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省“五包一” 详情
开启帮扶新征程 ——记河北体育学院驻阳原县苇子水村工作组
  •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 编辑:刘然
  • 2019-11-10 20:33:16

两年多来,河北省体育学院驻阳原县苇子水村工作队抛家舍业、吃住在村,走街串户、访贫问苦,在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书记杨威与村两委班子多次研讨和征求县乡及村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探讨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子,明确了苇子水村坚持“两个中心、一条路”、抓好“一个重点工程”、“五个基础工程”、实现“一个目标”的发展思路,研究制定了苇子水村《扶贫工作计划》、《精准扶贫项目草案》。经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达到了预期目的,实现了预定目标,赢得了各级党委和基层群众的认可。

健全基层党组织 发挥党组织堡垒作用

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2016年驻村以后,杨威带领工作队把驻村工作队驻地更换了标牌、悬挂了红旗,完善了规章制度,坚持制度上墙,帮助建设和完善村级组织会议室和活动场所、服务设施等,为村级组织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杨威说,2017年,我们要在抓硬件基础提高的基础上,狠抓软件建设、思想建设,特别是在党员干部统一认识上下功夫。

第一是让党员找到归属感。苇子水目前有正式党员21人,且大部分很少在村,几乎没有开过一次正式的党员大会,真的是党员感受不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与普通群众没啥区别。为此,我们坚持定期组织党员活动、召开两委班子会议及村民代表大会,让党员对村里活动和项目有知情权、话语权,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并根据村里实际制定“两学一做”实施方案,让全体党员解放思想,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共同探讨村民致富之路。

第二是发挥基层党课引领作用。改变了传统基层党课念书本、看视频、听讲座的方法,除了按照上级规定完成党课内容和要求意外,根据苇子水村党员群众不团结、上访多、矛盾大的特点,第一次党课就根据习主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主题,宣讲了踏踏实实过安定日子、勤勤恳恳创致富路子的观点,提倡大家坚决反对那种带穷帽子“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思想,与大家一起探讨发家致富奔小康的路子,结果一个会下来就确定了集体养牛的发展项目,大家意见出奇的一致!后来,又针对“党员干部的贪污腐败怎么看”、“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土地承包再延续三十年我们怎么办”等大家关注的话题组织四次党课,每次效果都不错,特别是在发言探讨环节,大家都非常的积极踊跃。以此,潜移默化的凝聚了人心、聚集了士气。

第三是培养“两委班子”新鲜血液。没有年轻人的基层班子总是欠缺活力和激情的。苇子水村4名村干部,3名是“双肩挑”,很难进行民主决议和举手表决。我们大胆尝试,在两委班子中,先从吸引年轻党员、有志青年进入村民代表层次开始,慢慢尝试列席参加支委会、村委会,从而改变过去两委班子会死气沉沉的局面。两委班子盘活以后,现在整个村里的精气神就有了,大家的精神面貌都随之改变。

创新思路谋划发展找准产业上项目

杨威带领工作组队员通过与阳原县乡有关部门沟通,在充分征求村委、村民代表的基础上,大力在产业项目发展上做文章,完成“一个重点工程”、狠抓“五项基础工程”,基本形成了“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工作组”五位一体的产业项目发展之路。

以“阳原天路”重点工程撬动体育产业开端。2017年苇子水第一件大事就是投资近1000万元打造了一条独具北方特色的“阳原天路”。目前,已经完成国道至自然村土地岩合计12公里道路建设,并利用风能发电机座建设机会,杨威说,我们工作组与工程队集中20多天在后山考察,最终在山顶施工铺设30余公里、近7米宽砂石路,一条独具北方特的“阳原天路”雏形基本上打造完成。利用这条路,我们结合体育小镇规划建设,用以开展山地自行车爬坡挑战赛、速降极限赛以及越野汽车、摩托车拉力赛和挑战计时赛等赛事活动,同时开展黄花梁景区的旅游与开发。

