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新闻 详情
奈曼奏响“春之歌”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刘菁
  • 作者:王阳
  • 2020-03-13 11:07:31

惊蛰已过,又是一年春回大地,农事渐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在战“疫”下的春耕备耕似乎与往年有些不同。

时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备战春耕生产的重要时段,奈曼将各项政策“红包”及时送到农户手中,畅通资金支持纾困渠道,并通过技术指导等多项“组合拳”,奏响了一曲“春之歌”。

春到大棚菜农忙

走进东明镇干苏村的蔬菜温室大棚里,初春的绿意盎然映入眼帘,3月上旬,一茬茬白菜、香菜、油菜就已陆续上市,棚区内,菜农们戴上口罩,测了体温进入大棚,忙活着采摘、打包、送菜,为今年增产增收打好基础。

特殊时期,这样的情景在奈曼并不特殊。

在达木嘎筒嘎查,村里合作社带头人王志武通过去周边地区考察红干椒种植,新买回了编籽机,准备育秧,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和设施农业大棚里闷热的环境,都为春耕增添了难度。

王志武坦言:“在闷热的大棚里戴口罩干活是不大喘得过气,但戴着安全,我们安排农户梯次打工,避免人员聚集。”

根据农情调度,奈曼旗今年将大力推广粮食作物标准化种植,提高玉米单产效益,稳定玉米种植面积230万亩,全力保障粮食供给,落实稻谷、荞麦、高粱、小麦、大豆等特色粮食面积45万亩。结合2019年耕地轮作试点项目,通过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轮作方式,发展高效特色经济作物面积45万亩。

农资产品线上售

“我今天来是在微信上早都沟通预定好了,就是到实地看一下行的话就把化肥也都拉回去。”大沁他拉镇护桥村的王爱武通过微信预定了自家的种子、化肥,一大早就开车来到农资市场,看一下在线上预定的农资。

为确保不误农时,稳定农资市场供给,奈曼旗农资市场在逐步恢复营业的基础上,各农资经营店增加了线上销售方式,可通过微信订购,商家会安排车辆将农户购买的农资免费送上门,有效避免了线下销售传播病毒的风险。

“主要是以卖玉米种子为主,还有农药化肥,今年开始营业时间比去年晚了半个月到20天,但早早就开始了线上出售,农户预定好了,到这就直接拉走了。”双丰农资经销处李建国说。

在奈曼旗农资市场,这里井然有序,取货的农户都戴着口罩,“蒙面客”成为了另一种常态。

金融服务到农家

立春过后,农事伊始,青龙山镇棍都沟村养殖户高丙义却高兴不起来。高丙义在自家饲养着牛和羊,一直想扩大养殖规模的他却苦于没有资金,扩大规模所需的一大笔资金从哪里来?高丙义一筹莫展。

听说驻村工作队与包联单位向旗农业银行协调了发展种养殖的贷款项目,而且利率还很低,很划算,于是他便动了心,向村里提出了申请。

今年,奈曼旗结合自治区农行“千乡千队,万村百亿”金融服务项目,主要针对农牧民融资难、融资贵,解决农牧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农行采用“惠农e贷”线上方式批量受理,农牧民通过手机自主操作。按年利随本清、随借随还、实现了贷款全流程网上作业,进一步提高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生产周期与贷款周期不一致的难题,为全旗广大农牧民春备耕生产解决了燃眉之急。

技术培训充电忙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农民眼里,这句话的意义更加重要。然而一场疫情“惊扰”了不少地方的种子“苏醒”,农民们一时不知所措,为保证在疫情防控中农民教育培训不掉线,奈曼旗农广校创新工作方法,顺应多媒体优势,引导农民安装使用“云上智农”、“农技推广一点通”等手机终端、拨打12306热线电话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的方式学习,扩大培训的辐射面,有效解决了技术指导和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的难题。同时,广泛征集种养实用技术、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肥料减量增效、经营管理、种植业风险防控、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业气象预测、农产品市场分析等内容的培训课件和视频讲座30多个专题,通过微信群发给13个学员群和全旗产业指导员微信群,受训人员达1500多人。网上课堂的使用,随时随地可以网上解答农业技术问题,兼顾防疫工作和春耕,在安全生产的同时不误农时,让每一粒种子都迎来春天。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