写了一本书,内容实际上还是原来发表的新乡村理论,后来还是引起比较好的反响。8月12号发行以后,印刷了几千本当月全部销光了。

新乡村主义理念,简单概括四个方面。一,乡村性,就是要强调生态自然和文化原真,保持原汁原味的乡村。第二,城乡二元,“新乡村主义”不能离开小城市的发展来单独谈农村。如何来进行乡村振兴和小城镇建设的问题,甚至提出了城乡交互的产品这样一个概念。第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三生”发展。第四个,整体设计,风土、风物、风俗、风景。

新乡村主义的核心是“乡村性”,如何保持?经济学家给我们做了理论上的分析,小规模经营、本地人所有、社区参与、文化与环境可持续,非常适合局部地区的发展战略。再次景观形态,乡村振兴示范城建设,我觉得一定要从生产、生活、生态方面,以及乡村的自然风光、文化景观谋划我们这个地区的发展,而且我们这个乡村振兴不是说一个空中的理论,不光是设计的原则、目标,还有细化植物选择。凤仙花种子属于自播繁殖,千万不要弄城市化,千万不要用城市名贵树种,乡村建设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乡村产业振兴我建议:乡村发展要以农业为基础,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要在文化融合、生态融合、科技融合、市场融合等方面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在全国选定一个点,作为一个以农业为根基的乡村产业绿色经济特区,这个也是我在长三角核心区调研的时候得出的一个想法,可以在现代农业产业基础上,加上绿色新政,来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通过科创、文创实现创新发展,实现新发展理念,在我们农业上面、在乡村地区试验,争取取得更好的成效!

在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方面,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在2017年10月10号发布了《关于开展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试点的指导意见》。    融合旅游注重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体系构建。我们要了解旅游、游客、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不是仅仅解决吃、住、游的问题,还要解决享受型消费和更高的消费。中央各个部委鼓励发展乡村的研学旅游,这是一个外界的市场,还会有文化融合、科技、互联网结合。研学方面,金山山阳田园就是很好的例子,它抛弃了传统休闲农业的观念。2017年底,意大利花园城市切尔维亚花园的游客达到了383万,很显然这是乡村振兴和产业融合非常好的案例,现在有600个团队参与。市场融合方面,科学认知市场。精准定位市场,有种说法养鸡养猪不如养上海人,有一个村70%人都是上海人居住,村名改成上海村,对乡村产业发展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我们如何科学把握市场、合理规划市场,进行结构优化,需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融合,如“三生”和谐发展,实现产业融合达到富民,通过文化复兴达到乐活,通过生态文明达到养生。还有传播融合等等。

主持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融合发展是提升农业生产附加值、农民市场主体地位、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抓手。周武忠教授通过鲜活的案例介绍了产业融合的重要性,提出乡村发展要以农业为基础、以文化为营养、以市场为导向的建议,产业与品牌、科技、生态等方面的融合发展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感谢周教授!

下面,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韩一军同志作报告,报告题目是“如何发挥农业品牌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引领作用”。

韩一军:

大家好!感谢给这么一个学习和分享的机会,我们不仅仅是物质丰收,关键是精神也很愉悦。我们享受了思想的盛宴。刚才几位专家和余部长从供应链、价值链的最左端讲起,我将从供应链、价值链最右端,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乡村产业振兴毫无疑问是我们乡村绿色发展的最重要内容,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五个总要求之首,产业振兴也是乡村五大全面振兴之基,最关键的是各种变革为我们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巨大动力,信息技术、交通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涉农政策变革等。

我们乡村产业需求也在发生变化,由吃饱到吃好,再到吃的营养健康;特别是从单纯的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从农业的生产功能,到乡村景观功能;从农业产业到乡村产业,发生很大变化。去年国务院发了专门文件,《关于加快乡村产业的若干意见》,除了传统意义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还有很多新的内容,特别是饱含几千年历史的乡土特色产业放在第二位。同样,截止到2018年,我国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如果包括住宿、餐饮的话,1.5万亿多,将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乡村新型服务业,包括大家正在享受的生产性的服务业、生活性的服务业,最关键信息化带来的乡村信息产业,。

第二个方面,为什么要谈品牌,品牌这几年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全社会热词,品牌这个词来自于古挪威文字brandr,中文意思是“灼烧、烙印”,牧羊人为了区别别人家的羊,在羊身上烙了一下,“烙印”的本意就是brandr,用于区分自己的财产,这是最原始的产品标志,这也是现在品牌概念的来源。真正品牌的大面积使用是在 16世纪,而且主要是在欧洲手工制造业中使用,现代意义的品牌在农业食品中的应用开始了,真正在我们普通农产品中使用是在1893年的美国。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们在手工业出现品牌的概念比欧洲早500年,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我国最早的品牌是宋代济南刘家针铺的小白兔捣药的图,具有广告和宣传的效果,类似于现在的商标。

