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本网专稿 详情
钱晓明——弄潮现代渔业的佼佼者
  •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 编辑:刘梓宪
  • 2018-12-07 00:00:00

  钱晓明——

  弄潮现代渔业的佼佼者

  中国渔业报记者康存栋魏彪

  

  

  ①钱晓明在会议上讲话

  ②中洋集团工人在加工河豚

  ③中洋集团养殖基地概貌

 ④中洋集团养殖基地一角资料图

  长江有三鲜,河豚、鲥鱼和刀鱼是江浙一带流传已久的美味食材,然而,长江三鲜之首的河豚却让人们纠结不已。南宋时期,辛弃疾将河豚誉为食材中的抗匈名将卫青,同时也叹息河豚之毒:“河豚挟鸩毒,杀人一脔足。”这一千年的纠结,在20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大潮中终告结束,无毒河豚在现代化水产养殖工厂中诞生,人们再也不必拼死吃河豚了。这个神奇的工厂坐落在江苏省海安市,其创建者是中洋集团的董事长钱晓明。

  钱晓明,一个经营20亿元河豚产业的大型企业领导者,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工程师。谈起改革开放40年来的那些精彩瞬间,钱晓明娓娓道来,不经意间流露出当年创业的意气风发。

  退出统购统销,兴业大流通

  20世纪80年代,钱晓明在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江苏省海安县水产供销公司。当时仍是计划经济体制,供销公司的任务是保障供给,海安水产供销公司也不例外。到了1984年,情况大变。

  为解决普遍存在的“吃鱼难”问题,水产品市场率先放开搞活,农渔民可以把自己生产的水产品直接拿到市场上卖,国营水产供销公司统购统销的格局被彻底打破。

  随着水产品统购统销的结束,水产供销公司的业务大减,处境艰难。如何扩展公司业务,成为企业生存的一大难题,这也是钱晓明首次面对市场。钱晓明忆及当时情况,仍感叹艰难。当时,江苏省各县都有水产供销公司,而今所剩无几。

  钱晓明的对策是,把公司业务从海安县扩展到全国,在全国范围内,把渔业盛产地区价格低、品质好的鱼,卖到最需要鱼的地方。进而,他把公司业务扩展到国外,针对水产品国外价格偏贵、国内价格低廉的市场特点,做水产品出口贸易。当时,主要是面向日本市场,开展鳗鱼苗出口。

  事实证明,钱晓明开展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决策,抓住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重大发展机遇。从1984年到1988年的四年时间,钱晓明带领公司将大量水产品加工成外贸产品,使中洋完成了从国内流通到国内外市场大流通的转变。

  一个养鱼规划沙盘模型,轰动南通

  钱晓明虽然一直在水产供销公司工作,却从未接触过水产养殖。1988年,当中洋的水产品国际贸易兴旺发达之际,钱晓明向自己提了个问题,为什么不自己养鱼呢?因为,在同日本的贸易中,钱晓明注意到了日本的工厂化水产养殖。

  就在这一年,中洋集团从海安县的沿海滩涂中,购置700亩盐碱地,准备借鉴日本,在中国建立工厂化水产养殖基地。不久后,这片滩涂上便有了一片绿洲,建起了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工厂养殖温室。但是,直至1992年的春天,基地建设才真正动起来。

  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刊发“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长篇通讯。一时间,“发展才是硬道理”等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与春风一同激发中国大地。钱晓明回忆当时情景说,听到完整的邓小平南巡讲话,我们兴奋得不得了,应该说这是新一轮对深化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启动,这一次他的讲话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深远意义的,我们感觉到机会来了,一定要抓住这一轮发展。我们就下决心围绕养殖基地来做一个完整的规划。

  钱晓明立即召集公司高层,下决心在700亩盐碱地上,建设中国第一个花园式现代化水产养殖基地。为此,首先要搞一个基地建设规划。规划要体现前瞻性,能够以全国甚至是世界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定位,能够引领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要有高门槛,在当时就提出环境友好,坚持生态发展,中洋的规划一直看到现在,中洋的生态理念已经实践了三十年。然而,当时没有人懂得怎么做规划,既没有专门的规划部门,也没有专业的规划公司。钱晓明的办法是,从建设单位、水产方面找人才,用了两个月时间,做出了全国第一份花园式现代化水产基地建设规划。而后,钱晓明找到文化馆的一个美工,并到处搜集沙盘制作材料,制作了基地规划的沙盘模型。

