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热点 详情
我国又申报两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刘菁
  • 作者:钟欣
  • 2019-08-01 18:45:01

本网讯(记者 钟欣)灌溉工程遗产服务灌区现代化建设论坛于7月31日在京召开。记者从论坛上获悉,我国将向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推荐内蒙古河套灌区和江西抚州千金陂为2019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论坛现场。记者 钟欣 摄

据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排委员会于2014年开始发起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重大活动,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在用古代灌溉工程,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学习古人可持续性灌溉的智慧、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自2014年以来,经由各个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的推荐和国际评委会的评审,全球共有74处古代灌溉工程被收录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在中国5000多年的农耕文明中,因水资源和自然环境差异而产生出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灌溉工程。目前,中国共有包括都江堰、灵渠和郑国渠三大古代水利工程在内的17处灌溉工程被成功收录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会议代表在介绍当地的灌溉工程遗产。记者 钟欣 摄

一处灌溉工程历经几百上千年得以延续至今,往往意味着这一灌溉工程在规划理念、采取工程措施和管理上的可持续性,即使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其功能和效益仍在不断扩展中。与会专家们表示,留存至今的古代灌溉工程堪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生动地诠释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灌溉工程遗产不仅是工程效益的传承,也是文化的记忆,每一处灌溉工程遗产都是活生生的实证,将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科学与技术精神呈现出来,为当今和未来的人们生动地再现出曾经的历史。

同时,与会业内人士呼吁,古代灌溉工程的保护行动迫在眉睫,全社会应认识到古灌区的文化和传承责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古代灌溉工程,研究挖掘其科学技术价值和历史经验,对当前灌区现代化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