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本网专稿 详情
王传喜——代村振兴的“领头雁”
  •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 编辑:刘梓宪
  • 2018-12-07 00:00:00

  王传喜——

  代村振兴的“领头雁”

  本报记者刘强文/图

  

  图为王传喜。

  图为代村整洁宜居的村容村貌。

  

  图为代村乡村旅游产业兴旺,小火车吸引了众多游人。

  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一排排村民“小洋楼”,房顶有太阳能,院里有盆栽花草;人气十足的沿街商城店铺林立,昔日村民变身“新市民”;村民文化广场的绿荫下,三五成群的老人正在下棋、聊天,悠然自得……这里叫代村,山东省兰陵县卞庄街道,但“村”已不再是原来那个“村”,俨然成为一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田园新城”。

  谁能想到,在19年前,代村村集体还负债累累,矛盾错综复杂,群众上访不断,是众人眼中的“脏乱穷差”村、落后村。而如今,代村各业总产值2017年达到26亿元、集体收入1.1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高达6.5万元,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乡村振兴的“排头兵”。这一巨变背后,是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带领党员干部19年如一日艰苦奋斗所换来的。

  作为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王传喜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王传喜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在采访王传喜时,他对记者说:“现在回顾19年的治村经历,大体经历了由乱到治、由穷到富、由富到美、由弱到强的四个阶段。做一个好村官,一定要尊重并且满足村民的基本权利,包括民主权利、土地权利、集体资产分配权利。”

  由乱到治不让代村再差“这一点”

  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大潮甫兴,而代村由于没跟上时代步伐,每况愈下,村集体负债380万元,村民对村干部有意见,人心涣散,经常上访,村里治安也很差。

  当时代村差到个什么样子呢?王传喜的感受是“不堪回首”,而村民龙治江则表述得更生动。当时龙治江住的房子很差,半尺大的老鼠完全不怕人,在屋里乱逛。有次他用铁茅逮老鼠,第一天逮了24只,第二天逮了6只。外面一下雨屋里就开始漏水,他四处找人来修房子。因为村里的路太差,一次某上级领导来代村,结果车陷进了烂泥路里,领导哭笑不得,只好打趣:“从北京到上海,就差了代村这一点!”

  1999年,31岁的王传喜临危受命,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紧接着又当选村主任。凭着一腔热情,他立志带领全村,干出个样子来。

  “我上任第3天就开始接法院传票,一两年里出庭100多次。”对上任之初的情形,王传喜记忆犹新。越是艰险越向前,他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他团结带领村“两委”干部,挨家逐户走访,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把村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列了大大小小80多项,并一项项着手解决。

  比如旧村改造,这是攻坚克难而又漫长的一个过程。王传喜说,我们的拆迁之路历经十年时间,一直是小步快跑,一步一步地来,一片一片地拆,总共拆了20多片。2006年,在摸索中启动拆迁;2008年,开始成片地拆;2010年,开始建商城;2011-2013年,连续成片地拆;2014年拆完;2015年,代村百姓全都搬进了楼房。代村在没有占用一寸耕地建房子的情况下完成了整村旧村改造,并且还腾出来几百亩的建设用地,实现了零占地、零违规、零投诉。

  “代村的大面积旧村改造,一直坚持‘严格规划控制,集约节约用地,分期实施改造,建设宜居家园’的目标,十几年间,代村群众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水、电、暖、气、有线电视、宽带一应俱全,学校、广场、医院这些公共服务设施非常完善。与此同时,代村还留出100亩的建设用地,应对未来50年新增人口的居住需求。”王传喜自豪地说。

  “村干部办事要讲公道,群众才信你。”王传喜说,“德才兼备,德为先,公心也是德,这是当好村干部的前提。”

  由穷到富顺潮流而动水到渠成

  走进坐落于代村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华夏菜园馆里满眼都是各种特色的蔬菜水果。这是一处园中园——代村现代农业示范园,采用无土栽培、管道培植、轮式栽培、浮板式栽培等先进种植技术,让人们大开眼界。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规划占地2万亩,是全国第一个国家农业公园。园区将现代农业与旅游元素相结合,同时融入人文历史、农耕文明,生动展示了兰陵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南菜园”的美丽画卷。

  “国家农业公园是乡村休闲和农业旅游的升级版,是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物。”王传喜告诉记者,按照设计定位,它既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还包含景观化的农耕技术、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一个综合的现代农业田园景观。

  落后村如何实现超常规发展?不走寻常路,敢于吃螃蟹,才能实现弯道超车。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建设就是王传喜勇走创新创业道路的见证。

  早在2002年,王传喜就带领村民搞“五园一带”,即花卉园、果品园、蔬菜园、药材园、良种示范园、观光带,走上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在当时,这已经是农业和旅游的初步结合了。2008年,与毗邻5个村的2200多家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流转土地7000余亩。同时聘请中国农科院的专家高标准规划设计了万亩农业示范园,有效推动了全县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