  这个沙盘模型,在26年后的今天已成为现实。在这个已经两次扩大的基地里,布列着10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养殖区,长江珍稀鱼类的所有品种都在这里拥有一个现代化居所,各区由绿化道路相连相隔,并拥有一个大型的盐碱地植物园。在这个盐碱地上的植物园里,生长着北纬32°能够成活的几乎所有乔木、灌木、阔叶、针叶、落叶、常青等200多种树种植物,令观者印象深刻。可想而知,在26年前,当人们见到这个梦幻般的沙盘模型和建设工地,会有多么震撼!时任南通市委书记陈根兴、市长杨任远分别来看这个沙盘模型,认为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在建设现场,市长杨任远说,这才是真干社会主义。

  然而,也有不少人看过沙盘模型以后说,钱晓明是在讲故事,这个规划要做起来,要多少钱,要多少时间,怎么可能?对此,钱晓明回应说,咱们不去争论。我们去把事情干起来。从1992年到1993年,在一年时间内,基地的工厂养殖区从2000多平方米增至4万平方米,扩增20倍。

  在这个规划的落实过程中,一个大难题是如何解决工厂养殖冬季供暖?

  进入冬天,工厂养殖要靠锅炉供热,钱晓明购置了3台锅炉。但是,锅炉势必带来环境污染,这与花园式现代化水产基地规划的要求直接矛盾。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钱晓明,从未放下。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人跟钱晓明说,当地地下一千米左右有温泉。这漫不经心的一句话,让钱晓明看到了用地下温泉取代锅炉供热的希望。可是,要在这片盐碱地上打千米深井,缺乏当地地质资料,打井失败的风险很大,投资也很大。干不干?钱晓明决定赌一把。结果是,打井深度达到1020米时,终于出了热水。

  在基地建设中,钱晓明同国外企业进行了三次合资。第一次合资,钱晓明选择了日本企业,为基地水产品出口拿到了进出口权。第二次合资,钱晓明选择了欧洲的企业,目的在于引入欧洲先进的生态水处理养殖设施和理念。1995年,通过科技部推进,钱晓明与新加坡的投资公司合资,得到了1200万美元的巨额投资。

  26年过去了,基地一直在按照1992年的规划建设,终于梦想成真。

  建一个水产养殖基地,为什么会提出“花园式现代化”的理念呢?20多年后,钱晓明解释说,花园式工厂这一理念来自于国外,当时有好多国外工厂,设计得就像花园一样,中洋的养鱼厂也应该像花园一样,也就是花园式的养殖工厂。而现代化渔业的理念来自于周总理的建设四个现代化号召。1975年,在全国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号召,即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现代化。十多年后,这一号召在中洋的水产基地建设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拼死吃河豚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从1997年到2000年,鳗鱼对日出口暴跌。这期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日元对美元汇率下滑,促成鳗鱼价格大跌,从每吨23.5万元降至每吨二三万元,大量的养殖场亏损、倒闭。

  钱晓明谈到当时情况说,日本的鳗鱼消费能力下降至30%,养鳗行业呈现断崖式崩溃,剩下的价值不到10%,国内2万多家养鳗鱼的企业几乎全军覆没。而鳗鱼又是中洋水产品出口的主导产品。

  面对空前严峻的全行业危机,产品调整势在必行,问题是应该如何调整?钱晓明的决策是,对企业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进行双重调整。

  在中洋的产品结构上,钱晓明在从事水产品出口近20年后,决定将企业重心转向国内市场。为此,钱晓明针对长三角地区居民的水产品消费特点,决心开发河豚鱼养殖,并用工厂养殖技术对鲥鱼、江刀等多种长江珍稀鱼类进行保护性养殖。

  在中洋的产业结构上,从2002年开始,钱晓明进入房地产行业。2008年,钱晓明开始关注金融投资领域,将金融投资发展为集团又一重要产业。钱晓明谈到,房地产是个阶段性产业,渔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所以我们中洋有三句话:现代渔业是我们起家的产业,是我们的第一产业,是我们的永久性产业。

  河豚养殖加工的附加值很高,但门槛更高。在江苏,每年因食用野生河豚死亡的人数达到40人左右,国内当时没有企业选择养殖河豚鱼。但是,钱晓明敢下这个决心,并非是临时之举,而是谋划已久,准备已久。早在1993年,钱晓明已带领公司进行河豚养殖的技术储备,并在1996年确立了发展无毒河豚的研发目标。

  2001年,可以称为中国河豚产业兴起的元年。这一年,河豚鱼控毒与健康养殖技术在中洋研发成功,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鉴定,认证中洋所产河豚鱼为无毒级产品。至此,钱晓明提出通过人工养殖来实现河豚鱼无毒的目标完全实现。钱晓明在回忆中洋历史上这一巅峰时刻时,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晓光表示了万分的钦佩。钱晓明说,一个领导干部敢在这份认证文件上签字,需要勇气,需要担当。

  无毒河豚养殖成功后,市场销售的限制却并未解除。一方面,消费者对河豚有毒的传统认知非朝夕可以改变,另一方面,现有的有关法规也限制河豚消费。怎么办呢?

