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主旨演讲 详情
王一宏:一二三产业协调带动四川中医药产业发展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陈晨
  • 2019-12-18 10:35:41

微信图片_20191218103222_副本.jpg图为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一宏作主旨演讲

四川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名医辈出。从汉代至明清,见诸文献记载的四川医家就有1000余人,影响医坛2000余年,历久不衰。四川中医理论精深厚重、著述宏富。汉代绵阳人涪翁的《针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专著;唐代成都名医昝(zan)殷的《产宝》,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的妇产科著作。北宋成都著名药学家唐慎微的《证类本草》,是我国本草学集大成之作。四川中医发展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宋代名医李珣祖籍波斯(今伊朗),几经转折,定居四川梓州(今三台县),悬壶济世、行医治病;晚清四川女名医曾懿,广收博采、学贯古今,成为中西医并重第一人。川派中医广泛吸收藏医、彝医、羌医等民族医药精华,取长补短,屹立杏林两千余年,川医、川药、川方,凝聚了四川人民的博大智慧,是中华文明瑰宝上一颗闪亮明珠,为四川人口的繁衍生息、巴蜀文明的发展和中医药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创建了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的成都中医药大学,组建了全国首批六大中医药研究基地之一的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1984年,在全国率先作出《关于振兴四川中医事业的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将中医药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总体布局,将中医药改革创新纳入医疗卫生改革统筹谋划推进,中医药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中医药发展体系更加完备。本轮机构改革中,我省对中医药管理部门充实了机构,完善了职能,成立了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省集预防、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确立了“兴医兴药并举,事业、产业、文化联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中医药发展总体思路,印发了《四川中药材产业规划(2018-2025年)》《关于开展“三个一批”建设,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系统谋划、深入推进全省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体制和政策保障。

二是中医药服务能力基础扎实。我省现有中医药从业人员20余万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8000余名,居全国第一;开设有中医药类专业的院校32所,在校学生2.7万余名,设置有24个中医药专业,实现专业门类全覆盖,其中,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学科成功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全省现有中医医疗机构6259家,其中三级中医医院39所,开放床位8.6万张,年诊疗量达1.5亿人次,为推进中医临床条件和能力提升,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中医药人才资源保障。

三是中药材优质资源富集。广告词讲的好,“药材好,药才好!”我省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主产区之一,自古就有“无川药不成方”的美誉,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显示,我省现有中药资源7290种,常用中药材312种,道地药材86种,蕴藏量、品种数全国第一。我们成立了四川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系统推进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道地品种,重点支持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保护和具有历史积淀的中药材品牌建设,引导全省建立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已有16个品种,24个中药材基地通过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规范(GAP)认证,数量居全国第一。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600余万亩,其中,川芎、川贝母等7个大宗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全国第一;黄连、丹参、川明参等8个品种种植面积超10万亩,优质的中药材已出口日本、韩国、香港等21个国家和地区。

四是中医药产业发展强劲。我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着力开展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基地“三个一批”建设,努力争创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持续推动天府国际生物城、天府中药城、西部药谷等中药和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品支撑、优质药材保障的“川药”产业发展体系。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中药饮片企业、中成药企业共208户,主营业务收入占我省医药工业比重近四成。

五是中医药交流合作广泛。我省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已先后与中东欧、南亚、北美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搭建多层级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在黑山、阿曼、捷克、白俄罗斯、德国建成了5个海外中医药中心,荷兰、喀山中医药中心正在筹建之中。每年吸引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医生和留学生到四川学习中医理论和医术,川派中医已成为四川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论述,落实《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加大投入,持续推动四川中医药“走出去”“引进来”。  

一是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持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医药国际教育合作,欢迎更多的留学生来四川接受中医药教育、培训和临床实习;鼓励我省中医药医疗机构到沿线国家开展中医药教育培训合作,培养更多的国际中医药人才,同时,选派优秀科研人员与医生赴海外学习深造,推动中西医交融。

二是深化中医药服务合作。大力支持我省中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中药企业与沿线国家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中医药传统研究方法,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临床和中药产品等重点领域的研究转化。针对沿线国家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以及重大疑难疾病,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全方位提供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

三是促进中医药投资便利。我们将努力营造最好营商环境,欢迎沿线国家医药企业来四川投资发展。我们也希望有序扩大中医药对外投资和贸易,在沿线国家注册更多机构和产品,实现互利共赢。

我相信,通过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必将增进人类健康福祉,为文化传承、文明交融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