  2012年,乡村旅游在全国有了大发展的趋势,山东省委农工办和旅游局在全国率先实施“国家农业公园”项目,王传喜得知消息后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发展良机,立刻赶往省城济南,跑到上级部门争取。当年,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即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农业公园试点得到批复同意。从此,代村搭上了“国家农业公园”的快车,总投资10亿元实施“双园共建”,代村产业发展迎来井喷时代。

  如今,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已建设了1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和数百个冬暖式大棚,打造了“锦绣兰陵”、“兰香东方”、“华夏菜园”、“沂蒙山农耕博物馆”、“雨林王国”以及室外的“竹林水岸”、“湿地公园”、“花海田园”、“荷兰风情园”、“沂蒙百果园”等多个景观。公园连续承办了六届中国兰陵国际蔬菜产业博览会,年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2017年光门票收入就实现3500多万元。同时,该公园也是山东省委党校教育示范点、临沂市级党员教育示范点,每年举办各类新型农民培训班200多期10余万人次,培训党员近万人次。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建成还带动了居民就业,园区仅管理服务人员就安置村民300多人,围绕现代农业、旅游业服务的经营户有500多家。

  2010年,代村又一个经济龙头项目——代村商城诞生。商城占地800多亩,有3000余家商户,经营内容有蔬菜瓜果、粮油副食品、土产杂品、装饰建材、家具家电、日用百货等,年交易额60亿元,村集体年租金收入4000万元。

  王传喜说,代村的经济发展也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和调整的过程,是顺应改革大潮而逐步发展到今天的。最初村里也搞过养殖,比如猪、水貂、奶牛等,但因为污染、效益等原因,已经在2012年都迁走了。全村的3000亩土地,现在都是搞蔬菜、花卉等高效农业种植,发展乡村旅游,全村1200多户3600多人中,从事农业的只有10%左右,近90%则务工经商进入了二三产业。目前村集体有山东新天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兰陵新天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兰陵新天地文化有限公司、兰陵新天地置业有限公司,构成了村集体和村民经济收入的基石。

  由富到美我家就在代村住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始终让发展的成果让群众共享。”这是王传喜关于民生的理解,也是代村由富到美的一个注解。

  目前,代村有幼儿园一所,即代村幼儿园,共有300多个孩子入园。

  有小学一所,即代村小学,一至六年级共有2000名在校学生。

  有殡仪馆一个,老年公寓一个。

  与民营资本合作建设了代村诚信中学,学生均为初中阶段,有在校师生1万人。兰陵县去年中考,前100名中有80名学生来自该校,前10名中有8名来自该校。

  与民营资本合作建设了代村诚信医院,该医院的前身为社区医院,于2017年10月正式开业。是兰陵县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和兰陵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同时还是山东DNA亲子鉴定咨询服务中心、临沂市妇幼医联体儿童康复专业联盟成员单位。医院有40个科室,医护人员228人,2017年后三个月共接待患者5万人次,今年接待患者有望达到10万人次。

  “需要说明的是,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及医院的人数统计,并不只是代村居民,相当一部分是附近的居民。”王传喜言语中透露出一种自豪。

  安居才能乐业、才能安心。现在,代村有居民楼65栋、小康楼170座,代村居民已全部上楼。其中居民楼为三室两厅一厨一卫格局,面积120~130平方米,小康楼面积200~300平方米。

  中国知青村,一个由代村村集体建设的文化项目,今年4月份开始正式对外开放,其前身是济南军区山东生产建设兵团三师独立营的营房所在地。其“中国知青村”由当年著名知青邢燕子题写。知青村里有齐鲁儿女、蓝色海疆、红土情怀、天山雪莲、草原风情、黑色沃土、黄河儿女等10个板块,其中还有当时各省插队知青的数量统计,以及插队去处的统计,而知青住的大房间也已逐步被开发成民宿住宅,游客可以住在其中,并在其中做饭。

  随着代村越变越美,移风易俗也在同步进行。比如丧事,村里的殡仪馆有公共餐厅,吃大锅菜,村党委委员龙建新说: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蔚然成风,群众非常满意。

  王传喜说,代村这些年走的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因为只有这样,村里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才能去做,村民的福利才能有可能保证,村集体也才能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代村居民享受到的各项福利包括:住房,居民楼一平方米仅售500元,小康楼村里一次性补助6万元,村里代交物业管理费;非义务阶段学生和成人继续教育的一年补助4000元,村民子女考取高等院校和读研究生、读博士的,村集体给予1~5万元的一次性奖学金;养老,新农保村民全覆盖,所需资金全部由村集体统一支付;敬老,60岁以上老人免费入住村老年公寓,发放老年优待金,其中60岁以上每月100元,70岁以上每月300元,80岁以上每月500元,90岁以上每月700元,百岁以上每月1000元;公共福利,全体村民享有村集体发放的基本生活食品补助;医疗,村民除正常享受医保报销待遇外,得大病者村集体提供大病救助资金。