  钱晓明沉下心来,对养殖无毒河豚技术进行总结提升、试验、验证,制订标准,对河豚鱼种质、养殖、饲料、加工全过程进行规范完善。在此基础上,中洋申请的河豚鱼地方标准被立项,并获得了江苏省省级暗纹东方豚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的立项。

  2002年,首部河豚鱼省级地方系列标准正式颁布实施。从此,中洋河豚产品第一次有了生产经营依据。

  2003年,中洋河豚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这一年,国家卫生部、农业部在中洋集团召开了“全国养殖河豚安全利用工作会议”。回忆往昔,钱晓明说:“随着中洋人工

  养殖的无毒河豚大量进入市场,因食用河豚而死亡的概率大幅度降低。长江里面的野生河豚越来越少,那么我们的河豚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千家万户都在吃河豚鱼。我们在这个方面为人类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把‘拼死吃河豚’这样一个接近4000年的理念颠覆掉了。河豚鱼成为中洋的主导产品,到目前也是主流产品。”

  现在,中洋的无毒河豚已形成了系列产品,如液氮速冻河豚、河豚饺子、河豚馄饨等。同时,河豚鱼已成为中国渔业的新兴产业,养殖量全球第一,市场消费量全球第一,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中洋作为国家行业标准参与制定者、国家级河豚鱼原种场、河豚鱼协会会长单位,协助政府实现了河豚鱼的有条件准入市场。日本业内人士来中洋参观后,认为中国的河豚产业已走在日本前面。在日本,仍然是有毒河豚主宰市场,消费者只能在认证餐馆里享用河豚。

  目前,中洋在河豚上的研发工作并未结束,而是以更大的规模来展开,即研发增毒河豚及其毒素提取技术。有资料表明,河豚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即中枢神经阻断剂,有麻醉、镇痛、治癌、戒毒、降血压、安眠等功效。为此,钱晓明从2000年起带领公司团队进行实验研究论证,研发养殖河豚鱼的增毒技术、单性养殖技术、生物法提取毒素。钱晓明表示,通过十九年的研究和开发,这一研究有望在明年取得预期成果,进入河豚毒素的规模化生产阶段。

  农业现代化怎么做,在这里找到答案

  经过30年的发展,中洋集团现代渔业已不局限于海安市,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展开。钱晓明提出,打造“中洋鱼天下”品牌,其意是“天下鱼卖天下人”。

  在养殖布局上,钱晓明主张“适合的地方养适合的鱼”,结合各地资源,选择适合当地的鱼类品种进行养殖。但是,必须是生态养殖。为此,中洋建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养殖模式,让养殖区域所有植物、动物形成一个水处理的生态生物系统,实现养殖无污染。

  在物种保护方面,钱晓明认为,物种保护是生态建设和环境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一个高端环节,在这个方面,中洋尽可能做到把长江物种等各水系物种都做些保护。再拓展到国内所有水域和全球,把东南亚物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物种,欧洲物种,美洲的物种,以及非洲的物种,都做研究和保护。

  为了让消费者能够放心吃中洋水产品,钱晓明在2003年率先提出了食品安全的“三零”理念,即零毒素、零污染,零药残,确保中洋所有水产品为健康产品。如何保障“三零”目标的达成呢?钱晓明总结中洋的养殖经验,提出了“三全”概念,即全品类、全产业链、全程可追溯。

  全品类,要求将鱼虾蟹贝全部纳入中洋生产,通过自产、合作、定制等方式,严格控制标准。全产业链,要求中洋将科研、鱼苗、饲料、养殖、加工、冷链所有环节全部纳入,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全程可追溯,使中洋产品成为消费者的放心食品。

  在中洋总部基地,工厂养殖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农业部公布的2017年数字农业建设试点拟储备项目名单中,中洋集团成为唯一承担建设国家农业部数字渔业试点项目企业。基地的养殖品种已有46个品种,拥有5个种质资源库,实现了12个品种的规模化养殖和保护。其中,长江珍稀鱼类均在这里进行保护养殖。

  2016年,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到中洋集团考察,对中洋的工厂养殖大为赞扬:“一直以来,我在探讨农业现代化怎么做,在这儿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虽然渔业仅是大农业的一部分,但代表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

  2016年8月29日,全国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现场工作会议在中洋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对全国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工作进行交流、部署。农业部于康震副部长出席会议,对中洋集团渔业发展模式作出了肯定性评价,认为中洋模式已成为中国渔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代表性企业。

  士农工商,商在末尾,这一传统社会结构曾在中国持续2000年之久。在20世纪兴起的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从社会各行各业、各阶层涌现出了大批优秀企业家,创下无数惊人传奇,中国经济由此获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钱晓明,无疑是改革开放时代企业家中的佼佼者。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