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热点 详情

推动长江禁捕退捕 践行贵州大生态战略部署
——访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昌鹏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刘菁
  • 作者:刘久锋
  • 2020-12-08 09:41:18

       贵州省地处长江珠江上游,65.7%的国土属于长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贵州省认真贯彻落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要求,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强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筑牢绿色屏障、完善绿色制度、培育绿色文化,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贵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2548艘渔船、2494名渔民已全部转产上岸,退捕率100%,船网处置率100%,渔民社会保障率100%,转产就业率99.58%。

  记者:实现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引导渔民退捕转产,对于地处长江上游的贵州有哪些特殊的意义?

  杨昌鹏: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一个是治污,一个是治岸,一个是治渔。长江禁渔是件大事,关系30多万渔民的生计,代价不小,但比起全流域的生态保护还是值得的。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搞没了。”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不仅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具体举措,也是践行总书记提出的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生态发展理念,对地处长江上游的贵州省来说,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倒逼和加速贵州水产养殖业全面向绿色发展方向迈进。为减轻环境压力,贵州省已按照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安排部署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工作,提出了“零网箱、生态渔”发展模式,成立副省长领衔的生态渔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分别成立生态渔业专班,大力发展湖库生态渔业、稻渔综合种养、设施渔业等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模式。二是通过治污、治岸、治渔,省内许多重要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得以有效遏制和逐步改善。比如白酒产业对贵州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贵州茅台”的酒质好坏与生产环境的微生物生态息息相关,微生物群落又依附于流域生态环境存在。水生生物是构成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渔业资源,就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平衡,从而使脆弱的流域生态环境长期处于稳定向好状态,间接促进赤水河周边白酒产业发展行稳致远。

  记者:从您刚才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禁捕退捕对于贵州来讲意义重大,请问贵州省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杨昌鹏:完成长江流域禁捕退捕是党中央交给长江流域省份的政治任务,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要求,贵州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坚持较真碰硬、高位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上手、高位推动,高频次、多层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三农”和禁捕退捕工作。成立由省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农村、公安的副省长任副组长,相关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禁捕和退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由省公安厅和省农业农村厅双牵头,相关单位参与的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执法行动联合指挥部,强化对打击非法捕捞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政府比照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政府牵头负责、农业农村部门主抓、各相关部门协同参与的禁捕退捕工作机制,责任明确到人,任务细化到村,政策落实到船到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016年,贵州正式启动赤水河(贵州段)退捕,率先在全国开展禁渔工作。赤水河流域作为长江流域首条实施全面“十年禁渔”的一级支流,为长江流域全面推动禁捕退捕工作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同时,结合中央环保督察部署要求,贵州于2017年全面启动全省域网箱养殖清理取缔工作,至2018年5月15日共拆除网箱33463亩,实现了省内全流域“零网箱”,为改善流域水体水质、保护水生态环境、顺利推进禁捕退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者:扎实推动工作落细落实,是实现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的重要保障,贵州省在这方面有哪些经验?

  杨昌鹏:今年以来,贵州围绕确保退捕渔民生计安置保障到位、确保禁渔按时限落实到位“两个确保”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梳理工作短板,强化工作举措,务求取得实效。

  细化工作方案。围绕“一年集中整治,两年巩固提升,三年建立长效机制”的工作目标,省政府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长江流域禁捕有关工作的通知》及4个子方案,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有力有序推进建档立卡、“四无四清”、转产安置和生计保障、执法监督等重点工作落实。

  精准建档立卡。组织各地对退捕渔船和渔民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核查,认真摸清退捕渔民的家庭人口、生活状况、转产去向、帮扶需求等,确保退捕渔船和渔民基础信息全面准确,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强化资金支持。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采取一次性补助与过渡期补助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切块分配到有退捕任务和有保护区的县(区、市)。省级财政匹配资金按照因素法分配到有退捕任务的县(市、区)。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需施策,加大对禁捕退捕工作的财力支持,确保全面禁捕和渔民生计保障落地落实。

  做好安置保障。为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组织参与农村产业革命等方式,妥善解决退捕渔民转产安置问题。

  加强执法监管。组织各级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交通等部门开展联合打击非法捕捞行动,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加强督导检查。省打击非法捕捞联合指挥部办公室先后4次召开联席会议,就部门协作分工、履职尽责、措施落实、工作进度等进行调度落实。

  记者:此次长江禁捕退捕的时间长,覆盖面广,贵州在重点水域如何强化日常监管,确保禁捕退捕成果?

  杨昌鹏:我们将按照“两个确保”的要求,深入研究问题,积极破解难题,抓具体抓深入,确保不折不扣完成国家各项部署要求。

  一是进一步加强渔政队伍执法能力建设。对标对表“六有”要求,针对贵州“一江两湖七河”的18个重点县,进一步加大投入,将禁捕执法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工作顺利开展。二是进一步强化执法装备建设,鼓励地方用好用足中央禁捕退捕资金,争取财政、发展改革部门支持,在禁捕水域配置建设执法船艇、无人机和视频监控系统,运用高科技手段对违法行为进行监管、取证和震慑,提高打击非法捕捞的能力。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摸索建立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普及禁食水生野生生物相关知识,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斩断非法捕捞的供应链。广泛宣传渔业法律法规和禁捕规定,及时报道禁捕退捕工作进展和动态,曝光非法捕捞典型案例,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知晓率,最大限度争取渔民理解和支持。在水生生物保护区、河流水库的重点位置,通过设置公告牌、张贴禁捕公告等方式,公开举报电话,广泛宣传禁捕政策。通过多种形式手段,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强群众对长江禁捕退捕的认知度、参与度。充分发挥村支“两委”作用,将打击非法捕捞纳入村规民约,形成群防群管的“护渔”局面。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