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此进行了明确和详细的阐述,意义重大。”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委书记陈训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美丽与贫困共存是安顺千百年来待解的‘命题’。安顺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我们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陈训华说。
“西秀区、平坝区、普定县、镇宁县先后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全市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43.83万人减少到1.8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73%。今年3月3日,省政府公告批准关岭县脱贫摘帽,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得到历史性解决。”陈训华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致富抓手。陈训华介绍,安顺市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按照“全市一盘棋、一县一主业、一乡一样板、一村一平台”的“四个一”模式,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选择基础好、效益高、见效快的蔬菜、茶、食用菌、辣椒、金刺梨、中药材、水果、生态畜牧、生态渔业“九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在全市各县区进行产业带布局,不断形成“粮经饲养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短短两年时间,普定县韭黄种植面积从1600亩发展到10万亩,成为全国韭黄种植第一县;西秀、平坝联合建成全省首个万亩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镇宁的蜂糖李走进了青岛、上海、香港等地,以其优异的品质传递‘来自大山深处纯天然绿色无污染’的理念,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市民餐桌上的‘奢侈品’。”陈训华说。
在探索农村产业发展的组织方式变革中,安顺市搭建“村社合一”发展平台,强化党支部对农村产业革命的领导权、决策权和利益分配权,探索出贫困户土地流转“获租金”、资金入股“变股金”、就地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得现金”的“一地生四金”模式,确保贫困群众的利益份额。通过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断积累壮大,全面消灭了“空壳村”。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2018年以来,安顺市聚焦决胜全面小康目标,针对脱贫任务重、压力大的实际情况,注重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优良传统,将退役军人工作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先后选拔479名优秀退役军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和村“两委”委员,带领贫困群众强化信心、攻坚克难、脱贫致富,“兵支书”已成为一支活跃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最前沿的新时代“红色尖兵”。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安顺市一方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持续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同时,为确保按时保质保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安顺市聚焦挂牌督战和问题整改“双落实”,市、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状,立下军令状,建好“双台账”、压实“双责任”,确保所有问题6月底前全部整改完成。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