从历史上看,品牌这个依赖复杂系统、需要工业思维发展的事物,理论和方法都在快速的演进,相对来说,工业和服务业更容易标准化和规模化,所以品牌的应用要快一些,农业品牌化发展要慢一些。但是,过去100年以来,世界各国农产品包括食品,品牌引领作用越来越大。在过去40年,我们国家品牌发展很快,但真正的蓬勃发展也就是在这3年,2017年我们国家设立了5月10日的品牌日,特别是制定了品牌强农战略之后进入蓬勃发展期。在唐司长领导的市场信息化化司的领导下,形成了品牌创建的高潮,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都在完善。

最后,关键品牌怎么引领,要立足国情和阶段,探索我们国家农业品牌建设与发展之路,理论方法没有绝对的,必须结合发展阶段,发展的国情和我们的需要,特别是围绕我们总要求、任务,对标乡村产业的需要,逐渐丰富品牌内涵,不仅支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也得关注服务品牌、区域综合形象品牌。

树立农业品牌是培育出来的理念,不是宣传出来的,营销宣传在品牌培育中固然重要,但品牌的培育绝对不是简单的广告宣传。特别是要加快我国农业品牌理论方法研究、人才培养以及政策创设,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区域公用品牌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我们经常会说品牌是一种生产力、品牌是竞争力、品牌是影响力,品牌是一种信用、信任、信誉等等。但是,我觉得刚才听了余部长和其他专家的报告以后,我也在思考,品牌是真正的一个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动机,或者说一个集大成者。那需要做什么工作?我们要做好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所以环境是保障。质量是农业品牌建设的基础,我们有标准化、质量安全,才能取得消费者信任,才能实现它的高附加值。主体,我们国家的主体都是分散的,产业化和组织化的程度相对低一些,我们每个环节主体的品牌建设意识还要加强,它们对品牌建设的技巧还要继续培育,因此,主体是我们关键。创新永远是品牌建设的动力,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等等。我们的农耕文明是宝贵的财富,所以文化才是品牌建设的灵魂,才能发挥中国特色农业品牌的优势。营销是农业品牌的抓手,非常重要,今年直播带货也是新的途径。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韩教授。近年来,品牌农业越来越火,“五常大米”“西湖龙井”还有咱们的“运城苹果”等一批农业品牌越叫越响,成为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是品牌的本质属性,推进品牌强农,有助于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构建绿色产业链价值链。未来,农业品牌该如何打造、传播,进一步成为各地农业信誉、信用、信任的代名词,需要理论方法、人才培养和政策制度的不断提升和优化。

本次研讨会不仅得到了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收到了全国“三农”行业青年学生、学校教师以及基层干部的积极投稿,我们整理编制《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绿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供大家交流学习。

至此,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绿色发展研讨会已经接近尾声,相信大家在听取了报告之后对我国乡村绿色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希望大家在推进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最后,再次感谢山西省委省政府以及农业农村厅、运城市及万荣县对丰收节系列活动,特别是此次研讨会的大力支持!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会议到此结束。

开幕致辞 >>

  • 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武章致辞

    金秋大地,丰收喜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走进山西”,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山西工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作为主场活动的重头戏——乡村绿色发展研讨会,今天下午在这里隆重… 【详细】

主旨演讲 >>

主题报告 >>

赵春江: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谈我国农民面临丰产不丰收的问题,这个表是发改委市场价格司每年都在收集资料,搞调查,全国农民产品成本汇编,2019年汇编实际上是2018年的数据,这是以水稻为例,左边的表,一亩地,老百姓真正收益… 【详细】

杜志雄:从国际经验看中国农业绿色发展

今年是“十三五”最后一年,“十三五”期间,是我们中国农业向绿色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时期,跟余部长主抓这项工作有很大关系,“十四五”肯定还是要沿着绿色发展道路规划、谋划未来农业发展。绿色发展刚才前面… 【详细】

宝贺深:荷兰农村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荷兰的世界郁金香协会理事宝贺深先生作题为“荷兰农村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报告。 【详细】

德村志成:乡村旅游的国际经验ーー以日本为例

日本的北京大学博士、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德村志成先生作“乡村旅游的国际经验——以日本为例”的报告。 【详细】

闵庆文:汲取农耕智慧促进乡村振兴

农业绿色发展是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结晶,而且我还特别注意到刚才几位嘉宾谈乡村旅游问题,旅游目的是生态和文化,既然是这样农业绿色发展是传统农耕文化的结晶,我们去哪找传统文化呢?可能一个非常重要… 【详细】

周武忠: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首先,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从上到下基本形成共识,乡村振兴根本问题是产业振兴。总书记多次强调,只有产业旺才能乡村振兴。大家知道,如果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一定要以农业为基础,是一二三产融合最… 【详细】

韩一军:如何发挥农业品牌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引领作用

乡村产业振兴毫无疑问是我们乡村绿色发展的最重要内容,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五个总要求之首,产业振兴也是乡村五大全面振兴之基,最关键的是各种变革为我们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巨大动力,信息技术、交通技术、…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