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穷根”走新路—— 省公安厅交管局帮扶阳原榆林关村纪实

2019-11-10 20:29 来源:张家口日报 编辑:刘然

“团结就是力量……”近日,记者走进阳原县马圈堡乡榆林关村,阵阵铿锵歌声传入耳畔,一场“唱党歌、颂党情、说好普通话”主题活动正在这里举行,激情的旋律涌动着村民对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向往。

多年来,榆林关村贫困程度深、内生动力不足,脱贫任务十分艰巨。省公安厅交管局干部驻村帮扶以来,着力挖“穷根”,精准施良策,逐渐探索出一条扶贫扶志的好路径。

治穷治懒先治心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穷不思变。”省公安厅交管局驻榆林关村第一书记刘景业一语道出了脱贫工作的难点。

“墙根儿底下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不少人如此形容部分村民曾经的生活。

“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饭,饿不着就算不错了!”“庄户人脱贫难呐!”……驻村扶贫干部逐户走访时,听到最多的就是村民的担忧和无奈。

“精神上的贫困成了这里最大的发展障碍!”深入了解情况后,驻村扶贫工作队深切感受到,信息闭塞、村民内生动力不足是“穷根”所在。

“要消除等、靠、要的思想,让村民们明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省公安厅交管局驻榆林关村工作队的工作思路十分明确。为找到破题良策,驻村工作队在团队素质提升方面下足了功夫—深入学习,将理论学习推向常态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从中找依据、寻路径;广泛交流,在与扶贫典型、广大百姓深入交流中拓展思维、创新思路探索扶贫扶志之道;举一反三,认真审视和反思扶贫工作,建立整改台账,落实整改任务。

建章立制树新风

“利益分红不能一刀切,不搞平均分配。”刘景业告诉记者,之所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

为从根本上改变村民的生活习惯,驻村工作队制定了《榆林关村村规民约》并张贴到户;为丰富百姓文化生活,告别打牌喝酒的陋习,驻村工作队积极组织村民在闲暇时间跳舞唱歌;为激发村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驻村工作队发起“五星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组织专人对村内住户的遵守社会公德、家庭邻里和睦、清洁卫生、勤劳致富、热爱集体等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评比验收,评比成绩与村集体产业的年终分红直接挂钩。“以前生活垃圾随地乱扔,村里环境又脏又乱。现在大伙都争着打扫卫生。”72岁的孙相成目睹着村里一点一滴的变化,心里乐开了花。

“"五星家庭"评比发挥了大作用。”村医张东顺告诉记者,开展“五星文明家庭”以来,村里男女老少干劲更足了,生怕自己落了后。

如今的榆林关村,闲暇时间,村里打牌喝酒的人少了,争着打扫卫生的人多了;因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事争吵不休的情景没有了,邻里和睦互助的多了;游手好闲者少了,勤奋劳动者多了……

全心全意办实事

“想让群众听咱的,就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刘景业和他的队员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年年种大田,年年粮食换不成钱,眼瞅着辛辛苦苦收获的粮食发霉变质,百姓自然越干越没心气儿。”村会计孙彦道出了村民们“卖粮难,储粮难”的困境。

经逐户调查,工作队了解到,2014年以来全村存粮多达50余万斤。为解决粮食滞销的问题,驻村工作队自筹资金近40万元,并协调石家庄欣豪米业公司、宁晋玉峰实业集团公司分别对滞销的30万斤粮食、25万斤玉米进行高价收购,帮助村民直接增收65万余元。

“粮食变现金,越干越有劲。”刚刚卖出16000斤存粮的孙贵君向工作队送来了锦旗,锦旗上书写着“帮扶用真心,存粮换现金”金色大字,饱含着榆林关村村民对驻村工作队的感激之情。

驻村工作队队员田召辉告诉记者,在收粮过程中严格按照登记数据全部收购村民粮食,让村民们看到了工作队的帮扶诚意,也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此外,为对冲今春大雪导致1290亩杏树绝收给村民造成的损失,工作队协调浇地补贴50%;针对百家小菜园经常被夏季雨水冲毁的问题,工作队协调资金2万元专门修了泄洪道; 针对村民耕地多、面积大,主要靠畜力、人力喷洒农药的问题,积极协调深圳大江科技无人机公司,赞助支持专用喷洒农药直升机2台……驻村工作队为村民们办的一桩桩实事,赢得了百姓的信任与支持。(张家口日报,2019.7.21)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