杨威告诉记者,在2017年11月的12号,我们已经在阳原县乡及各方领导大力帮助支持下,成功举办了2017年“LOOK”杯河北省第二届“全民健身、绿色骑行”自行车联赛(阳原站)比赛,尽管比赛只有一天但效果非常不错,省内外27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引起了自行车赛事领域不小的轰动,为我们对接明年自行车“环中国赛”打下了坚实基础。

抓“五项基本工程”,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实效。用“五个基础工程”推动苇子水精准扶贫工作,力争在扶贫模式、扶贫成效、扶贫经验等多方面把精准扶贫工作推上一个新高度。

第一,抓一个光伏电站基础保障工程,完成最低脱贫任务指标。在2016年完成85千瓦分散式光伏项目基础上,按照已有申报立项,在2017年7月底前建设完成了300千瓦小型光伏电站,下半年已实现并网发电。两项合计每年约有34万收入,目前已经到账10余万元,村民持有光伏分红股权证,基本保障了最低脱贫出列任务完成。

第二,抓一个合作饲养肉牛示范工程,团结和凝聚村民人心。2016年上半年,工作组帮助村成立了“阳原县兴苇养殖农业合作社”,第一批试验养鸡1000余只、大鹅200余只,第二批购入青年鸡1600余只,为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和村民集体致富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2017年落实村兴苇养殖专业合作社与河北华阔企业合作,分步实施农户散养肉牛约200头的产业项目,让老百姓做喜欢做的事。迄今为止,仅仅10个多月时间,54头牛人工授精怀孕,已有17头母牛生产小牛仔。照此推算,按目前市场行情,每头牛每年就有约4000元的收入。农户即便是最基础养殖户从一两头牛起步,基本上养两头小牛,就能实现挣一头母牛,即便是扶贫工作结束以后,作为一个长久的、可持续性的产业,农民的脱贫致富也不会有问题。目前,这种模式已经由阳原县扶贫办作为典型案例向想张家口市扶贫办作为成功经验进行推广,张家口市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典型系列报到》一直在跟踪采访播报。

第三,抓一个油牡丹种植工程,带动全乡农业转型升级。2016年根据工作需要成立黄花梁专业种植合作社,与阳原县金天地广杂粮生产销售公司达成一致意见,共同探讨建立农超对接绿色通道,当年代销小米1600斤、土豆2500斤、黍子面300斤以及绿豆等小杂粮2000余斤。2017年引进北京聚思恒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加强村黄花梁专业农业合作社与其深入沟通洽谈,推动河北阳原县万亩油用牡丹产业园规划立项,10月份已完成首期200亩示范基地建设,10月12日正式与阳原县签订10万亩油牡丹种植推广框架协议,拟从2018年开始在井儿沟乡至少推进10000亩油牡丹种植,并建立深加工基地,从而带动农村的传统农业转产升级。

第四,抓一个土地整理置换工程,以回笼资金撬动全村集体产业发展。2016年下半年开始申报实施土地置换项目,在原有旧村土窑40亩土地勘测组卷基础上,积极推进项目实施,2017年8月份已经完成前期拆迁补偿工作,直接发放补偿款34万余元。下一步,尽快落实土地指标置换资金,预测收入至少400余万元,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和培植全村产业发展壮大。

第五,抓一个体育旅游与休闲产业园区建设工程,奠定帮扶村腾飞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充分利用张家口作为冬奥城市的发展优势,抓住申报获批国家体育总局首批100个体育运动休闲小镇的机遇,发展以大型户外旱雪场地与小型室内旱雪馆、打造大型越野赛车场为特色的体育运动休闲小镇,进而借助现有旅游与产业资源,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极具时代特的体育旅游与休闲产业园区,实现帮扶村永久性脱贫致富。目前体育小镇已经完成总体规划设计,与张家口盛奥冰旅签订了开发建设协议,招商引资工作已经基本达成一致意见,2018年进入施工建设阶段。(河北经济日报,2019.5.8)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