  赵蕾,一个24岁的小女孩,家住兰陵县芦柞镇,原在县里的一家矿业公司上班。在和朋友到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玩了几次以后,竟然喜欢上了这里,于是辞掉了矿业公司的工作,于2016年5月应聘到新天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做了一名讲解员。她告诉记者,现在她的收入比在矿业公司要略低一些,但这里环境好,有文化底蕴,每天见的各种各样的游客,感觉心里很愉悦。更为重要的是,村里的房子很便宜,自己虽然不能像本村居民那样享受到每平方米500元的低价,但优惠价格还是要比在外面买房便宜很多。村里幼儿园、学校都有,将来孩子的教育也有保障。她打算明年结婚,以后就把家安在代村了。

  目前,代村居住总人口已达7000多人,其中户籍人口只有3600多人,另3000多人都是像赵蕾这样,因为喜欢上了代村的宜居、宜业、宜养而长住代村,或是把家安在了代村。

  “我们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并提出了‘幼有早育、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帮扶的目标’,我们要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以及群众对精神和文化的需求。”王传喜说。

  由弱到强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十多年前我们就开始探索走规模化现代农业的路子了。”王传喜说。

  王传喜积攒了200多本工作记录,详细记下代村19年来的发展和改革之路。从2005年开始,他在专家的建议下,开始探索规模化经营,统一流转了全村2600亩土地,在给予土地补偿的前提下,村集体统一供应村民粮油和生活必需品等。2008年,又与比邻5个村的2200多家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流转土地7000余亩,使村集体统一经营的土地达到了1万余亩。之后在此基础上建成了代村国家农业公园。

  王传喜说,“代村的农村改革,在经济上走的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其路径为:土地集约经营—新型集体化道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大家过好日子。事实证明,这一路径在代村是成功的。2017年,代村村集体的四大公司山东新天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兰陵新天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兰陵新天地文化有限公司、兰陵新天地置业有限公司收入高达1.1亿元,全村民生事业的开支均出自于此。

  而在政治建设上,代村实行的是党村企合一的模式,即党委、村委会、企业三者合一,每个村党委委员都兼任一个重要企业的负责人,这样有利于加强党对村里组织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统一领导,从而保证了事业发展导向不跑偏、效能最大化。

  王传喜说,做村干部这么多年,深感一定要尊重并且满足村民的基本权利,包括民主权利、土地权利、集体资产分配权利等。这既是一个好村官担当作为的考核基准线,也是一个好村官奋斗的根本目标。

  民主权利方面,王传喜明确对村干部“约法三章”:村里的工程绝不许亲朋好友插手,惠民政策绝不因沾亲带故徇私,干部选用绝不让直系亲属沾光。建立了以党支部“提事”、村委会“议事”、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事”的工作机制,以及村务公开制度,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9年来,王传喜不忘党员身份,不负群众重托,时刻严于律己,同时也严格要求村干部,做到手不长、嘴不馋、心不贪。19年来,在王传喜的带头示范下,“两委”班子经历过六次换届选举,除正常退休外,没有一人因非正常原因落选。村干部经手的钱物上亿元,没有一人被群众说三道四,更没有一人因此栽跟头。

  为全面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王传喜还根据无职党员的特长和岗位需要,在村里设立“社会治安岗”“文明新风岗”“旧村改造岗”等岗位,实行党员帮带联系户制度,让每名党员都有发挥作用的平台,无论是土地调整还是旧村拆迁,都发动党员带头签协议,有力推进了各项工作。

  集体资产权益。目前,代村实行的是党村企一体的模式,集体企业由村集体来负责经营,村民在其中均有股份,每年都可按股分红。

  在代村采访期间,记者曾向许多采访对象提出过同一个问题,你觉得王传喜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的回答大致有以下一些:爱学习,现在光工作笔记就已经记录了近200本;没有私心,无私无畏;严于律己,管理严格,每天早上6点的两委干部晨会雷打不动,让从部队上退役的村党委委员聂晓燕都在初期吃不消;坚持原则,一视同仁,不干则已,干则必成;性格儒雅,和蔼可亲,未曾开口先笑脸;村里发展的“领头雁”,百姓心里的“主心骨”等等。

  代村党委委员王传海说,王传喜工作方法比较艺术,从不在公开场合批评人,假如你哪方面工作做得不好,他会把你单独找去提出来,很尊重人。

  村民龙治江还跟记者讲了一个10年前的故事:王传喜的辈分在村里比较低,所以许多长辈跟他讲起话来都比较随便,一次在饭桌上有人当场叫王传喜的乳名,另一个人看不下去了,于是“批评”那个人,“你看你,人家当书记都那么多年了,你怎么还叫别人乳名呢?”王传喜听后笑笑说:“老的起的名就是叫的,谁喊都不碍!”

  还是龙治江告诉记者,王传喜刚当书记那会儿,有次他到村委会,看到了墙上贴着的《代村规划鸟瞰图》,图上居民楼、学校、老年公寓、幼儿园一应俱全。龙治江惊讶,“这不是梦吧?”王传喜说道:“这就是咱代村人的梦,咱一定要让它实现!”

  是的,这就是王传喜,一个新时代新村官的新担当,信念为犁,躬耕一村!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